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高三(下)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30 7: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加强民族史诗保护与传承,推动史诗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亟须充分挖掘和阐发史诗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用民族史诗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民族史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厚滋养。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记录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与外来侵略者斗争的故事,体现了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和团结一致、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用史诗滋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史诗遗产中蕴含的独特精神标识,突出各民族史诗中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让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成为一种历史自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心灵深处。
民族史诗凝结着中华文明的智慧和精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以《玛纳斯》为代表的民族史诗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彰显着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用史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神聚力,就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运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等研究成果,加强对民族史诗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再现中华文明从涓涓细流到百川归海的壮阔发展历程,用史诗遗产中闪耀的中华文明光芒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民族史诗蕴含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基因,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华彩篇章。作为“一带一路”上传唱千年的文化瑰宝,《玛纳斯》等民族史诗不仅在我国新疆地区影响深远,而且在丝路沿线国家传播广泛。吉尔吉斯斯坦等八国在给联合国提议“设立《玛纳斯》史诗一千周年国际年”的决议草案中提到,《玛纳斯》因其宣扬全人类共同理想和价值,在中亚地区悠久的历史中一直是维系和团结各民族的重要纽带。一部《玛纳斯》,成为以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文化典范。
用民族史诗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深化史诗遗产保护传承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弘扬史诗中蕴含的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让民族史诗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绽放出绚丽的新时代风采。
(摘编自杨涛《让民族史诗绽放新时代风采》)(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充分挖掘和阐发民族史诗所蕴含的价值,有利于民族史诗的保护、传承、发展。
B.用史诗滋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让各民族认同中华文明,并使其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C.《玛纳斯》在新疆地区、丝路沿线国家都有广泛影响,推动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D.如果不以“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为前提,就无法推动文明交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对《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的评价引出论题。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民族史诗的重要意义,层次清晰明了。
C.文章引用吉尔吉斯斯坦等八国给联合国的决议草案,是为了证明《玛纳斯》作为文化瑰宝为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了不菲价值。
D.全文围绕《玛纳斯》开展说理,以《玛纳斯》的影响为例阐释民族史诗的影响,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能体现柯尔克孜人民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还能诠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
B.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博大精深。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各民族的史诗,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神聚力。
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助于国家研究成果的运用,有利于用史诗照亮复兴之路。
D.让民族史诗绽放时代风采,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挖掘并发扬史诗中跨越时空与国界的当代文化精神。组卷:1引用:3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7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沈阳市新乐遗址发现了距今7000年的煤精制品,器型主要有球形器、泡形器、圆片形器、圆锥形器、盔形器等。1956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沣西的西周墓中发掘出了煤雕圆环,在陕西宝鸡西周大墓中发掘出了用煤雕成的玦。这说明,在这一历史时期,煤仅仅是一种雕刻原料,人们更看重其装饰性而不是燃烧性能。我国以往煤炭最早用于冶炼和取暖的实证见于考古发掘的冶铁遗址,距今有2000多年。2018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伊犁地区发掘了距今3600年至 3000年的吉仁台沟口遗址,在遗址中发现大量煤灰、煤渣、未燃尽煤块以及煤坑等。这一发现将人类用煤的历史提前到3000年前。此前,西方最早用煤的记录出现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学者所著的《石史》中。
在被发现并被当作燃料使用后,一直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煤炭的产量始终都不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煤炭仅仅作为薪柴燃料的补充或者为上层贵族及富人所享用。如在我国隋代,煤炭还只是在宫廷中使用的重要燃料。到了唐代,煤炭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规模开采,并在山西等富煤区留下最早的采矿遗迹。明代时,煤炭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煤炭普天皆生,以供锻炼金石之用。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到了清代,我国人口进一步增加,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煤炭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在清乾隆年间,甚至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煤炭资源调查。此举无疑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煤炭事业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直到明清煤炭业繁盛之时,我国煤炭生产还是以原始落后的手工生产方式为主,煤炭生产的各个环节几乎全靠人力,生产规模较小。
(摘编自刘汉斌《煤这样走进人类生活》) 材料二
在自家“后院”挖煤,是种什么体验?为扛过这个冬天,近段时间在波兰传统煤矿产地瓦乌布日赫兴起了一阵私人挖煤热,该市市民有计划地在当地公园、树林甚至是自家后院里挖煤。不少网友看到这个消息后感叹,“轻轻松松当上煤老板”。实际上,这只是波兰人应对能源价格飙涨的无奈之举,并不值得羡慕。在我国私人可以依法依规投资煤矿开发,但私人未经允许擅自开采煤矿是违法的,严重的还会面临刑罚。
四季度以来,我国各产煤省区和中央企业全力挖潜扩能增产,各大煤矿加快产能释放,产量保持高位水平。全国统调电厂电煤供应量保持高位,连续多日大于电煤消耗量,存煤保持在1.75亿吨左右的历史高位。电厂煤炭综合到厂价明显低于国际水平,为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煤矿资源深藏在土地中,不论是井下开采还是露天开采,都会加剧土地挖损和压占,导致土地沙化,引发水土流失等灾害。煤及其附属物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开采过程中极易释放到外部环境里,尤其容易污染地下水,使得地下水无法饮用和灌溉。粗放的开采手段,还会引发煤矿区域附近地表水流失、地下水位下降,使地下水流向和流量发生变化,降低水流水平,进而破坏整个水系统的生态循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还会带来大量粉尘、浮煤,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则对大气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例如二氧化碳的无节制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会引发酸雨,进而腐蚀建筑物,影响土壤酸碱性。此外,煤炭开采过程中大量低浓度甲烷被排放到大气中,甲烷对温室效应的影响远大于二氧化碳。
(摘编自王轶辰《“后院”的煤矿挖不得》) 材料三
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燃煤超低排放技术进一步巩固了煤炭的主体地位,煤炭液化技术提升了煤炭的主体地位,科技创新还将延长煤炭的主体地位。
目前,我国煤炭开采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盆地。这里处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生产潜力较大,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大。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容易造成地表塌陷、开裂,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对土壤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开发黄河流域的煤炭,但煤炭开发必然产生生态损害,如何实现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黄河流域煤炭开采必须做到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煤层上面的隔水岩组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生态水位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我们必须以煤炭与水共生地质特征研究为基础,以采动地质条件变化分区为途径,以减少隔水岩组损害为目标,研发以保护生态水为核心的减沉、减损、保水绿色开采技术,推动黄河流域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王双明《黄河流域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煤炭最初是作为一种工艺品材料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当时人们看重的是其装饰性而不是燃烧性能。
B.乾隆年间进行的全国性煤炭资源调查推动了煤炭事业的发展,那时煤炭生产以手工的生产方式为主。
C.不可否认煤炭会长期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这是由我国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能源特点所决定的。
D.黄河流域的煤炭开采必须做到生态环境保护优先,要努力研发以保护生态水为核心的绿色开采技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考古发掘的冶铁遗址证明距今两千多年前我国已经大规模将煤炭用于冶铁和取暖,2018年新疆的考古发现将人类用煤的历史提前到三千年前。
B.公元前三百年古希腊著作《石史》中已有用煤的记录,但煤炭产量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一直不高,仅作为薪柴的补充或者宫廷之中的装饰物。
C.波兰乌布日赫市市民随意在当地公园、树林甚至自家后院挖煤,这是波兰传统煤矿产地居民就能源价格飙涨的无奈之举,不值得羡慕和效仿。
D.目前我国煤炭开采主要集中在处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鄂尔多斯盆地,协调发展黄河流域的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是要高度重视的科学问题。
(3)在我国,为什么“后院”的煤矿挖不得?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组卷:0引用:3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雪上飞驰、冰上共舞虽然美好,①______。媒体对此屡有报导,甚至有了“雪道尽头是骨科”的戏谑。冰雪运动风险防控进入了媒体和公众的视野。
相对于夏季运动项目,冰雪运动属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普通人接触少,对相关领域的了解也非常缺乏。雪上项目大部分是极限运动,速度快、难度高、对抗性强、场地复杂,高速滑行之下更容易发生摔倒、翻转。冰上项目则由于穿着冰刀站在冰面上,脚踝受力非常大,因此急性扭伤、摔倒在初学者身上也很常见。所以,②______,要做到谦力而行,科学有序。
冰雪运动爱好者在运动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并合理安排运动强度。③______,最好有专业教练员或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引导和指导,一步步去体验冰雪运动之美,不要认为滑雪或者滑冰看起来“很简单”,就冒险尝试,很多时候,疏忽大意会适得其反,让冰雪的乐趣大打折扣。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简要概括上面文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组卷:8引用:6难度:0.5
四、写作(70分)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凭借《过往》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浙江作家艾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作家的写作是一种极为隐秘的个人劳动,需要天分、努力和运气……我会尊重创作规律,不急功近利。”
材料二:从《长津湖》到《交响乐》,再到《阿里郎》,10年间,作家王筠先后创作了3部书写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而在此之前,他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史已有20多年的时间。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5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