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北省仙桃市汉江中学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8 5: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1147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9.9%。为什么博物馆能年接待观众“10亿+”?它在丰富人们公共文化生活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博物馆都已实现免费开放。2019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包括博物馆在内的“三馆一站”等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向公众开放,人们走进博物馆看展的门槛已降至“0元”。对于博物馆免费开放,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郑奕有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大家喜欢并热爱博物馆,逐步养成参观、使用博物馆的习惯。如果有可能,日后再以各种方式‘反哺’博物馆”。
博物馆免费开放,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并在与观众日常观展的磨合中改进服务。不少博物馆在常设展之外还努力探索引进特设展,为观众带来数量众多、文化多元的展览,满足人们对文化生活多样性的需求。潘小培是博物馆的忠实“粉丝”。作为与博物馆共同成长的一代,潘小培认为博物馆为她提供了看待社会与世界的另一个视角。“每个人的观点和立场都是不一样的,通过看那些在艺术上很有造诣或在某一领域更胜一筹的大师的展览,会发现更多生活中的小美好。”
近年来,内容丰富多彩的精品展览越来越多,专业的策划和多样的展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博物馆,苏禾便是其中之一。苏禾喜欢各种主题展览,尤其偏爱与唐代相关的展览。这几年来,博物馆几乎成了她去各地旅游“必打卡”的地方之一,在她看来,这是她“快速了解当地历史人文的方式”。“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存储器”,也参与构建着新的历史文化。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办了抗击疫情纪实展,以主题展览的形式将公共事件转变成了公共记忆的一部分。
把博物馆搬上“云端”、将藏品数字化,是近年来各地博物馆发展的趋势。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博物馆的数字化进程,网络看展逐渐从辅助方式转变为常态化活动,“云端”成为博物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战场”。4月5日,闭馆70多天的故宫博物院迎来2020年首次直播。一时间,全国各地的网友涌入直播平台,观看春日故宫盛景。据统计,仅人民网PC端、人民网微博、快手、抖音、人民视频和人民网文娱快手的观看和播放量便突破了1100万人次。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博物馆打造了“流动的博物馆”,借助展板、宣传册、现场体验等形式,打破地理空间的束缚,让历史文化“流动”起来,在更广泛的空间范围里满足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近年来,使用博物馆网站,通过信件或邮购方式购买博物馆文创及周边商品的消费者大幅增长。
(摘编自孟丽媛、刘喆《年接待观众“10亿+”,博物馆缘何成为“网红打卡地”?》)材料二:
近日,某省博物馆发出公告,其中提出“原则上不允许社会人士(含导游、社会教育机构及其他个人)在博物馆展厅组织开展讲解活动”。对此,很多文博爱好者大为不解,明明馆方讲解人力有限,为何不让社会人士加以补充?
“三分游,七分讲”,文物讲解是参观展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禁止社会人士入馆讲解是不少博物馆的通行做法。一方面,社会人士讲解往往以带团为主,较多的人群聚集会导致展厅拥堵喧闹,扰乱参观秩序。另一方面,社会讲解员的专业程度参差不齐,把“解说”搞成“戏说”的不在少数。吹嘘雷峰塔可治“妻管严”,妄称青铜之绿源自“发酵”,甚至在革命纪念地宣扬“宿命”“天意”,都是发生过的真实案例。
规范有必要,但如何规范是个问题。关上大门,全靠博物馆自己提供讲解服务不失为一个办法,但从现实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旅游业存在明显淡、旺季,博物馆客流量也起伏波动。一到旺季,热门博物馆的讲解员很难满足游客需求,甚至连自动讲解器都一机难求。更重要的是,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普遍提升,很多游客不再满足于固定一套讲解词、一种参观路线,对文物的背景、历史的细节、游览的互动有了更多追求。一些博物馆的讲解文本常年不变,对文物衍生的历史故事更是鲜有提及,观众实在是不解渴,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外援”。
“若典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对博物馆而言,当代人文化需求旺盛实乃幸事。履行好社会教育功能,显然还有比一刀切地对社会人士说“不”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一些具有资质的社会讲解机构正在崛起,博物馆可以购买第三方服务;再比如,博物馆可以组织资质认定,向具备讲解能力的社会人士发放相关证件,将其作为“编外力量”纳入管理。当然,更重要的是博物馆自身提升服务意识,通过预约制等精细化管理方式维持好参观秩序,不断提高馆方讲解员的业务能力,力争让讲解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
(摘编自鲍南《博物馆请“外援”关键是把好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博物馆业已实现免费开放,这对人们喜欢、热爱、参观和使用博物馆有极大推动作用。
B.内容丰富、策划专业、展品多样,是近年来博物馆在布展方面的努力方向与趋势,吸引了不少游客。
C.只有把博物馆搬上“云端”,将藏品数字化,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从而丰富人们公共文化生活。
D.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普遍提升,作为参观展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文物讲解成为众多游客的关注焦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搜集、保管、研究、陈列、展览文物或标本的机构,博物馆可以通过文化创新反哺博物馆发展,实现经济和文化效应的双赢。
B.不少博物馆禁止社会人士进入展馆进行讲解,除了出于对自身场馆管理难度方面的考虑,还有着对文化是否得到正确传承的考量。
C.2019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0亿+”人次,既得益于博物馆免费开放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还有博物馆的多样运营模式。
D.相较于现场实地看展,网络在线看展突破了地理空间束缚,能够使观众得到更为便捷、直观、全面的观展体验,成为观展新优选择。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博物馆文创”的一项是
A.故宫博物馆与华熙生物润百颜品牌合作,从清宫后妃服饰等器物中汲取灵感,推出故宫口红等彩妆产品。
B.以康熙、乾隆、雍正等帝王“萌萌哒”造型、“大内咪探”“故宫猫”为典型代表,推出卖萌路线产品。
C.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文物所承载的丰厚传统文化,故宫在其采购的短袖衫背面彩印故宫图像进行销售。
D.故宫邀请明星与故宫专家参与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打造畅心睡衣等新品,赢得众多消费者喜爱。
(4)某省博物馆不允许社会人士在展厅组织开展讲解活动的公告颇受诟病。对此你认为该省博物馆可采取哪些举措解决这一难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5)美国学者乔治•布朗•古德曾说:“博物馆者,非古董者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种场。”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组卷:19引用:7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
马国富
我经常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通电话。每次电话里除了问一些家里的事情之外,我总是按着时令问问地里的庄稼。父亲说现在种庄稼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情愿到城里打工,也不愿意种庄稼。尽管父亲现在搬家了,十多年不种庄稼,但他时常从县城赶到村子,看看久不住人的院子,看看院子周围的庄稼地。
我问父亲,那现在村里的人不种庄稼,种些啥?庄稼地就一直荒着?父亲说,有的人家没有年轻人,把地承包给一些搞绿化的老板,一年收八百多块钱的租金,让老板们种树苗,长得差不多了就运到城里或者工程上搞绿化。有的人家,索性种些蔬菜,或者就荒在那里,任杂草丛生。脱离土地的父亲,以走在田里的姿势,和农业保持着水乳般的关系。他说,每当脚踩在庄稼地里,心里就感觉踏实,一直没有断地气。我知道,这地气就是土地里涌动的生命张力,是它们支撑我们在光阴里留下自己的脚印。
土地是麦子的母亲。母亲高贵,她养活了一辈又一辈的人。母亲卑贱,她总是在最低处,接纳践踏、嘲笑、漠视,甚至遗忘。母亲仁慈,她平等地遵循着自然的道义。无论面对怎样的风霜与赞美,她总是沉默着,让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土地一生都在奉献,她一生都聚集着美德,而我们不断索取的一生却时常纠缠着罪恶。
城镇化的爪牙一步步地伸向农村,土地被开发、占用,成为未来城市的候补。土地越来越少,仓里的麦子陷入孤独,它们看不到蓝天,看不到星星的眼泪,看不到草叶的珍珠,看不到月亮的脸,它们被困在仓里,会不会喊疼?节令的旗箭已无法指引它们深入到地里,它们成了孤儿。
孤独的夜晚,我经常想回到故乡的田野,听听庄稼拔节的声音,和那些庄稼说说话,听听月下蛙鸣。我会坐在田境上,拈一根草叶,放在嘴里,在草木的腥香中做一次从容的呼吸。我会抚着一株庄稼的叶子,像握住知己的手,把多年来自己在城市的滋味说给它听。我要让它知道,因为我的梦中始终有一块田野,我才对世俗的生活保持信心。我生命的词典里,永远有着麦子的位置。
我也时常和几个远离故乡的发小交流。尽管大家都在城里生活,但常常惦记着庄稼地,惦念着庄稼的长势。对于我们而言,方言、饮食、庄稼都是故乡给予我们的深入骨髓的乡土基因。我们深知,没有了庄稼地,没有了种子,隔断了与故乡的距离,我们就失去了未来。麦子是乡情的大使,内敛、低调、朴素。每年春节回家探亲,遇到发小,我们都一起走遍故乡的每个田野、山头和河流,重温年少时在麦地里度过的光景,抚摸那些小时候跟着父辈种在田间地头的白杨树。白杨树已经长得很粗了,像忠贞的士兵,守着阵营,我们却成为故乡的逃兵。只有将双脚踏在故乡的大地上,我们的心才是轻盈的。过了假期,我们又怀着惆怅的心情走了,而麦地仍在一天天地减少、荒芜。
在返程的车上,看着车窗外飞逝的麦子,速度切割着窗外的田野,使它们成为一条线,刀锋一样落在心上,瞬间,自己的心仿佛被掏空。我总有落泪的酸涩,何时才能回到这方土地?回到麦子身边?空旷的麦田,只有鸟儿飞过,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虽然十多年不种庄稼了,但仍然和田地、庄稼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因为土地和庄稼能给父亲带来安全感和生命的活力。
B.城镇化发展使农村耕地被开发、占用或荒废,土地越来越少,是仓里的麦子陷入孤独的原因,作者讨厌麦子陷入孤独的境地。
C.“故乡的逃兵”指作者和离开故土的作者的发小,作者这样说是为了表达他们对自己没能坚守故土、保护好故土的歉疚之情。
D.“只有将双脚踏在故乡的大地上,我们的心才是轻盈的”,是因为故土里涌动的生命张力可以给“我们”以支撑,使“我们”对世俗生活保持信心。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父子之间打电话唠家常开篇,既用细腻的笔触叙写了故乡土地的耕种情况,又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关于土地、庄稼和麦子等话题。
B.文章第四段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土地比作母亲,生动形象地表现土地用她的仁慈和牵献滋养了麦子和乡民,语气强烈,感情充沛。
C.文章结尾照应标题和上文,空旷的麦田和天空飞过的鸟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麦子的孤独,表现作者对麦子和故乡耕地流失的痛惜之情。
D.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描写细腻,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美感和极强的画面感,让读者感受到乡村文化没落给作者带来的失落和惆怅。
(3)“我”的哪些表现体现了对故土和麦子的思念之情?
(4)文章以“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组卷:8引用:3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居翰,昭宗时为范阳军监军,与节度使刘仁恭相善。天复中,大诛宦者,仁恭匿居翰大安山之北谿以免。其后,梁兵攻仁恭,仁恭遣居翰从晋王攻梁潞州以牵其兵,晋遂取潞州,以居翰为昭义监军。庄宗即位,与郭崇韬并为枢密使。庄宗灭梁而骄,宦官因以用事,郭崇韬又专任政,居翰默默,苟免而已。魏王破蜀,王衍朝京师,行至秦川,而明宗军变于魏。庄宗东征,虑衍有变,遣人驰诏魏王杀之。诏书已印画,而居翰发视之,诏书言“诛衍一行”,居翰以谓杀降不祥,乃以诏傅柱,揩去“行”字,改为一“家”。时蜀降人与衍俱东者千馀人,皆获免。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呜呼!人情处安乐,自非圣哲,不能久而无骄怠。宦、女之祸非一日,必伺人之骄怠而浸入之。明宗非佚君,而犹若此者,盖其在位差久也。其余多武人崛起,及其嗣续,世数短而年不永,故宦者莫暇施为。其为大害者,略可见矣。独承业之论,伟然可爱,而居翰更一字以活千人。君子之于人也,苟有善焉,无所不取。吾于斯二人者,有所取焉。取其善而戒其恶,所谓“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也。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宦者传第二十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B.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C.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D.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宗,为唐朝末期皇帝李晔的谥号。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B.枢密使,古代官名,始置于唐后期,后代历有沿革,一般负责军国要政,担任此职者多为文官。
C.硕士,古代则指硕学之士,其表现为品节高尚、学问渊博。现指介于学士及博士间的一种学位。
D.君子,可指有道德的人。文中“君子”与《诗经》“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之意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居翰与友交结颇得人心。他与刘仁恭交情甚厚,朝廷捕杀宦官,幸得刘仁恭周密安排,方躲过厄运。
B.张居翰随人俯仰十分低调。他虽然备位枢密使,实则终日默默,才得以保全性命,未遭郭崇韬迫害。
C.张居翰急中生智善耀千古。他挺身而出将诏书的“行”改为“家”,使蜀百官及衍仆役千余人获免。
D.张居翰身为宦官犹有可取。宦官和女色是造成灾祸的祸端,因此欧阳修认为看人应“爱而知其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②其余多武人崛起,及其嗣续,世数短而年不永,故宦者莫暇施为。
(5)宦者乱人之国,自古并不鲜见。作为君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宦官为害朝政?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组卷:23引用:8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留过60字。
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府2020年5月18日宣布,将在该市唐人街一栋有着百年历史的建筑中设立澳洲华人博物馆。据介绍,博物馆将收藏相关书籍和期刊,设立美术和图片展区,提供常设展览和巡回展览等。博物馆还设有工作室,方便举行艺术活动和艺术家驻地创作。这个博物馆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一代代华人怎样在澳大利亚立足和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发掘,保存、展示和弘扬在澳华人的历史和文化。组卷:39引用:2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过去将去。回首2020。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灾、台风灾害,我们闯过了一道道险关,迎来了云开雾散的艳阳天。“北斗”完成最后组网,“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球采样并成功在月球起飞返回地球。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经济增速已由负转正。
未来已来。展望新年。第一个百年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定完成;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步伐加快,“十四五”规划发展新蓝图符合人民所思所盼。第二个百年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日可待。
要求: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新年献词。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7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