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共27分)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8引用:1难度:0.8 -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1引用:1难度:0.8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21引用:1难度:0.8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8 -
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37引用:1难度:0.8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共36分)
-
1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薛瑄有言:“处事识为先,断次之。”意思是说处理事情,首先要把事情的客观本质认识、辨别清楚,然后再决定怎么做。可见“识”在先对于做事的重要性。古往今来,有“识”之士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善“识”者,业易成。
②“识理”,是识之首。识理,可谓包罗万象,内涵深广。所以“识理”,需因人因事而异。古之为政者要识“民为贵,君为轻”之理,才能得民心,才可使江山稳固。秦始皇不惜民力,一味横征暴敛,以致秦朝二世而亡;李世民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体恤民众,休养生息,于是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学者要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理。春秋时“韦编三绝”的孔子,西汉“凿壁偷光”的匡衡,东汉“悬梁刺股”的孙敬,都识“勤”于成学之理,而终有所成。今之学子也当深识此理。
③“识己”,是识之基。识己,就是知己之长、己之短。该表现时,敢于表现;该担当时,勇于担当。譬如毛遂,就是在秦围赵都的危局之下,抓住时机自荐,从而“脱颖而出”,成为“识己”典范。反面的例子也不少,如不听指挥、不听劝阻、一味逞能的马谡,只落个被“挥泪斩”的终局。为学者也需识己。杨振宁在美国留学之初研究实验物理,可是动手能力是其短板,于是他转而研究理论物理,不但取得了突出成就,还获得诺贝尔奖。杨振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铸就了人生的辉煌。
④“识志”,是识之要。识志,就是有明确的志向、理想。“有志者,事竟成。”王阳明少有大志,立志做“圣贤”,终成一代心学大儒;黄大年心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北京冬奥会上熠熠生辉的元气新青年苏翊鸣、谷爱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热情开朗、包容进取的形象。你可知道11岁时苏翊鸣就种下了“在家门口为国争光”的梦想,13岁的谷爱凌更是立下取得冬奥金牌的鸿鹄之志。“志之所向,无坚不摧。”一个人有了坚定的志向,无论路远、山高、海阔,都能攻坚克难,终达彼岸。
⑤“识理”“识己”“识志”,并非识之全部,但懂得、掌握了这“三识”,成功率就可大大提高。要不断提升“三识”,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打牢基础。
(取材于郑殿兴的文章,有删改)(1)阅读第①段,说说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2)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请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一个人要想事业、学业取得成功,除了文章谈到的“识”的内容,你认为还应当“识”什么?请说说理由。组卷:5引用:1难度:0.3
四、写作表达(共50分)
-
15.青春是什么?来自龙江的中国飞鹤携手中国青年报共同创作的宣传片《奋斗者!正青春》给出这样的回答:年轮递增,只是数字的跳跃,笃行专注,不负热爱,无畏奔赴,都是正青春!在时间轴上,碰撞出崭新的自己。我辈,正青春!
对于青春,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悟,请以“_______青春”或“青春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2)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
(3)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组卷:5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