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关汉卿(节选)
田汉 元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末的大都狱中。
狱卒 提关汉卿!
禁子下,不一时,闻铁链镣铐相击声。关汉卿上。
禁子 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吏 (制止)别难为他。(向关汉卿)关汉卿,你坐下吧。(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卒给凳,关汉卿坐下。
狱卒 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吏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她是多年的风湿,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吏 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吏 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吏 谈谈吧,对你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
叶和甫 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关汉卿 (不耐)有话快说吧!
叶和甫 (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把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于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等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火气大,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下)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狱吏 那么,(对叶和甫)叶先生,您回去吧!
叶和甫溜下。
狱吏 关汉卿,你若真照他说的招供了,我们的人又该倒霉了。姓叶的回去,必然报告忽辛,忽辛必然追你的案子……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被关在大牢里,而狱吏对他的态度很恭敬,是因为狱吏母亲的风湿在关汉卿的治疗下好了很多。
B.关汉卿写的《窦娥冤》中有“为万民除害”,被诬陷和王著刺杀阿合马等有关,因而被捕。
C.“又低声”这一舞台说明提示说话语气更进一步地“低声”,说明所说内容是秘密的、不可告人的。
D.叶和甫来到牢中想要劝说关汉卿和忽辛大人合作,但被关汉卿拒绝和痛骂,最后狼狈而逃。
(2)“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文段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3)《关汉卿》发表后,郭沫若第一个写信向田汉道贺说:“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你。”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组卷:7引用:4难度:0.6
二、古代诗文阅读(52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5分)
-
2.下列各句均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组卷:2引用:2难度:0.5 -
3.下列各句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8 -
4.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的活用类型,不全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5
七、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0分)
-
13.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诗歌的“意象”下定义,50字左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们吟诵一首首优美的诗篇时,脑海里便闪现出一个个事物——“大漠”“孤烟”“明月”“清泉”……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会被唤醒、驱动,因为它们都是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因为这些形象从外界移入诗中时,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的力量。从诗歌艺术上说,它们是一个个意象。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一般说来,不是诗中的每一种事物都能成为意象,能成为意象的,是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事物。组卷:7引用:7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师傅教徒弟编竹篾。师傅劈的竹篾几乎一样长,而徒弟却长短不一。
徒弟:师傅,你劈的竹篾为什么一样长,而我的却或长或短呢?
师傅:我只用最初的一根竹篾做参照标准,而你却上一根做下一根的参照,这样比照下去劈竹篾,就会有些许的差别,这一点点差别积累下来,会使最后一根竹篾比最初的那根竹篾或长或短一大截。
徒弟:我也要和师傅一样,用最初的一根做参照标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10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