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沫若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2 12: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北京冬奥会可谓一场“细节之处见真章”的传统文化盛宴。国宝大熊猫和传统红灯笼,被艺术加工成招人喜爱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篆刻和汉字巧妙融合进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造型中,灵动飘逸的冬奥会徽应运而生;长信宫灯、同心圆玉璧、青铜礼器等传统元素,植入火种灯、奥运奖牌、火种台的设计中。奥运场馆更是创造性地将传统吉祥物“如意”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融入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和首钢滑雪大跳台设计中。水墨山水画描绘出的奥运“国风”战袍,一笔一画勾勒出中国式审美与志趣。通过大量的细节、精彩的瞬间,北京冬奥会成为世界感知中华文化新的重要窗口。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不管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一次次登上世界舞台,促进了世界文化交流发展,也为世界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着深厚的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含着民族最根本的思想基因,深藏着民族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文化的日益繁荣,绝不意味着排斥外来文化。相反,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才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到此次冬奥会讲述新时代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期待和展望,从“我”到“我们”,从“讲历史”到“向未来”,中国的文化自信就是在这种真实、立体和全面的展示中不断深刻、不断具体。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世界需要自信的中国,文化自信的中国也将推动世界更加多元包容发展。
    (选自《学习时报》,有删节)材料二: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随着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的临近,浓厚的节日气氛已扑面而来。8月21日上午,作为“七夕节”的重头戏——2020年广州乞巧文化节在广州天河珠村明德堂举行了开幕仪式。
          乞巧习俗已有上千年历史,广州乞巧文化节从2005年举办至今,已在全国享有盛誉,不仅成为广州市民过“七夕节”的必选项,更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和海外华侨。除了“七夕节”之外,春节有迎春花市、端午节有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元宵节有广府庙会……广州把传统节日过得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深入人心。
          我们常说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现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春节、清明、中秋、端午等中华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隐藏着独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密码,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情感,既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扇窗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让传统节日活力四射,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就有了依托。
          传统节日大多与时令相关,也有独特的文化载体,比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至今,“七夕节”自然会成为情侣们的纪念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至每逢重阳登高日,白云山都不得不交通管制。人们喜欢李子柒,正是因为在写春联、吃粽子这样的仪式背后有着最美好的情感寄托。
          曾经有段时间洋节盛行,传统节日式微,是因为商业文化的大举入侵,而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今年的乞巧文化节,不仅有生活美学市集,有集科技、潮流、环保于一体的现代光影艺术展示出的民俗文化,还有“王者荣耀”围绕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气打造的“荣耀中国节”。通过这些别开生面的表达,人们才能近距离感知传统文化之美,传统节日才能越来越吸粉。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既需要政府积极倡导、大力支持,也要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形成合力。在文创市场化的带动下,历经五百年沧桑的故宫成为“网红”,也让传统文化加速传播。同样,“节日经济”也可以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推手。政府可以引导企业生产、制造、销售文化衍生品,举办各类节日文化活动,让传统节日文化更贴近生活,让人们发自内心地喜爱和认同传统节日。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建立在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兴盛的基础之上。
    B.无论是冬奥吉祥物,还是奥运场馆,抑或是会徽,它们的设计均饱含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C.北京冬奥会作为世界感知中华文化重要窗口的重要意义,甚至已超出体育竞技意义本身。
    D.广州乞巧文化节之所以越发深入人心,与节日中所隐含的文化密码和独特情感密不可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北京冬奥会会徽的相关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印鉴“BEIJING2022”汲取中国书法与剪纸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B.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浪漫的西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
    C.会徽上部“叁”寓意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圆体育强国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
    D.会徽中舞动的线条,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体现中国文化自信的一项是
     

    A.文创产品考古盲盒带动全民“考古热”,跨界展演让文物活起来,数字科技助力沉浸式观展体验……文博领域不断创新表达方式,以现代化的手段传播传统文化。
    B.在乌克兰基辅国立语言大学,很多职场人忙完一周工作后,都会不约而同地走进孔子学院的课堂。他们充分理解到中国人口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
    C.放眼当下,00后、90后是最关注国风文化的人群,他们身着汉服,吃国潮食品,听国潮音乐,看国潮综艺,不少“后浪”们以更多更新颖的方式与“国潮”亲密接触。
    D.壬寅伊始,立春之时。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诗情画意”惊艳世界,元宵节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奏响《茉莉花》……时光见证东方大国的奋进雄姿。

    组卷:1引用:1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目前位居世界第二。在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一些领域还处在领跑者的地位。数字经济不仅在重塑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在成为传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方面,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更是展现了独特的优势。
          就在日前,《财富》公布了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以表彰那些利用创造性工具来满足社会需求的业界翅楚。榜单的第一名发给了全球的疫苗制造商,53家公司榜单中,共有远景科技集团、拼多多、快手等三家中国公司入选。
          快手作为一个短视频应用平台,之所以能上榜,当然不是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机会,而是因为它在农业领域的贡献,那就是利用短视频帮助农民连接市场。数据显示,活跃在快手平台的农村商家数量在两年间增长了近2倍,而每2位快手三农创作者就有1位在快手获得收入。快手上榜,无疑显示出榜单对企业在疫情之下努力通过创新应对疫情挑战、改变世界的努力的肯定。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去年疫情暴发之初,各地采取严格的交通管控措施,农产品运不出去、销售受阻,而城市农产品供应不足,价格上涨。而数字经济新模式正是加速农产品流通模式变革的重要推力,农村电商的发展,在推动农产品流通领域新基建建设,重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品质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技术、流量本身不带有价值,关键是技术运用的方向,是获得流量之后,引导流量往哪个方向转化。流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在追求平台商业利益的同时,实现平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无疑展现了流量向上、向善的价值。而这正是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力量。
          后扶贫时代,实现共同富裕,最大难点和最艰巨任务在农村,农村产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决定了共同富裕的成败。从近年来农村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进入互联网时代,加快建设农村互联网新基建,引导广大农民搭上互联网平台的快车,对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事半而功倍。各类互联网平台深耕农村,持续为农村带去技术和模式创新,不仅可以实现自身产品和服务下沉的需求,也将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摘选自《光明网》有删节)材料二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依然普遍存在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居民数字技术接触率偏低、数字素养水平有限等问题。如何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一方面需要继续完善数字乡村的建设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水平。
          作为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数字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资源互通、全民共建共享”的发展原则。首先,应当秉持因地因时因势制宜的原则制定相关数字化建设与干预政策,以缩小区域间和区域内部的数字鸿沟。其次,通过行政手段打通资源传输渠道,扩大农村地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覆盖范围和受众人群,降低农村居民接触数字技术的难度,弥补数字鸿沟,充分发挥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赋能作用。最后,开展立足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字新技术、新应用培训,让农村居民在数字生活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提升农村居民数字化理念、素养和技能。
          在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我国乡村环境,并将现有的优势数字资源进行整合。首先,要继续落实农村“三网”建设和升级,建设更为完备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整合优质数字资源和数字技术,打造能够满足农村居民不同层次需求的数字服务平台。此外,适当简化数字平台使用流程,降低操作难度,确保农村居民有兴趣,有意愿参与到数字乡村的建设中来,提升农村居民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在复合型“新农人”培养过程中,基层政府要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在数字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思维,将培养新型数字农村居民作为工作重点,以切实提高农村居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使用意愿和学习兴趣为培养核心,兼顾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提升,将为农村居民提供更贴心、更多元化的数字服务作为数字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积极开办农村数字素养、数字技能培训班,对数字乡村用户中的“弱势群体”进行针对性培训,加快农村居民生产力和创造力的数字化转型。
    (摘选自《光明网》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在各个方面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B.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秩序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C.快手利用短视频帮助农民连接市场,在农业领域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所以登上了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
    D.培养复合型“新农人”,要把培养新型数字农村居民作为工作重点,为农村居民提供更贴心、更多元化的数字服务。
    (2)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的作用”这一说法的是
     

    A.中国联通“智能小喇叭”,帮助农户24小时守护大棚,动态监控蔬菜、花卉、果树种植和畜牧、禽类养殖等,成为大田监测管理的“小能手”。
    B.河南省司法部门实施“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利用司法行政APP、微信等小程序,开通公共法律乡村服务,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援助等。
    C.河南小伙某飞哥记录承包荒废鱼塘抓鱼捉鳖,在快手、抖音上走红,吸粉几百万,遭网友不断质疑作假。
    D.28岁的程建平直播剪羊毛在快手平台上走红,他带动当地剪羊毛产业,并组建一支十几人的剪羊毛小团队,全年收入达70多万元。
    (3)当前农村地区存在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居民数字技术接触率偏低、数字素养水平有限的问题,请你根据材料二,谈谈你的解决之策。

    组卷:0引用:1难度:0.5

(三)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陌上何时花开
    刘玉琴
          ①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②有些话,总能让人禁不住怦然心动。万物肃杀的季节已去,冰雪早融化在暖风里,此时,陌上的花开了,鹅黄嫩紫,青草萌绿,怎不令人眼前一亮?而“可缓缓归矣”,仿佛又以别样的深情和延宕的心绪,诉说着百转千回、欲扬还抑的思念,让人心驰神移。
          ③写下这个句子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君王钱镠(liú)。这位横刀立马、成就天下的乱世英雄,被后人记得不是因为他的雄霸吴越,而是缘于他对原配夫人戴氏王妃的一片深情。
          ④戴氏王妃是个孝顺女子,每年寒食节必返临安郎碧娘家,看望并侍奉双亲,直到陌上花发才归去,岁岁如此。这一年,王妃在娘家盘桓数旬未归。一日,料理完政事的钱镠走出宫门,见杭州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樱花嫣红杨柳如烟,便提笔写下一封书信:
          ⑤“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⑥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钱镠的感动古今之处,在于对夫人的深情,九个字融入了几多思念与柔情以及对陌上风物的深切感知。钱镠同样令人记忆深刻、极为钦佩之处,还在于欲催归而请缓的心境。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和心绪!思念着王妃,催促她归来,却又深情款款,让她不要着急,慢慢欣赏路边的风景。一代君王对美的流连,对季节变换心灵敏感的悸动,对身边万物发自内心的珍惜之情,让人内心深有触动。
          ⑦最令我感慨的,正是其中漫漶出的放慢脚步,舒缓心情,从容欣赏的真情和韵致,“多少事,从来急”,能在如此着急和迫切中握住节奏,真诚地叫自己、叫别人放慢脚步的人委实不多。尤其是当下,放慢脚步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之姿,脚放不下来,心也慢不下来。这是一个时常以数字和速度作为衡量指标的快节奏时代。一切都在迅速变革,故而诱惑很多。浮躁、急躁、焦躁……许多人似乎成了被放在火上炙烤的鱼,翻来覆去,躁动不已,时间的飞逝中夹杂着深感幸福太远的焦虑。于是,不但停不下匆匆的脚步,甚至忘记了生活的真正目的,一再与身边的风景、人生的快乐失之交臂。
          ⑧真该多读几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在内心涌起的阵阵温情中,放缓脚步,随时欣赏沿途的风景。说到底,学会欣赏是一个人善于发现、丰满内心的前提。
          ⑨放慢脚步,神宁气定,也许可以看到五月的风里,红色的夹竹桃,积攒了全身的气力,欢跳着在枝头上绽放。深秋的寒气里,总有一些叶子不肯从枝条上飘落,等待着白霜覆盖它们高贵的身影。也许可以听到午后的果园,在许久的沉寂之后,传来一声脆脆的鸟鸣,或者淅沥的细雨,在屋檐下发出清亮的低吟。当然,也有可能看不到什么,尤其是在高楼摩天的城市,看不到水泥地里长出的青草,天上的白云也不够絮一床薄被。但只要留心,总有惊喜。当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每一处风景,每一件事情,会发现许多不曾看到过的美丽,发现许多不曾想到过的通向生活之美的途径。找回本应属于我们的快乐。也许,那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比最终的结果更重要。
          ⑩可能我们习惯了繁华和喧嚣,但放缓心情,可以让思想和灵魂清醒独行,可以及时立定反省:每一步是不是都有实实在在的分量和意义?有时走得太快,忘记了出发的目的,有时走了很远,发现心思还没有跟上来。所以,不妨时常停下来,让脚步等一等心灵,听一听心灵的诉说。守住内心,清理欲望,让心灵的顿悟,凝聚起全身的力量。
    ⑪人的一生,会相逢许多季节,遭遇许多变故,既有“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忧伤,也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虽然不能人人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但却可以放慢脚步,站稳脚跟,将目光投向更远。这是生命的权利,也是人生的要义。身体在物质的世界里穿行,心灵需要在思想的世界里高蹈。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位哲学家也说过,当你从匍匐的地上起立,才可以看得见天上的光辉。在浮躁喧嚣的今天,在匆忙急促的过往中,人们有时容易忽略和失去对价值意义的判断与追求——效率有时导致功利,速度容易使人来不及体味境界的本色和含义。所以,静下心来,适时调整向度,犹如弓在手中,向后满拉,是为了更好击中目标,走得更远。
    ⑫人生是一个奇妙的旅程,需要追求,但不能过多,需要加快速度,但还得学会放慢脚步,否则过多的追求、过快的脚步会湮没了作为初衷的快乐和本意。当然,这里的慢,并非速度上的停止或坐等。它更多是一种心态,一种修为,一种坚守——宁静的心境,积极的奋斗,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是细致、从容应对世界的方式。一位学者指出,放慢脚步不是支持懒惰,不是拖延时间,而是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乐趣。
    ⑬一边是力量积累的宁静,一边是积累力量的迸发。慢下来,在生活的芬芳气息和悠远意境中,去感受一个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取材于作者的同题散文)(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钱镠被后人记得缘于他对戴氏王妃的一片深情,而不是他建立的功业,作者认为这对钱镠来说很不公平。
    B.从全文看,作者引用钱镠的故事,主要是感慨于他能体贴、关怀夫人,克制自己的思念,嘱咐她“缓缓归”。
    C.作者对以数字和速度作为衡量指标的现代社会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主张清心寡欲,放弃功利心,回归自然。
    D.作者让人们多读几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提醒人们在迅速变革的快节奏时代,能放缓脚步,享受生活。
    (2)作者在“陌上花开”一句中嵌入“何时”二字,并以此作为文章标题,请分析这样拟题的妙处。
    (3)有人说,“诗意与速度成反比”,请结合文意,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组卷:16引用:2难度:0.1

四、写作(60分)

  • 9.下面这幅漫画,形象地概括出生活中的许多情形,启发我们对生活的深入思考。请结合你对这幅漫画的理解,联系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组卷:2引用:2难度:0.6
  • 10.《陌上何时花开》由古人名句引发感慨,展开全文。在你的生活中,哪句名言名句触发过你对生活的思考或感慨?请结合这句名言,联系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组卷:1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