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是把全国各族大民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主心骨和领航人。这说明(  )

    组卷:34引用:2难度:0.8
  • 2.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该方案提到“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更好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将国家信访局由国务院办公厅管理的国家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信访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的根本原因在于(  )

    组卷:14引用:1难度:0.8
  • 3.202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这对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提升全链条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提升全链条食品安全工作水平”是因为(  )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②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③我国宪法保障的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非常广泛
    ④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组卷:23引用:1难度:0.7
  • 4.在学习“设置国家机构”时,小明将所学知识构建为以下思维导图,请为序号匹配合适的文字(  )

    组卷:41引用:1难度:0.7
  • 5.电视剧《狂飙》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公生廉,明生威。唯有执法者严守公正、廉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成为一把不生锈的钢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①法定职责必须,法无授权不可为
    ②行使权力要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
    ③政府工作人员有时在行使权力时,可以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廉洁奉公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组卷:22引用:3难度:0.7
  • 6.我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在这部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全国80%左右的成年公民参加了讨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参加了讨论。宪法制定过程中广泛向社会征集意见体现了(  )

    组卷:24引用:1难度:0.7
  • 7.2023年3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宪法宣誓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主席台上,礼兵护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入场。十四届人大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
    ①彰显了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②是基于权力属于人民,权力高于宪法
    ③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防止权力的滥用
    ④彰显了宪法权威,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施

    组卷:54引用:2难度:0.8

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22.保障宪法实施
    材料一:胡某开车时,跟其他车辆发生刮擦。胡某对前来处理的交警指出对方司机在开车时有接打电话的行为,对方否认。交警勘察现场后,提出需要查看司机的通话记录。
    相关链接:
    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因调查交通事故案件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查阅或者复制交通事故当事人通讯记录,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如实、无偿提供,不得伪造、隐匿、转移、销毁。——《**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1)交警提出需要查看司机的通话记录是否合理?为什么?
    材料二:2018年,当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对全国57项地方交通安全条例进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时,发现了《**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这条规定的问题。经过严格的审查,201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向当地人大常委会发出审查意见督促纠正。相关规定经指出后被修改。
    近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依法对报送备案的各类法规、司法解释、特别行政区本地法律开展主动审查,对公民、组织提出的17769件审查建议认真进行研究处理,累计督促推动制定机关修改完善或者废止各类规范性文件约2.5万件。
    (2)材料二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在行使
     
    的职权。请简要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推进这一工作的必要性。

    组卷:10引用:1难度:0.2
  • 23.理解权利义务
    2023年初最“出圈”的新事物非“ChatGPT”莫属。作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这一既能与人聊天,又能做题、翻译、敲代码、写论文的“六边形战士”再度引发大众的“生存危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碰撞,比人们预想的来得更早。据媒体报道,已有犯罪分子将ChatGPT运用到诈骗话术中,让无辜人士中招,还有犯罪分子用ChatGPT编写黑客程序,进行网络犯罪。网友们说,第一批因ChatGPT坐牢的人,或许已经在路上。
    有市民尝试用ChatGPT编写关于杭州将取消限行的“新闻稿”,发到了小区群里,不明所以的业主判断其可信,便截图转发,此后导致不实信息广泛传播,结果是警方介入,当事人道歉。与时俱进的学生们不甘落后,有同学借助ChatGPT做作业、写作文并获得了高分,因而发出“有了GPT,不用再学习”的感慨。
    这项技术背后涉及的是海量数据的抓取,这将导致其涉及的各种权利、数据抓取是否经过对方授权、获取信息的渠道范围是否合理等都难以判断。由于ChatGPT能够自动生成内容,著作权也是一大问题:涉及了谁的著作权、权利来源、权利主体、著作权的复制权使用权等等是否合理合规,是否涉及抄袭?ChatGPT的权利边界在哪里?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徐美玲认为,法律主体的基本逻辑讲究“权利—义务—责任”一体,虽然ChatGPT一类的人工智能模型不能成为法律适格的主体,但是其开发者等主体可以,无论其背后是自然人还是法人。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钱卫清认为,从法律上,我们要认可它就是一个工具,不能因为发生了一些侵权等行为就禁止其发展。其次就是我们应该去研究认识人工智能这样的技术带来的权利义务变迁的规律,让老百姓知道这里面的权利边界在哪里,既有利于平台建设,又有助于人们权利保护。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对如何解决“人工智能与法律的碰撞”提出合理的建议。

    组卷:39引用:1难度:0.2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