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50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组卷:84引用:2难度:0.9 -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322引用:3难度:0.8 -
3.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组卷:101引用:2难度:0.8
二、阅读。(满分50分)
-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①要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
②要增强运动。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材料二:
膳食平衡避免隐性饥饿(节选)材料三:
肥胖也属营养不良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张倩还说,所有儿童都应经常进行户外活动,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
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重视学生一日三餐
据《北京市2015年度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学生们的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有待改善和加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应制订学生餐营养需求及营养操作相关标准,同时要加强学生餐供餐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配餐、烹调培训;鼓励学校开设食堂,为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状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群体配餐。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原因。
B.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
C.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所以,多吃蔬菜水果就可以避免肥胖。
D.学校应重视学生的一日三餐,为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状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群体配餐。
(2)请在材料一中找到一句话,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
(3)材料三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一句中“尽”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5)你同意材料三中专家说的“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吗?为什么?组卷:20引用:2难度:0.5 -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书卷气才是最美的气质 ①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表现。
②一位学者,在谈及学习和修养时说:“人要有点儿书卷气。”书卷气,采自于书,得益于孜孜不倦地读书。人通过读书,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地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淡泊,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平和。读书被誉为“生命的美容”。书卷气自有一种迷人的优雅。拥有了书卷气,便消除了傲气、娇气、霸气、激愤气、粗俗气、痞子气、卑微气、小市民气;拥有了书卷气,便增加了静气、秀气、灵气、自在气、文明气、富足气、高贵气、泱泱大气,一部经典,半杯香茗,便能使人富可敌国、贵比王侯。
③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在寒冷的冬天送来温暖,在炎热的夏季泼洒凉爽;在你痛苦的日子递上安慰,在你快乐的时候播放笑声。从书中,你看遍悲欢离合,享尽侠骨柔情。书,让我们充实;阅读,让我们睿智。书,让我们谦和;阅读,让我们博大。书,让我们思接千里、视通万里;阅读,总是漫步于我们的心间,让我们永不孤独。
④“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古典文化充满了精华和珍品,我们应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在浩瀚无际的书的海洋里,熏染古人逸飞的豪情、横溢的才华、博大的胸怀、独具的人格。陶醉于古人绝妙的文字之中,楚辞的风骚、汉赋的酣畅、唐诗的俊逸、宋词的雄阔、元曲的典雅、明清小说的厚重,会奔腾而来,尽收眼底。
⑤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书卷气,不但要爱读书,还要善读书。唐代皮日休认为,书籍“譬乎药,善服有济,不善服反为害”。所谓善读、善服,包括许多内容,读书妙诀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通”字。茅盾的“穷本溯源”,是为求通;秦牧的“牛嚼鲸吞”,是为求通;华罗庚的“厚书薄读”,是为求通;钱锺书的“取长补短”,是为求通;冯友兰的“知音解味”,是为求通。把握了“通”的原则,我们在读书中就能做到学贯中西、识透古今。
⑥真正的“书卷气”应当与博学、谦进、高雅、悲悯等人类美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那样的书卷之气才是我们追求的。当我们走进书山,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是骤雨初霁晴日丽天的一束彩虹,是沉沉黑夜划破苍穹的一道闪电,是乌云散去妆点西天的一抹晚霞,这份美好牵引着你读下去,精气神就会渐入佳境,打开书,便打开了一扇面对世界的窗口。你读天,无际的长天予你灵性;你读地,宽厚的大地赠你理性。打开书,便打开了一面审视生命的镜子,那扑面而来的真善美,令人陶醉,长此以往,你便会体现出浓郁的书卷气了。
⑦“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书有华,秀于百卉。”书卷气不可自封,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从来读书长精神,应与书籍伴终身。
(1)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文章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下面关于文章内容与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①②③④段都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第⑥段则既运用了道理论证,又用了举例论证。
B.所谓的“善读”,主要指三点,即“读旨端正、选读好书、方法得当”,读书具备了这三点,方能长智怡情,提高气质。
C.本文不仅多处引用名言,还大量使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语言典雅凝练,很有文采。
D.文章第⑦段总结全文,深化论点,并号召人们与书籍终身相伴。
(5)书卷气是最美的一种气质,也是一种难得的气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实际,说说你准备怎样培养自己的书卷气。组卷:78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