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宁夏银川二中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二)

发布:2024/9/3 10:0:9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风格是绝大多数小说作者梦寐以求的,尤其是对刚刚进入这一行当的小说“学徒”而言。风格的确立往往意味着“学徒期”的结束,同时宣告了一个小说家的正式诞生。对风格的向往和期待激励着许多人锲而不舍,成为推动小说创作和发展的一种重要驱动力。
          但此种驱动力一定来自小说本身的必然需要吗?有些时候,倒更像是一种外在的律令和小说作者本人对获得承认的渴望相混合的产物。那种外在的律令时刻提醒作者:你想成为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吗?那么,请奉献出你的风格。此时,风格意味着独特性,意味着辨识度。这种独特性和辨识度貌似从小说内部涌现,实则来自他者的审视和判断。它也是一种审美要求,其正当性远远大于伦理要求或其他社会性要求。但是,若为独特而求独特,为辨识度而求辨识度,显然会对小说本身产生伤害。海明威的一些作品有时令人不快,大抵是因为刻意维持他的风格。也就是说,风格异化为程式化的表演。此时,风格已不是风格,而是套路,甚至成为艺术的牢笼。相信海明威起初只想寻找一种合乎心意的表达方式,然而在找到并大获成功之后,于有意无意间造成了风格的固化。在这方面,马尔克斯显示出了值得称道的敏感和警惕。他在风头最劲的时候也不满足于既有风格,总是能怀着谦逊的心态,倾听素材本身的需求,其风格遂能不断拓展和变化。是的,只有当作家放下执念,诚恳地面对素材,运用自身的修养、技艺与它进行或温柔或激烈的搏斗并最终驯服它,真正的风格才会适时出现。它自然散发,甚至透着某种生物性,仿佛老虎从容中自显威严的体态或狐狸狡黠又透着妩媚的眼神。它不是目的,而是作品呈现出的一种状态、一种效果。马尔克斯应该也有风格意识,只是他很智慧地控制住了它。但是,托尔斯泰从未追求某种风格,他只是准确而自如地表达,似乎无什么风格可言,然而其作品无可替代,谁都能辨认出此乃出自托翁的大手笔。或许,这是小说家与风格最理想的关系。
          许多小说作者态度诚恳,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相当的技巧,但作品并未呈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格。显然,风格还跟作者的性情、气质,跟他的先天禀赋和后天成长环境有玄妙而深刻的关系。性情、气质有先天的成分,但后天的成长环境、经历和修养也能影响它们的形成。曹雪芹如果出生于寒素之家,笔底的温柔缠绵定不会有富贵雍容气象。鲁迅若没有遭逢家道中落和随之而来的窘迫,其峻刻和激烈恐怕也会减损几分。如果说成长环境难由作者掌控,经历和修养却存在自为的可能性。一个南方的小说家,长期在北方游历、生活,他作品中的气质兴许会有悄然的变化。一个野生野长、并未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小说家,通过长期潜心阅读,也能使风格出现阶段性变化。格非当然不是草根出身,他是典型的学院派,但他在先锋时期之后矢志向古典学习,使得他早期和近期作品呈现出的风格如此不同。而鲁迅长期抄写古碑,则获得了一种沉朴高古的金石气,有效地中和了一些峭刻的味道。这些都说明风格存在可调控的部分,并不全由先天决定,而且其显然具有生长性,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当小说家满足于现状时,风格才会成为陷阱。或许可以这样描述风格的终极形态:它只属于某一位小说家,而且只属于某一位小说家的某一部作品。
    (摘编自马笑泉《小说的风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风格的追求未必来自小说本身的必然需要,但激励着许多小说作者锲而不舍。
    B.作者认为,作品的独特性和辨识度既来自小说内部,也来自他者的审视和判断。
    C.风格与小说作者的态度、经验、技巧有关,也与作者的性情、成长环境等有关。
    D.成长环境难由作者掌控,但小说作家或可通过自为使作品风格发生一定的变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兼顾作者和读者,对作者创作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暗含对读者阅读的观照。
    B.第二段以海明威等三位小说作家为例,意在论证作家与风格之间存在最理想的关系。
    C.本文运用举例、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及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使得论证令人信服。
    D.在论证过程中,文章用诸如“风格”“显然”“大抵”等词语,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真正的风格应是自然散发而非刻意强加,作者需要放下执念,诚恳面对素材,准确而自如地表达。
    B.读者对某种小说风格的评判,不仅源于作品本身呈现出的独特性与辨识度,也与读者的审美追求有关。
    C.其他文学体裁也存在同一作家的某种风格只属于其某一作品的情况,如《望岳》豪壮而《登高》沉郁。
    D.一名小说创作者如果努力去丰富自己的经历,提高自己的修养,不固化风格,便能成为优秀的小说家。

    组卷:17引用:5难度:0.5

(二)(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奇谭》由8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的故事组成,故事纵览古今、展望未来,从乡土眷恋到科技幻想、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展现着中式想象力,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与哲学,缔造出“奇境入梦,我在其中”的沉浸式体验感。影片涵盖多种美术风格以及制作手法,既有传统的二维、剪纸、偶定格动画,又有CG、三渲二等现代技术,还有将素描与中国水墨韵味相结合的创新尝试,是创作者们对中国美学一次多视角的诠释。
          《小妖怪的夏天》从小妖怪的角度,别开生面地反向讲述西游世界中无名小妖的故事,用新世代语境搭配幽默风趣的画风,以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带给观众惊喜。《鹅鹅鹅》改编自古典志怪小说《鹅笼书生》,采用第二人称视角强化观众的情绪体验;从中继承的“引而不发”的朦胧情感,也留给观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想象空间。
          第三部《林林》的灵感源于大兴安岭深处原始森林的三维动画,通过苍莽白雪、清幽河谷、写意森林等“林海雪原”的肃飒意象营造水墨意境,对CG技术运用与传统绘画审美的平衡度把握,贯穿创作始终,故事背后是对成长所经历的阵痛的隐喻与表达。
          二维动画《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民俗文化气息浓郁,勾勒出中国乡土变迁图景。剪纸定格动画《小满》展现极致中国风格,记录儿童成长故事,将传统文化的符号意象与工匠精神互为表里,从构思、美术、镜头细节,再到配乐,都体现着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偶定格动画《玉兔》,脱胎于古代神话故事,上演了未来世界一场月球上的绝地逃生。三渲二动画《小卖部》讲述胡同大爷因为一张神秘奖券,进入了神秘的世界,民俗文化与绮丽的异次元碰撞出赛博朋克的火花。《飞鸟与鱼》以如诗如诉的东方浪漫,探讨爱与生命这一人类永恒的命题。
          在创作过程中,制作团队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将不同主旨的动画融通古今,监制团队在分镜、编审、宣推等方面与制作团队紧密协作,为内容创作方向与细节处理提供创新视角与叙事建议,结合对互联网表达的丰富经验与理解,在宣推与排播等维度助力作品给观众更美好的呈现。《中国奇谭》无论在生命关怀还是哲学思考,无论在乡愁书写还是童年叙事,都以青春态、年轻化的审美视角,完成了对传统文化重要母题的深层解读,全面展现了中国动画赓续历史而不失创新的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
    (摘编自新华财经《<中国奇谭>开年热播,国创动画的传承与创新》)      材料二:
          《中国奇谭》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是一个很贴合中国式审美的故事。
          《小妖怪的夏天》的故事,取材于《西游记》。但它并不拘泥于某一个具体的章节,既因为中国观众对《西游记》实在太熟悉,也因为它的主角根本不是有名有姓的主角。它的主角,就是英文片名说的Nobody(小人物),亦即在故事结尾,不惜豁出性命也要向唐僧师徒四人通风报信的小猪妖。
          在浪浪山的妖怪集团里,小猪妖是最底层的角色。为实现集团大王吃唐僧肉的终极目的,被中层领导熊教头使唤得团团转,因为集团大王许诺了:“有功的小妖,可以喝一勺唐僧肉汤。”就在小猪妖努力工作,以求“喝一勺唐僧肉汤”的过程里,观众领略到当代打工人的各种心酸——社会层级越来越严苛,个人努力得不到认可;领导仗着身份瞎指挥,员工提意见就会被穿小鞋;更残酷的是,小猪妖眼里威风凛凛的大王、以及集团最高机密般的陷阱,和他兢兢业业为之努力的奋斗,在孙悟空面前,原来就是弱鸡般的存在。
          《小妖怪的夏天》借着一个中国传统故事,勾勒了一个当代打工人的处境。它在故事外形上是中国传统审美的,但内核却极其现代化。
          相较而言,第三集《林林》无论在外形还是内核上,都跳脱在中国式审美之外。尽管它也隐喻着人与人之间无法打破隔阂的无奈这一深刻主题,但是从这个隐喻本身,到它的画风设定,更多是西方式的狼人的设定。人与狼截然对立的划分,以及人与人因为隔阂发生冲突的惨烈,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套路里,都比较少见。
          不过一次争议不能说明什么,毕竟后边还有5个故事。比如剪纸动画《小满》,同样富有中国传统美学特色。
    (摘编自后浪电影《3集飙到9.5,这部国产黑马,凭啥霸榜热搜!?》)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们增强国际话语权有信心和底气。话语是一定观念、理论、文化等的表达,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叙事体系包含多个层面,如叙事主体、叙事文本、叙事技巧、叙事逻辑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是精彩的叙事文本,对应着现实中的好故事;二是叙事逻辑,就是故事背后的“道”。“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要深刻阐明中国故事蕴含的中国道理。
    (摘编自人民网《以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新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鹅鹅鹅》这部作品不仅内容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情感特征也可从中找到源头。
    B.《小满》以剪纸与定格动画为形式依托,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在未来世界的衍生。
    C.《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和《小卖部》两部作品都散发出民俗文化的气息。
    D.《中国奇谭》霸榜热搜的一个原因是制作团队能够对中国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林林》的灵感来自大兴安岭深处的原始森林;画面营造了中国式水墨意境。
    B.材料二认为《林林》从镜头细节、技术运用,到故事隐喻和主题等都不符合当下国人审美。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林林》表达了对成长阵痛的无奈和对打破人与人之间隔阂的期待。
    D.对《林林》的画风设定是否是“中国式”的,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不同判断,两者观点相反。
    (3)有人认为《中国奇谭》是各年龄段观众都喜爱的“全龄化”动画,请你结合材料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组卷:1引用:3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碣
    茅盾
          玉臂匠金大坚还没刻完半个字,忽地又是扑嗤一声的笑起来,抬头望他的秘密工作中的伙伴。“金二哥,又笑,怎的?”
          靠在太师椅上慢慢地摸胡子的圣手书生萧让轻声说。胡子,原来只有稀落落的几根,又很短,然而只要左手空闲着,萧让就总得去摸。
          “萧大哥,你真是活像智多星吴用了!再过几天,我就管你叫智多星罢!”玉臂匠金大坚放下了刻字刀,双手按在石碣上呵呵大笑起来。萧让得意地摇着头,随即把脸色放得更庄严:
          “我说,金二哥,怨不得吴军师那样叮嘱我来。你只是心直口快!”
          玉臂匠呆了一下,他收起了笑容,拿过刻字刀,低着头便又干他的一点一画的工作。“慢着,金二哥,刚才,你又笑,到底为的甚么?”“想到你和我躲在这里干这个,就要笑。”
          “你真是!”萧让顿一顿。“呵,金二哥,不应该笑。我们这,是非同小可的大事,是水泊里的机密呀:全伙儿,一百单八位弟兄,就只有你,我,吴军师,参预这机密。”
          从工作中再抬起头来的金大坚本已有一句话冲到口边:正因为恁地,更加逗的人要笑呵!可是望见萧让的那样庄重的脸色,便不好说出来,只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算是百分之几的抗议。这也瞒不过精明的萧让。料到这玉臂匠还有几分不了解吴军师的“策略”的奥妙,他萧让便觉得很有再切实叮嘱一番的必要。
          然而要把吴用的“策略”解释明白也颇困难,他偷眼看他的伙伴,刀尖落在石头上发出“滋拉,滋拉”的声音,仿佛是金大坚的暗笑;然而金大坚当真并没笑,他在那里认真地工作。
          这使得萧让心里略略安定一点。毕竟这位老朋友还可靠。摸着稀落落的几根短胡子,萧让再把军师吴用嘱咐过的话语想了一遍,然后轻声儿慢慢儿说:
          “金二哥,你看,玉麒麟比宋大哥如何?”“都是江湖上闻名的好汉呵!”玉臂匠头也不抬的回答了。
          “哦——金二哥;好歹,总有个,高下罢?”
          只有急促的刀尖落在石面上的剥落剥落的声音代替了回答。
          “众多兄弟,都说,玉麒麟,仗义疏财,一身好武艺,心地又直爽;宋大哥兀自佩服。金二哥,看来遮莫(大约,或许)是玉麒麟强些罢。”
          金大坚深觉得诧异,自己不是屡次承蒙他告诫莫要臧否水泊内的大头领么?今儿他自己亦犯了规么?和他的刻字技术同样古朴的金大坚的心,忍不住暗笑;老没有机会发泄的几句话便脱口冲出来了:
          “人总是成群打伙的。和卢员外亲近的一伙儿自然说卢员外好哪。”“不,不,不!金二哥,是和卢员外出身相仿佛的人,才都说卢员外好。”玉臂匠不很了解似的定睛瞅着萧让。
          “金二哥,你总知道,我们一百单八人,不是一样的出身呀。如像白胜兄弟,他原是破落户泼皮;阮氏三兄弟,石碣村的渔民;孙二娘开黑店,公孙军师是游方道士,李俊、张横,做水面上的勾当:这算是一伙儿。五虎将的关胜、呼延绰,他们,原是朝廷命官,派来打梁山的;便是卢员外自己,先前何尝不是跟我们作对的?所以这是又一伙了。金二哥,现在,你该明白吴军师的妙计了罢?”
          有这石碣,两伙人便会合成一伙儿么?这样的意思也曾在金大坚心中一动。但是不失自知之明的他素来知道自己的嘴巴不济事,所以还是不出声,只睒(shǎn贬眼)着眼睛,用半个脸笑。
          突然萧让站起来,龙(盘旋;来回地走)到房门口,在门缝里张望了一会儿,然后又回到金大坚身边,满脸庄重气象,凑着金大坚的耳朵急促地轻轻地说:
          “二哥,俺水泊里这两伙人,心思也不一样。二哥,依你说,该是谁来做山寨之主?”
          “哦!原来却是恁地!何不依了黑旋风的说法,央炎快快排定了座位,却又来这套把戏,这石碣,害得俺像是做了私事,当着众兄弟面前,心里怪难受!”
          玉臂匠再也忍不住了,当的一下,把刻字刀掷在石碣上,大声叫将起来。这一爆发,真是圣手书生萧让所不料的。他往后退了一步,学着军师吴用的神气,只管摸胡子。
          “二哥,话虽如此说;事情,却不能如此办。也须叫人人心服呀。总得再找出些‘天意’来。这便是吴军师的神算妙计!”
          “天意!天意渺茫,就叫我们来替‘天’行意?”
          萧让沉吟着踱方步。他时时把眼光往金大坚身上溜,没有什么异样。滋拉滋拉地又在那里刻字,一条好臂膊上的肌肉突起来像是些榾柮(gǔ duò)儿(木柴块,树根疙瘩)。
          总算放下一半心,萧让再回到太师椅上时,猛听得金大坚又掷过来一个怪问题:“旁的不管,只是,萧大哥,我们算是哪一伙?”
          萧让愕然了。军师吴用从来不曾和他谈到这个。仓卒间他搬不出吴用的话语来应付。很想说是属于宋大哥那一伙,可是又觉得碍口。
          看见萧让也有对答不来的时候,金大坚却呵呵笑了。这笑像是一瓢冷水,浇得圣手书生毛发直竖。
          “我们,——我,既不是赵官儿的什么将军,教练,教头,也不曾偷鸡摸狗,开黑店,大江心里请客官吃板刀面。我们是靠手艺过活的。我刻东岳庙的神碑,也刻这替天行道的石碣。就是这们一回事。提起什么天呀道呀地呀,倒是怪羞人呢!”
          仿佛抖落了一口袋子的金钱似的,金大坚自己也不很相信竟会这样地滔滔发议论。他的拿着刻字刀的右手突在空中划一个圆圈,又兴奋地加了几句:
          “看来我们水泊里最厉害的家伙还是各人的私情——你称之为各人的出身;我们替‘天’行的就是这个‘道’呢!”
          萧让楞着眼睛,只能摸胡子。直到金大坚的刀尖和石头相触的声音再鼓动他的耳膜时,他这才醒过来似的率然问:
          “是机密呢!金二哥?”“我当作从前给人家私刻关防”一样,决不走漏半个字!”
    (有删改)【注】①本文是茅盾对《水浒传》的再创作,1930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水浒传》在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描述,梁山泊英雄聚义后举办醮事,突然天门中开降下石码,石碣上有“替天行道”字样及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座次。②关防:旧时政府机关或军队用的印信。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表现了金大坚对刻石碣这件事的抵触心态,他在内心深处不认同萧让所说的策略。
    B.萧让解释吴用的策略时,从说话“慢慢儿”到“急促地”,后来“沉吟着踱方步”,显现出萧让内心的矛盾纠结。
    C.萧让对金大坚的说辞,归根结底来自吴用,吴用虽然没有出现在现场,却在实际上主导着刻石碣这一件大事。
    D.金大坚对官员出身和绿林出身的好汉都不认同,因而对刻石碣就能使两伙人“合成一伙儿”的做法深感怀疑。
    (2)金大坚的“笑”贯穿整个谈话过程,“笑”这个表情所蕴含的感情却随着谈话不断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3)对于历史小说创作,茅盾认为“应当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所可能产生的人和事”“应当符合于这个历史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但同时又应“不为古事所拘,驰骋其想像吹进些现代的气息”。请结合文本对茅盾这一创作理念阐述自己的理解。

    组卷:5引用:2难度:0.5

一、2(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或许会有这样的感觉:只要吃上一片薯片,①       。这是为什么?
          要调动我们的食欲,大多数的食物主要靠色香味,也就是通过视觉、嗅觉和味觉;而酥脆食物则主要通过触觉和听觉。所有的感官系统都有一个共性——习惯化,当感觉神经元持续地接受某种刺激一段时间后,②       。比如,衣服刚刚穿上我们身体时,我们会深深感觉到衣服与皮肤接触,但这种感觉很快就会随着我们习惯这种感官刺激而被忽略。
          人脑要通过众多感官刺激来感知周围环境,因此习惯化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感官刺激越强烈、越丰富,习惯化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当我们吃酥脆食物时,食物被咬碎而发出的咔嚓声和牙齿咀嚼产生的振动会传达到耳朵,不间断的听觉刺激混合视觉、味觉和嗅觉的多重刺激,会给人带来比非酥脆食物更强烈的感官刺激,因此,我们会觉得酥脆食物越吃越香。根据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丧失听觉的受试者在吃酥脆食物时,感受到的满足感比听觉正常的受试者低。另有研究发现,③       ,人们就会觉得薯片越脆、越美味。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组卷:1引用:2难度:0.7

四、作文(共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精彩的人生需要设计,我们应该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并以此确定自己前进的道路,即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作出一种预见性的设计;也有人认为,对于人生,与其执着于设计自己的未来,不如努力让自己拥有更多种可能,因为人生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不确定性。对此,你怎么看?
          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3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