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8/1 8:0:9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都说色彩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中国传统色,却融于生活,关照内心,拥有(  )的名称:桃夭、秋香、天缥、月白、红……使人产生无限遐思——粉红的桃花于风中摇曳,土黄的稻谷在秋日成熟,万里晴空淡蓝而极明纯净。只有中国的颜色,才能这般,美得不可方物。
                          。在古代,人们更重正色轻间色,正色多用于上衣,间色用于下;正色用于表,间色用于里。然而事实上,传统服饰色彩韵味恰恰体现在间色的丰富以及正色、间色的巧妙搭配上。而“红绿配色”,正是皇家配色,也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颜色。正所谓“红妆淡抹总相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近日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的开场舞《祈》,舞蹈演员化身洛神,惊艳演yì的水下飞天舞,便搭配了汉唐时期的服饰妆容。红色在绿色的映衬下会显得更红,绿色也会在红色的映衬下显得更绿,红与绿(  ),让色彩的均衡与饱满,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色彩CP”。通过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舞蹈和niǎn压所有色彩的服饰妆容,不得不说,河南卫视立足于“破圈”,不忘根本,连连创造了独属于中国的传统美学,将中国古色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以视觉奇观呈现传统文化之美,让每个细节无不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风情。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yān shang
    B.yīn cháng
    C.yān cháng
    D.yīn shang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译
    B.绎
    C.绎
    D.译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不可捉摸 相得益彰
    B.别具一格 相得益彰
    C.不可捉摸 相形见绌
    D.别具一格 相形见绌
    (4)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病句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河南卫视立足于“破圈”,不忘根本,连连打造了独属于中国的传统美学。
    B.河南卫视立足于根本,不忘“破圈”,连连创造了独属于中国的传统美学。
    C.河南卫视立足于根本,连连“破圈”,传播了独属于中国的传统美学。
    D.河南卫视立足于“破圈”,不忘根本,传播了独属于中国的传统美学。
    (5)联系语境,将以下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四个选项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传统的色彩来自于天地万物,也来自于我们古老文明的想象力。
    ②中国的配色是以正色、间(杂)色来区分。
    ③追求“随类赋彩”“以色达意”的色彩观念。
    ④以“观念”为主旨,注重色彩的意象。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②④③①

    组卷:8引用:1难度:0.7
  • 2.班级开展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请你根据孝心故事的提示,写出与上联对仗工整的下联。
          孝心故事:扇温表席孝枕心
          上联:哭竹生笋感天地(孟宗)
          下联:
     

    (2)“孝”字是个会意字:图是金文中的“孝”字,是由“子”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请结合字形解释“孝”字的含义。

    组卷:1引用:1难度:0.8
  • 3.根据提示正确默写古诗文原句。
          一次行走,一道风景;一段旅程,一种人生。诗人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在《登幽州台歌》中写下“①
     
    ,②
     
    ”慨叹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杜牧夜泊秦淮河,触景生情,在《泊秦淮》中写下“③
     
    ,④
     
    ”表面斥责歌女,实际讽刺了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杨万里早行崇山峻岭中,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写下“⑤
     
    ,⑥
     
    ”告诉我们最好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履险如夷;韩愈行走在杨花漫天的春天里,在《晚春》中写下“⑦
     
    ,⑧
     
    ”以此感慨草木亦有情,知春惜春齐留春。

    组卷:7引用:1难度:0.9

四、整本书阅读(共8分)

  • 10.祥子如果没有和虎妞结婚,而是和小福子结婚,你认为他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请说说理由。

    组卷:3引用:1难度:0.8

五、写作(共50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故乡不语,却滋养着每一个儿女的心灵;玉佩不见,奶奶不语,却暗藏着苦难岁月里最平实的爱……生活中蕴含的无言的关爱,也许胜过万语千言。关注生活,体察细微,你会发现,此时无声胜有声。
          请以“此时无声胜有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

    组卷:4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