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仿真试卷(三)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

  • 1.如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14引用:10难度:0.7
  • 2.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1引用:6难度:0.9
  • 3.小明最近呕吐、腹泻,医生建议他暂时不要吃富含蛋白质和油脂的食物。所以小明应该选择的早餐是(  )

    组卷:27引用:4难度:0.7
  • 4.①静置沉淀;②过滤;③蒸馏;④明矾吸附,上述水的净化措施中,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组卷:204引用:3难度:0.6
  • 5.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基本思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铁和钢机械性能不同 含碳量不同
    B 氧气和液氧颜色不同 氧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食盐在人体中能生成胃酸 食盐中有钠离子缘故

    组卷:181引用:5难度:0.7
  • 6.甲、乙两种物质是NaCl和KNO3,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你先根据图像判断甲、乙分别是哪种物质,再进行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82引用:1难度:0.5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

  • 19.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束,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
     
    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观察与讨论2】当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经过讨论确定,甲、乙同学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
     
     
    (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为了科学处理试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物质
    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两种物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乙猜想成立。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得出结论:乙猜想成立,则甲猜想不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组卷:1139引用:11难度:0.3
  • 20.某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
    【知识回顾】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
     
    的离子。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证明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
    【查阅资料】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实验探究】取等量的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于两个烧杯中,分别向其中逐滴滴加X、Y两种液体,利用磁力搅拌器不断搅拌,利用电导率传感器采集数据,得到图1、图2。

    【实验分析】
    (1)根据图1、图2,X、Y液体分别为
     
    (填字母)。
    A.氯化钠溶液
    B.硫酸钠溶液
    C.蒸馏水
    D.稀硫酸
    (2)图1中电导率降为零的原因是
     
    ;图2中,b点所示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酚酞除外)。
    (3)向171克10%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理论上可得沉淀质量多少克?(写计算过程)

    组卷:30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