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高考语文强化试卷(六)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诗是言志的,是显意识的,像杜甫《咏怀五百字》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那份深厚博大的感情令人读起来心里一阵发热,那是诗的好处。但词更微妙,它常常在表面所说的情事以外给读者很丰富的联想。所以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词之所以形成这种微妙的作用,是由于它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的“双性人格”,这是从《花间集》就开始了的。花间词用女性形象和女性语言来描写女子的感情,但其作者都是男性。如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本是写一个女子起床梳妆、画眉、簪花、照镜、穿衣,张惠言却说它有“离骚初服”之意,因为屈原也曾以女子自比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逐谓余以善淫”。而且,当男子求取科第仕宦而不得的时候,其感情与女子那种“弃妇”的悲哀也有暗合之处。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双重的语境”。早期文人词产生于西蜀与南唐,相对于五代乱世的中原而言,西蜀与南唐的小环境是安乐的,是可以听歌看舞的;但从大环境来看,北方对他们这些小国有强大的威胁,其前途很不乐观。冯延巳《蝶恋花》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饶宗颐先生说是“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南唐是一个必亡的国家,作为宰相的冯延巳,内心有沉重的负担,朝廷中又有主战主和的纷争,他有许多抑郁和痛苦是无法对别人说的,而这些无法说清的东西居然就在写美女和爱情的词里无心地流露出来了,这正是词微妙的作用。
          词的这种作用又是从何而来呢?有的时候,它来自“语码”的作用。所谓“语码”,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语言的符码,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媒介。如“蛾眉”这个词,常常使人联想到屈原的“众女嫉余之蛾眉”。有的时候,它来自“显微结构”的作用。南唐中主李璟的诗句“蓝萏香消翠叶残”如果改成“荷花凋零荷叶残”行不行?从表面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区别。但后者的“荷花”“荷叶”完全是写实的,不给人以言外的联想;而前者就不同了。“菡萏”出于《尔雅》,它是古雅的,与现实之间有一个美感的距离;“翠叶”的“翠”不仅仅是颜色,还使人联想到翡翠、珠翠等贵重的东西。“菡苔”的古雅、“翠叶”的贵重、“香”的芬芳,所有的名词都指向一种本质的高贵美好,但连接它们的动词是什么?是“消“和“残”,那是一种无情的摧毁。所以这一句让王国维联想到了《离骚》的“众芳芜秽”和“美人迟暮”。
          正是由于词这种体裁具有引人产生联想的微妙作用,所以在那些具有中国儒家传统文化阅读背景的读者之中也产生了一种期待视野,他们总是渴望从中读出属于男性的对建功立业的感慨,而不仅仅是对美色和爱情的描写。这就需要善于仔细体会词中有没有那种“语码”和“显微结构”的作用了。
    (摘编自叶嘉莹《阅读视野与诗词评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微妙之处在于其往往能带给读者丰富的联想,而诗是显意识的,缺少这样的微妙。
    B.温庭筠在“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中借女子梳妆之事表现了仕宦不得的悲哀。
    C.“荷花”“荷叶”等写实的意象缺乏与现实的美感距离,无法给人以言外的联想。
    D.在诗歌赏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词语作放大式的处理,从文字背后发掘出隐含的信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论点,然后从词的表现特点和语言功能两方面进行分析,思路清晰。
    B.文章基于对诗、词的对比分析指出词“要眇宜修”的特点,又探究了其形成过程。
    C.文章对于典型诗句进行了具体分析,又引述他人的相关解读,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D.文章在传统诗词赏读中,引入“语码”“显微结构”等专业术语,增强了理论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延巳写饮酒的词作也饱含家国之愁,可见词并非不能言志,只是表现得并不显豁。
    B.如果没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作者与读者之间就难以借助“语码”实现有效沟通。
    C.柳永的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蕴丰富,体现了“双性人格”。
    D.评赏诗词的阅读视野,应由读者期待等个人视野与创作环境等历史视野结合而成。

    组卷:13引用:2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预定方案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人类探月历史60年来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战取得圆满胜利。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嫦娥五号探测器经历了发射入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再入回收11个阶段,历时23天,圆满完成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的重大任务。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嫦娥五号探测器多次刷新了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高度,还连续实现中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
          不仅如此,嫦娥五号完成的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动作,更是世界首次,创造了世界探月历史的新纪录。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20年12月17日《六战六捷!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材料二:
          央视新闻12月18日消息,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与此同时,一张旧报纸,也在网上火了!这份2005年的《科学发现报》写着:“3年内,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月球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年后回首,人们发现,正是在2020年,嫦娥五号奔向月球,开始实施采集月壤样品的任务,不少网友赞叹:“中国精准完成了计划中的每一步!年前各国探月计划,只有中国实现了。”

          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师顾问叶培建见证,参与了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一路走来的历程,在他看来,这代表着中国航天人用20年来的追求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实现了我们的承诺,我们没吹牛!”
    (摘编自澎湃新闻2020年12月18日《嫦娥五号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一张15年前的旧报纸火了》)材料三:
          嫦娥五号轨道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共配备了39台发动机,分布在舱体的各个位置。在整个任务阶段,轨道器共历经19个飞行阶段,8种飞行姿态及5种不同的构型。
          据研制单位热控团队主任、设计师赵吉喆介绍,为了让轨道器既能节约能源“轻装上阵”,又能应对“时冷时热”的严酷考验,热控团队给轨道器穿上了“智能太空服”,开创性采用了一体轻量化热设计理念,错峰补偿控温策略和二次热防护复合系统。
          专家们表示,这些热控的新技术、新理念,不仅成功为嫦娥五号保驾护航,今后还可望应用于遥感、深空探测等更多领域。
          据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介绍,为了实现轨道器与上升器“抓得住,抱得紧,转得稳”的既定目标,对接与样品转移系统研究团队曾广泛调研了国内外对接机构的设计,共开展了4种对接方案设计和9种转移方案设计,上升器“推”、轨道器“移”、返回器“拉”各3种,通过多轮方案比较及关键技术攻关,最终确定采用“抱爪式对接机构”,通过增加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实现对接与自动转移功能的一体化。这种设计理念世界首创,对接精度达到毫米级。
          12月6日,轨道器与上升器在环月轨道上交会对接,按计划在21秒内完能,1秒捕获,10秒校正,10秒锁紧,分秒不差,此后顺利完成样品转移交接。“为保证任务顺利完成,我们做了35项故障预案,结果一项都没有用上,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嫦娥五号对接与样品转移分系统副主任师刘仲高兴地说。
    “天上一分钟,地上十年功。”对接、转移,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很复杂。成功的背后是研制团队661次对和518次样品转移试验,这样的试验在八院的每一个研究团队中都再正常不过。
    (摘编自新华社2020年12月18日《嫦娥五号背后的故事:三十五项故障预案一项都没用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经历11个阶段,历时23天完成。
    B.嫦娥五号的顺利着陆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三步,它的成功标志着三步走的圆满收官。
    C.嫦娥五号完成的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动作属我国首创,在世界探月史上也从未有过。
    D.图一将15年前中国探月计划与世界各国的探月计划进行对照,时至今日,只有中国实现了计划。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是12月17日对嫦娥五号返回器完成任务、成功返回的及时报道,体现了新闻“时效性”特点。
    B.材料二用独特的题目、醒目的图片和网友的热评吸引读者,具体生动,视角新颖,体现了新闻“可读性”特点。
    C.材料三通过讲述嫦娥五号对接成功背后的研发故事,着力反映研究团队身上表现出来的科学研究精神。
    D.材料三中,嫦娥五号仅用21秒就完成了轨道器与返回器在环月轨道上的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交接。时间精确到秒,体现了新闻“准确性”特点。
    (3)历时十余年,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终于实现。我国探月工程能圆满收官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组卷:5引用:3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寻酒记
    肖曙光
          运送桂花醇酒的骡马“高脚队”,在汉中北边的秦岭山麓,竟然被歹人劫了货。
          那可是从湘西南都梁城运来的整整一百坛桂花醇酒啊,汉中桂花醇酒庄的邵掌柜,急得嘴角起了泡,他慌里慌张禀告老爷。原以为老爷会震怒,没想到老爷慢慢喝了口茶,说了句“你去查查吧”。邵掌柜抹了把汗,马不停蹄地带着小厮一头扎进了秦岭。
          汉中素有“鱼米之乡”“天府之国”的美誉,老爷看中了这个地方,设了酒庄,把当年皇上封赐的“桂花醇酒”远销到这里。这种用桂花酿制的酒,绵甜清香,纯洁透亮,很快在汉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老爷一向很器重他,眼下出了这么大的事,邵掌柜哪能不着急?
          在秦岭山麓寻了半个月,没发现一丝线索。苍苍莽莽、连绵起伏的大山,不要说一百坛酒,就是一千坛、一万坛酒,消失在大山里,也是泥牛入海难寻踪迹。
          这天,邵掌柜在山里转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看见前面有一处低矮的茅草屋,屋顶上升起袅袅炊烟,心里顿时一振。便与小厮策马前去。
          屋内是位满头银发的老妇人。老妇人见了邵掌柜,憔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山沟沟里,还能遇见贵客,快请进。”老妇人揭开冒着热气的锅,锅里正煮着红薯汤。她盛了两碗给邵掌柜。邵掌柜心里一阵感动,这一年,汉中蝗虫肆虐,颗粒无收,哀鸿遍野,在这偏僻的地方能有一碗红薯汤喝,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喝了红薯汤,刚才还无精打采的小厮,顿时有了精神,他砸巴着嘴说:“掌柜的,要能喝上一碗酒,解解乏该多好。”邵掌柜苦笑着摇摇头,这小厮到底年轻,光惦记着喝酒,还不知道那些酒能不能找得到呢?
    “哦,你说酒啊。”老妇人听了小厮的话,好像想起什么来。她颤巍巍地走向床边,在床底下摸索了一阵,抱出一个坛子:“你不说,我真忘了,这里有一坛酒。”
          邵掌柜和小厮一见到那个坛子,两人顿时愣住了,这是一个造型古朴的陶瓷坛子,坛子上镶嵌着一个大大的隶书“桂”字,坛口蒙着一块杏黄色的布。“桂花醇酒!”两人差点失声叫出来。
          老妇人看见两人惊诧的眼神,说:“这酒不好吗?”
          邵掌柜连忙从老妇人手中接过酒坛,轻轻放在桌上。他看了看坛颈上垂下的那根红布条,红布上有一个“汉”字,这是销往汉中的标志。无疑,这酒正是那批被劫的酒。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邵掌柜按捺住内心的惊喜,对老妇人说:“这当然是好酒。只是你不喝酒,为何藏有酒呢?”
          老妇人笑了,说:“这酒和红薯,都是前段时间儿子送来的。酒,我留给儿子喝。”
    “那你儿子呢?”邵掌柜问道
    “唉。”老妇人叹口气道:“媳妇和孙子都饿死了。他出去找活路去了,就留下我这孤老婆子守着这个家。这灾年,老天爷是不让人活呀。”
          自从闹灾,秦岭山麓就多了一些打家劫舍的歹人,看来酒就是老妇人的儿子这伙人劫的。
          两人不敢久留。回酒庄的路上,小厮欣喜地说:“掌柜的,快去报官吧,抓住了老婆子,就能抓住她的儿子,”邵掌柜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是啊,总算能给老爷一个交代了。”
          是夜,邵掌柜将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老爷,老爷重重叹了口气,久久不再言语。
          邵掌柜揣摩不透老爷的心思,良久,才嗫嚅道:“老爷,明天我去报官吧?”
          老爷摇头:“不用。明天,你去汉中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开设粥厂,赈济灾民吧。”
          不报官,还要设粥厂赈济灾民?邵掌柜有些想不明白,但他不敢多问。
          几天过去了,邵掌柜忍不住又想去报官,老爷依然是摇头不许。邵掌柜很无奈,却便不再提此事。
          几日后,在酒庄的几个拐角处,陆续发现了那批被劫的酒,显然是被人送回来了。掌柜惊喜不已,连忙报告老爷,老爷淡淡一笑。
          桂花醇酒庄设粥厂三个月,济灾民数万人。
          让邵掌柜没想到的是,从此一批又一批的桂花醇酒运来汉中,路过秦岭山,再无被劫之事。
    (选自《天池》2016年第1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简练精辟,寥寥几笔,三言两语,概述了桂花醇酒在秦岭山麓被劫的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铺开了后文叙事的架势。
    B.小说中邵掌柜与老妇人的对话描写,既是邵掌柜在查找劫酒人的踪迹,也是作者借老妇人之口在交代劫酒原因,有言简而意丰的效果。
    C.文中邵掌柜和小厮在老妇人家中“差点失声叫出来”透露了两人发现线索后的惊喜,但最终没有叫出来是出于对老妇人的同情。
    D.肖曙光的故乡地处雪峰山脉,天地有灵不乏传奇,作者受此影响写就了一些带有地域特色的笔记体作品,《寻酒记》便体现了地域特色。
    (2)“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波三折是小小说情节的典型特色,请简要概括本文情节安排的转折之处。
    (3)文学作品往往在弘扬正能量中彰显感化人心的价值,小说多处彰显“善有善报”的观念,请结合文本相关情节加以分析。

    组卷:5引用:2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如图是“为天使造像”单元中的一张照片。请为这张照片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感受。要求:紧扣照片内容,使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组卷:3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
    --李大钊      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与国家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所作为,才会是一个无愧于祖国和民族的人。
    --于敏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习近平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复兴中学将向全校学生征集宣传标语。你愿意将上述材料中的哪句话作为宣传标语?请你向校团委写一封推荐信,阐明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4引用: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