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五四学制)

发布:2024/11/28 5:30:3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20分)

  • 1.以下关于我们伟大祖国的地理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73引用:2难度:0.5
  • 2.《航拍中国》片头介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千米的澎湃?是四季轮回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300万平方千米的澎湃”说明了我国(  )

    组卷:66引用:0难度:0.60
  • 3.某纪录片的片头介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千米的澎湃?是四季轮回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据此回答下题。
    “四季轮回的天地”“冰与火演奏的乐章”道出了我国(  )

    组卷:58引用:0难度:0.60
  • 4.中国饮食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图是四个餐饮品牌的商标设计。读图,完成13~14题。

    图中餐饮品牌各具特色,其所属省区正确的是(  )

    组卷:3引用:0难度:0.60
  • 5.中国饮食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图是四个餐饮品牌的商标设计。读图,完成5~6题。

    形成于四川盆地,体现了人们对夏季湿热环境适应性的美食是(  )

    组卷:4引用:0难度:0.50
  • 6.“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在赤道上,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这句话说明(  )

    组卷:45引用:6难度:0.7

二、综合题

  • 24.喜迎二十大!五保“黄河”!幸福流长!
    山东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代表:“沿着黄河遇见海”,美好的憧憬引发会场内外无数人的怀想。山东在黄河流域的使命责任就是“五保”:一是保黄河安澜,二是保黄河水量,三是保黄河水干净,四是保沿黄人民群众日子好、地方发展好,五是保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好。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是指黄河发源于A
     
    山,“海”是指B
     
    海。
    (2)黄河初春或初冬季节有凌汛现象,凌汛是因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形成冰坝堵塞河道造成水灾,其中甲、乙、丙三处不会形成凌汛的河段是
     

    (3)黄河上游形成E
     
    、F
     
    两块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该河在流经该平原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4)黄河中游支流较多,其中M
     
    河,N
     
    河。
    (5)黄河下游形成了举世闻名的“
     
    ”,形成原因: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25.我骄傲!我的家乡在威海!
    这是一座精致之城。空气清新,市容整洁,千里海岸线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城乡“颜值”精美精致,百姓生活美好便捷,幸福成为精致城市的最佳“打开方式”。⋯⋯
    材料一:从威海市区出发,朝着大海的方向行驶,当看到公路上与白色实线紧贴的红色标线,便驶入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的范围内。一路上走走停停,豫、沪、津、苏、湘等车牌不断出现,彰显出这座旅游城市的吸引力。
    材料二:2021年11月,威海东部滨海新城逍遥湖首次迎来远道而来的“客人”一大天鹅。新城将城市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融合,建起湿地公园,栽种陆生、梃水、浮水、沉水植物,成功培植大叶藻(天鹅最喜欢吃的食物)。几年时间,这里从一片荒滩到众多鸟类栖息地,绘就了一幅和谐共融的生态美卷。

    (1)威海位于山东半岛东端,东部濒临的海域是
     
    ,威海最大的水库是
     

    (2)千里海岸线自驾旅游采用最适宜的交通方式
     
    ,豫、沪、津、苏、湘等车牌不断出现,其中湘是
     
    省的简称。
    (3)在海边,到处可以看到威海当地特产虾、鱼、贝等多类海洋食品,请结合自然条件分析我市海洋水产业发达的有利条件
     

    (4)冬天威海的田地里,主要生长的粮食作物
     
    (农作物),在与农民伯伯的访谈中,了解到每年春天,天气干旱,农民都要抽水浇地,否则庄稼收成就不好,结合气候(气温和降水)分析威海春季干旱的原因
     

    (5)在滨海新城,导游介绍每到冬天,西伯利亚地区的大天鹅都会飞回威海来过冬,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至少两条)。近年来威海有很多的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发挥的重要效益有
     

    ①涵养水源
    ②调节气候
    ③蓄洪防旱
    ④维持生物多样性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组卷:8引用:1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