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八十中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
1.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白瓷闻名于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04引用:4难度:0.9 -
2.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658引用:18难度:0.5 -
3.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核反应中用α粒子(即氦核
He)轰击金属原子42X(短周期元素),得到核素WZY,开创了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先河:30Z+2X+WZHe→42Y+30Z+2n。其中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0组卷:92引用:2难度:0.5 -
4.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SO2的性质.
下列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组卷:354引用:8难度:0.9 -
5.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用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X Y Z W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H3ZO4 0.1mol•L-1溶液对应的pH(25℃) 1.00 13.00 1.57 0.7 组卷:181引用:9难度:0.5 -
6.依据下列实验现象,不能得出对应结论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室温下测0.1mol•L-1醋酸pH pH≈3.3 醋酸是弱酸 B 向2mL 0.1mol•L-1NaOH溶液中
i.滴加几滴同浓度的MgSO4溶液
ii.再滴加几滴同浓度FeCl3溶液i.产生白色沉淀 ii.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解度:Fe(OH)3<Mg(OH)2 C 常温下,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溶液变浑浊 酸性:碳酸>苯酚 D 将少量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HNO3酸化后,滴加AgNO3溶液 淡黄色沉淀 证明含有溴元素 组卷:60引用:4难度:0.7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0分)
-
18.稀土(RE)包括镧、钇等元素,是高科技发展的关键支撑。我国南方特有的稀土矿可用离子交换法处理,一种从该类矿(含铁、铝等元素)中提取稀土的工艺如图:
已知:月桂酸(C11H23COOH)熔点为44℃;月桂酸和(C11H23COO)3RE均难溶于水。该工艺条件下,稀土离子保持+3价不变;(C11H23COO)2Mg的Ksp=1.8×10-8;Al(OH)3开始溶解时的pH为8.8;有关金属离子沉淀的相关pH见下表。离子 Mg2+ Fe3+ Al3+ RE3+ 开始沉淀时的pH 8.8 1.5 3.6 6.2~7.4 沉淀完全时的pH / 3.2 4.7 /
(2)“过滤1”前,用NaOH溶液调pH至
(3)“过滤2”后,滤饼中检测不到Mg元素,滤液2中Mg2+浓度为2.7g•L-1。为尽可能多地提取RE3+,可提高月桂酸钠的加入量,但应确保“过滤2”前的溶液中c(C11H23COO-)低于
(4)①“加热搅拌”有利于加快RE3+溶出、提高产率,其原因是
②“操作X”的过程为:先
(5)该工艺中,可再生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6)稀土元素钇(Y)可用于制备高活性的合金类催化剂Pt3Y。
①还原YCl3和PtCl4熔融盐制备Pt3Y时,生成1molPt3Y转移
②Pt3Y/C用作氢氧燃料电池电极材料时,能在碱性溶液中高效催化O2的还原,发生的电极反应为组卷:678引用:4难度:0.3 -
19.某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比较Cu2+、Ag+的氧化性。
(1)方案1:通过置换反应比较
向酸化的AgNO3溶液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方案2:通过Cu2+、Ag+分别与同一物质反应进行比较实验 试剂 编号及现象 试管 滴管 1.0 mol•L-1
KI溶液1.0 mol•L-1
AgNO3溶液Ⅰ.产生黄色沉淀,溶液无色 1.0mol•L-1
CuSO4溶液Ⅱ.产生白色沉淀A,溶液变黄
②经检验,Ⅱ中溶液含I2.推测Cu2+作氧化剂,白色沉淀A是CuI.确认A的实验如下:
a.检验滤液无I2.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
b.白色沉淀B是
c.白色沉淀A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分析方案2中Ag+未能氧化I-,但Cu2+氧化了I-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
现象 无明显变化 a中溶液较快变棕黄色,b中电上析出银;电流计指针偏转 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色;电流计指针偏转
①a中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是
②“实验3”不能说明Cu2+氧化了I-.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设计实验证实了该依据,实验方案及现象是
③方案2中,Cu2+能氧化I-,而Ag+未能氧化I-的原因:
(资料:Ag++I-=AgI↓ K1=1.2×1016;2Ag++2I-=2Ag↓+I2K2=8.7×108)组卷:100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