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六十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9/10 2:0:9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虚拟主播备受关注:某短视频平台的虚拟主播一夜圈粉超百万,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走红。有人感叹,用不了多久,科幻电影中的虚拟人将走进人类现实。
虚拟主播,顾名思义,是指结合人工智能与三维虚拟形象技术,可自主承担策划、编辑、主持、制作等一系列工作的主播。2001年,英国推出世界首位虚拟主持人“阿娜诺娃”,虚拟主播由此进入公众视野。随后,美国、日本、韩国先后推出虚拟主播。中国的虚拟主播最早出现于2004年,央视某频道制作推出了三维虚拟主持人“小龙”,但昙花一现。如今,借着人工智能的东风,新一轮虚拟主播热重新席卷全国,已广泛应用于新闻、综艺、游戏、演艺、短视频直播等多元化场景。2018年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在中国诞生,标志着虚拟主播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与早期人工控制的动画不同,虚拟主播披上了人类的外衣,人工智能技术也仿佛为虚拟主播注入了灵魂,虚拟主播是否会抢了真人主播的饭碗也成为讨论的焦点。近两年,虚拟主播呈爆发态势,引发社会关注,获得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日前,广电总局发文,推动虚拟主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同时探索短视频主播、数字网红、直播带货等虚拟形象在节目互动环节中的应用,增加个性化和趣味性。
虚拟主播如何改变新闻传播业?首要的就是推动节目形态创新,抬升智能化水平。作为科技创新的虚拟主播,基于智能语音合成技术,输入文字即可生成连贯播报的语音和画面。虚拟形象合成技术,也能有效提升节目制作效率及质量。一些新闻网站上的虚拟主播不仅能纠正多音字、背景音和音效,还拥有变速、数字纠错和韵律纠错等功能。此外,虚拟主播还能实现瞬间穿越,克服时空限制。虚拟主播能忽略特殊气候、交通、通信条件造成的困难,代替真人出镜,使采访报道更加安全、成本更低。
高度拟人化形象使虚拟主播具有人格化魅力。早期的虚拟主播只是对真人进行模仿,往往以真人主播为原型。随着技术进步和艺术审美的影响,虚拟主播开始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创意外形。从2D到3D,再到超写实数字技术,虚拟主播的人物美化度逐渐趋于完善。
虚拟主播是二次元、粉丝文化和创新技术成功碰撞的产物,在多个领域崭露头角,甚至成为虚拟偶像,坐拥庞大的流量热度和粉丝群体。拥有着智能化、个性化、趣味化等优势,不会像现实中的明星出现人设崩塌的危机。但虚拟主播行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智能化水平仍待提高,存在情感互动不足等问题,可能会面临道德伦理困境。
因此,要加强对虚拟主播行业发展的规范和引导,使其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为其赋予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人格特质。使虚拟主播能更好地承担起“公众人物”的责任和使命,不仅能播报新闻、直播带货,还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摘自刘晓燕、孙理想《爆火的虚拟主播能走多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主播结合了人工智能与三维虚拟形象技术,能自主承担策划、编辑、主持等工作。
B.世界首位虚拟主持人诞生于英国,随后,美国、日本、韩国、中国也推出了虚拟主播。
C.有的虚拟主播圈粉数万,有的迅速走红,可见,科幻电影中的虚拟人也将走进人类现实。
D.人工智能促进了虚拟主播的发展,使其广泛应用于新闻、综艺、游戏等多元化的场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阐释了虚拟主播的概念,接着讲述了虚拟主播的诞生、发展、作用和优缺点。
B.文章将虚拟主播和真人主播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由此可得知虚拟主播优于真人主播。
C.文章多方面举例,深入浅出的讲述,使读者对作为科技创新的虚拟主播有了更多了解。
D.文章指出,技术进步和艺术审美影响着虚拟主播,使其开始拥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外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技术为虚拟主播注入了灵魂,使虚拟主播有了人格魅力,可能代替真人主播。
B.虚拟主播只要不断增加个性化和趣味性,就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带来更大的效益。
C.虚拟主播具有高度拟人化的形象,这使得它对新闻传播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改变。
D.虚拟主播具有诸多优势,也存在不足,加强规范和引导能使其更好地承担责任和使命。组卷:1引用:1难度:0.7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CB/Z21922—2008),碳水化合物是糖、寡糖(低聚糖)、多糖(包括淀粉和除淀粉之外的所有植物多糖)的总称,其中的“糖”是所有单糖、双糖的总称。食品生产中常用到的单糖包括果糖、葡萄糖等,它不能被水解,但能被人体直接吸收。任何糖类都必须先消化成为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常见的双糖有蔗糖,是消费者日常接触和食用最多、最直接的糖。功能性低聚糖有异麦芽低聚糖、海藻糖、低聚果糖、低聚甘露糖、大豆低聚糖等。功能性低聚糖是一种进入肠道内优先为肠道微生物所利用的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特殊功能糖类,一般不被消化吸收。随着食品工业技术的发展,世界上糖的用量和人均摄入量也在逐年增加。糖摄入过量,是导致肥胖、“三高”问题及龋齿等口腔疾病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程江华《吃糖需懂”糖”》)材料二:
糖对人体来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不论你已经吃下了多少食物,你的胃总能给甜食腾出更多的空间。这背后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糖的成瘾性。糖会作用于大脑的奖励中枢,让你一吃就快乐。当你加大糖的摄入量并提高食用频率,你对糖的耐受性也会随之增强,进而需要更多更频繁地吃甜食,才能再次感到同等水平的快乐。如果这时你停止吃甜食,就会受到戒断反应的煎熬,比如头疼、打战或情绪波动等。人们爱吃糖的第二个原因是,食用糖会导致胰岛素的过量释放。当体内有过多的胰岛素时,下丘脑接收瘦素的过程就会受到干扰。瘦素是从脂肪细胞中释放的内分泌素,是一种能让大脑感到满足的物质。因此,当大脑无法接收到瘦素时,就会得出身体正在挨饿的结论。例如,当你在午餐前饮用了大量含糖的碳酸饮料;理论上你的胃已经被填满,但实际上在午餐时你会食欲更盛,因为大脑觉得身体正在挨饿。
(摘编自李霁航《精制碳水——甜蜜的负担》)材料三:
当我们摄入的糖(不管是来自主食,还是来自甜品)被消化分解为人体能够利用的葡萄糖后进入血液变为血糖,血糖通过血液循环为各大器官提供能量,多余的能量会暂时存储在肝脏(肝糖原)和肌肉(肌糖原),再多余就会转化为脂肪长期存储。所以,按照能量平衡的原理,摄入过量的碳水,最终会转化为脂肪存储于体内。
(摘编自《减肥路上的”蒙面杀手”•—碳水化合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糖、单糖、双糖糖总称碳水化合物属于
B.加大糖的摄入量、提高食用频率人对糖的耐受性增强更多事更频繁地吃甜食导致
C.下丘脑脂肪细胞释放的瘦素接收大脑感到满足促使
D.摄入的糖葡萄糖经消化血液进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可以直接吸收的糖是单糖,而消费者日常接触和食用最多、最直接的蔗糖是双糖,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
B.糖作用于大脑的奖励中枢,人吃糖会产生快乐的感受,而如果不吃甜食,就会产生头疼、打战或情绪波动等戒断反应。
C.人们饮用大量含糖的饮料后,会过量释放胰岛素,从而影响能让大脑感到满足的瘦素的接收,导致人的食欲更盛。
D.人体摄入的糖会转化为血糖,血糖在人体中会为全身细胞提供能量,多余的能量会暂存于肝脏和肌肉,再多余的会转化为脂肪。
(3)现在很多人谈“糖”色变,视“糖”为“洪水猛兽”,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糖”?请简要说明。组卷:0引用:4难度:0.6
三、文学类阅读-双文本(共18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小菜一碟
赵文辉 今天又是一个重霾天气,压得人喘不上气来。他们在等一个人,给饭馆供应木耳的那个东北人。
俩人都没有吃早餐,大伟给丽菊冲了一碗鸡蛋水,丽菊根本没有心情碰它,水慢慢地变凉,变凉。饭馆里空空荡荡,明天,这里的一切就不属于他们了。
俩人是从农村来的八零后,能在城里安个家,成了他们朴素而热烈的愿望。他俩在同一个饭店打工,非常优秀。大伟英气逼人又舍得吃苦,从配菜工干到厨师长,丽菊从收银员到大堂经理,付出了常人无法付出的辛苦。三十岁那年,他俩用全部积蓄和借款开了一家小店,主营私房菜和鸡汁面,还起了一个特别亲切的店名“小菜一碟”。大伟的拿手菜——百年老汤鱼锁住了很多客人的胃,加上丽菊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人脉,“小菜一碟”开业后出奇地火爆。他们像编制绳索般严谨地还清了最后一分钱,并在开店的第三个年头分期付款买下一个一百一十八平的单元房。
就在他们计划购买一辆哈弗小型越野车时,丽菊一个在秦皇岛发展的闺蜜找上门来,执意带她去见识一下自己的事业。丽菊去了一趟秦皇岛,立即被那种热血沸腾的赚钱方式迷住了。先是说服大伟把节余全部拿出来,后来又动用了材料款,再后来就身不由己地借了高利贷。秦皇岛半年,她收获了两件事:一次小型车祸造成的挥鞭式头疼,另外就是刷新了对闺蜜的认识——所谓闺蜜就是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倾家荡产的人。
最后,他们不得不把住了不到一年的房子卖掉,同时把“小菜一碟”转让给了一个“觊觎已久”的同行。这个同行没有趁火打劫,出了一个不菲的价格,交接期限也很宽容。
签过转让合同,他们开始退还客人寄存的酒水和发放出去的充值卡,供货商的欠款更是头等大事。他们不打算逃避,转让费根本不够支付这些欠款,剩余的他们重新打了欠条,然后认真地摁下自己的指头印。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木耳商去东北订购木耳,他在微信里回复今天一定来,还说有一个重要的消息告诉他们。虽然囊中空空,还是决定等到最后。他们非常留恋这里的一切,转让后,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再踏进“小菜一碟”。
一整天俩人都在打扫收拾饭馆,终于结束了,大伟摘下蒙在头上的毛巾,俩人坐下来喝水,丽菊额头冒着细密的汗珠,她把脖子上那条货真价实的千足金项链摘下来。大伟一阵惊慌:“不,不!”他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丽菊装着没看见:“等将来有钱了,你再给我买。”接下来丽菊迅速转移了话题,谈起了那个木耳商。
木耳商是一个完全不像东北人的东北人,清瘦单薄,双眸明亮,每次来送货,过完秤拿到收条就走,他活得不声不响。即便是那一次月结,他把几张欠条都丢了也没着急。那是饭店给供货商的唯一凭证。不像那个粮油供货商,长了一副亵渎神明的模样,丢过一张欠条仿佛天塌了一样跑来找他们。这一回又是第一个跑来要账,一分钱的欠条都不让打。那次丽菊和大伟翻看存根后就把木耳商的账结了,从此后他们就成了朋友。
暮色一点点加重,整个城市街道开始变幻,准备融入黑夜之中。丽菊头又开始疼了,好像有根铁丝在脑袋里搅动一样。她把十根手指头插进头发里,使劲揪拽。她让大伟去药店买复方羊角颗粒,她决定加大剂量。大伟出门时差点跟一个人撞上,木耳商一脸倦容地站在他们面前。
木耳商端起桌子上的水就喝,水珠顺着下巴滴下来。放下水杯掏出香烟,抽出一根递向大伟,又抽出一根,捏一下海绵嘴,往嘴里送。鼻孔冒出第一批烟雾后,他开始说话了:“我刚从老家回来,今年木耳丰收了,品相好价格也不贵,我订购的数量是往年的双倍。”也许这就是他在微信里说的重要消息了。丽菊给他续上水,请他坐下来。木耳商又开了口:“我需要帮手,要是你们不嫌弃的话……”这时,木耳商抬起低垂的眼睛,面孔大大张开了,现出了一个男人的全部诚意。丽菊面对这个木讷、诚实、不善于花言巧语的东北人,感到很踏实地轻轻叹了一口气。大伟愣在那里,点燃的火柴燃疼了他的手指。
木耳商等待着他们的答复。“小菜一碟”出现了从来没有的寂静,只有门帘被风掀动的声音。
最后,大伟和丽菊还是拒绝了他的好意。他们决定还去干老本行,他们觉得自己还年轻。那个傍晚却因木耳商的到来突然明媚起来。头突然不疼了,丽菊的手指从头发里抽了出来,她的头发很黑,像是上过漆似的。她去洗了洗手,开始张罗“小菜一碟”的最后一场酒宴。
一瓶“牛二”被木耳商拧开口,咕嘟咕嘟倒进了两只酒碗里。
(有删改) 文本二:
赵文辉以平实的文字以及沉稳的叙事,描写豫北乡镇的人物世情,表现底层劳动者的生活百态,展现小人物的善美情怀,文笔细腻传神,真实而有意蕴。生活面广阔,叙事能力强,现实中的人情世故跃然纸上。作品场景丰富,生动亲切,文风朴素,用独特的视野,地域性的语言表达和塑造人物个性。
——第九届小小说金麻雀奖颁奖词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重霾天气”环境描写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暗示了夫妻俩生活处境艰难。
B.小说中大伟的勤俭持家、老实本分与丽菊的贪图利益、急功近利形成鲜明的对比。
C.“点燃的火柴燃疼了他的手指”这一细节写出大伟听到木耳商建议时的惊讶和感动。
D.小说采用留白式的结尾,耐人寻味,激发读者想象,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了小说主题。
(2)小说的标题“小菜一碟”有多层意蕴,请简要说明。
(3)文本二中用“展现小人物的善美情怀”“叙事能力强”来评价赵文辉的小说创作,请结合文本一具体分析。组卷:5引用:2难度:0.5
七、语言文字应用(共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我们国家和民族①
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再次在当下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组卷:26引用:18难度:0.6
八、材料作文(共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中说:“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
朱光潜先生并举其《无言之美》里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道理:“我们所居的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34引用:1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