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云龙教育集团天易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
1.阅读回答问题。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望海楼 ①“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劳动者的光荣、劳动的价值。
②劳动是一切成就的基础。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长期以来,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挥洒辛勤汗水,不断创造伟大奇迹,不懈为民族复兴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一定能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③劳动模范是劳动者的旗帜。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为了解决月球背面探测器与地球之间多目标远距离中继通信的难题,孙泽洲带领团队反复试验验证,最终成功实现了数据中继通信的全时覆盖。在火星探测任务中,他又带领团队远赴新疆戈壁、内蒙古草原进行大量的外场试验,建造火星环境模拟试验设施,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攻关,为火星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一项成绩的取得,背后都有很多人立足本职、无私奉献,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努力,在奋斗中筑就“劳动之美”。
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也涌现出大量楷模和功臣: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任务的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项目经理黄昕,每天十几个小时奔波在社区防控一线的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东晖社区党总支书记曾巧玲……他们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劳动者树起价值坐标,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⑤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日前落幕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描绘了新的宏伟蓝图。要实现这一切,归根到底要靠劳动者辛勤劳动创造出来。劳动者最美,奋斗者最幸福。新时代的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就一定能在劳动中发现更广阔天地,在奋斗中获得幸福。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劳动群众顽强奋斗、勇毅前行,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
⑥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是社会正道。当前,中国正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机制、健全劳动法律法规体系。近年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为提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深入人心。
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新时代的“幸福之歌”要用劳动来谱写。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1月25日,选文有增改)(1)本文分别从“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直接提出中心论点,强调劳动是光荣的有价值的,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B.第③④段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孙泽洲、黄昕、曾巧玲等人的例子,论证了“劳动模范是劳动者的旗帜”这一观点。
C.文章最后发出号召: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来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
D.深圳人民辛勤劳作,经过4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开创了美好的生活。这个事例可以作为第⑥段的事实论据。
(3)请根据链接材料,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该如何弘扬劳动精神。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材料二:劳动教育不局限于田间地头的生产,不局限于“劳其筋骨”。从小事做起,体验生活甘苦,挥洒劳动的汗水、体味劳动的艰辛,才能收获劳动的快乐,也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组卷:56引用:4难度:0.2 -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3000N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环绕火星获得成功。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10日) 材料二:人们为什么对火星情有独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新闻发言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形杰表示,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以往的探测发现了存在水的证据,火星上是否存在孕育生命条件以及火星是地球的过去还是地球的未来,成为火星研究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火星对认识地球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比较意义。从工程实践来看,火星探测相对于其他的行星探测也更容易实现。再从任务周期来看,金星、火星作为地球的邻居,飞行时间大约需要6-10个月。而木星则需要飞行7年,水星也需要花费数年时间。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07月24日) 材料三: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火星探测工程的最大特点,是距离远、环境新。“火星离地球最远4亿公里,从地面上发送一种指令,探测器要在23分钟后才能执行,这就给我们的测量、控制带来了新的难题。”张荣桥说,第二个挑战是环境新。“深空探测的特点是要去一个尚不确知的环境。尽管我们已成功实现月球的软着陆,但火星和月球的环境截然不同,给探测器的设计带来很大难度。”专家介绍,火星探测的关键环节非常多,发射段、捕获段、两器分离、着陆过程中气动减速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面临各种挑战。其中最为关键和核心之处,就是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后的着陆过程。白于地球与火星距离遥远,整个过程无法由地面实时控制,必须依靠探测器自主完成。这一过程被人们形容为“黑色7分钟”。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07月24日)(1)请你为“材料一”拟写新闻标题。(不超过15字)
(2)人们为什么对探测火星情有独钟?火星探测主要面临哪两个挑战?
(3)根据材料,下列对火星探测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星、火星作为地球的邻居,飞行时间大约需要6-10个月,而木星、水星都需要花费数年时间。
B.尽管我们已成功实现月球的软着陆,但火星和月球的环境截然不同,因此想通过借鉴探月经验来设计适合火星的探测器并不容易。
C.火星探测的环节有发射段、捕获段、两器分离、着陆过程中气动减速等,其中核心的是着陆过程。
D.为了保证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后的着陆过程成功,我们要确保对探测器实现实时控制。组卷:16引用:6难度:0.5 -
3.学校开展“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辨事物,明含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多事物都有特定的含义,请你根据示例,补全其他项所指代的内容。
示例:婵娟——月亮
①白丁——组卷:3引用:1难度:0.8 -
4.诗人都有一双慧眼,他们从平常事物中发现美丽,赋予情感,吟咏歌颂。请参照画线部分补写下面的句子。(要求:化用诗文,句式相近,语意连贯)
世间万物,皆有其美,无一不牵动着诗人的情思。它可以是李煜在寂寞无言时望见的月钩;它还可以是苏轼在料峭春风时瞥见的斜阳;它可以是组卷:21引用:7难度:0.8 -
5.【写数字,长知识】现在,“13”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数字。但在中国古代,“13”是一个表示吉祥的数字。在文学艺术、著书立说中也多使用“13”,如《孙子兵法》13篇,李贺的《南园13首》等。请你写出“13”的汉字大写:
组卷:0引用:1难度:0.8
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0分)
-
16.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潮平两岸阔,
(2)当窗理云鬓,
(3)
(4)浊酒一杯家万里,
(5)
(6)富贵不能淫,
(7)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歌颂那些无私奉献的人,在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组卷:2引用:1难度:0.8
四、作文(50分)
-
17.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木板问钉子:“你总是被铁锤敲打,却从不抱怨,这是为什么呢?”
钉子笑笑说:“我之所以能发挥作用,全靠铁锤的敲打。”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组卷:34引用:9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