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8 3:0:1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村落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库、治疗当代文化病患的脐带血、民族文化复兴的基地,而且对于保卫我们的文化疆域、文化安全,夯实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深入研究这个基因库,阐释其文化精髓,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所有工作的基础、最先要完成的任务。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深入阐发文化精髓”的重视仍显不足,保护发展的重心容易局限在物质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而且往往又聚焦在让其“美化”方面。更不利于优秀文化保护传承的是,相当一部分“美化”的方法就是“整容”,而不是对传统风貌的保护和修补。为什么“整容”不仅损害了村落的核心价值,更耽误了文化抢救的时机呢?因为标准有问题。
一是来自城市的标准。一些人非常僵化地把“幸福生活”等同于“城市生活”,于是宽广的道路、整齐的行道树、开阔的大草坪、硬质铺装的大广场被当作“整容”的标配在村落中蔓延。乡村的传统风貌是由千百年来人们对土地、生命、人生的态度等内在的因素逐步养成的,而这些态度和智慧对我们的生态、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长远的价值,尽可能地维持其本原,有更重要的意义。
二是工业时代的标准。工业时代的审美标准之一就是效率至上,改变了全球城市面貌的现代主义建筑就是这种标准的直接产物。可是,这些过时的、工业时代的观念竟然在传统村落中大行其道,风貌整治热衷于标准化,建筑样式要一致,什么都要高效率,什么都要整齐:行道树要像电线杆,路面必须平整,菜地要拿栏杆围得规规矩矩,房前屋后不准堆放柴火……传统村落历经千百年沧桑留传下来的景观多样性、丰富性、趣味性……就这样被渐渐地“整”没了。
三是畸形审美的标准。对美丽乡村的追求被简单化、畸形化,巨量的财力投入和孱弱的审美素养相结合,各种畸形的趣味横空出世,曾经有过那么高妙的艺术传统和审美水平的中国人,现在竟然觉得大的肯定比小的美,高的肯定比矮的好,昂贵的肯定比便宜的棒……很多村落里出现了大牌坊、霓虹灯、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这些耗资巨大的“美丽”,除了破坏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外,能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呢?
四是主观创作的标准。在学术血脉源自西方的建筑院校里培养出来的规划师、建筑师,相当一部分缺乏对乡村的敬畏,容易带着居高临下的心态、“拯救”乡村的使命感在传统村落大肆“创作”,既无态度也无能力去理解、挖掘、呵护、弘扬传统村落里的优秀智慧,以他们习惯的标新立异的追求把村落“整”得面目全非,大量的历史信息被淹没在他们的“创作”之中,传统村落成为又一块“建筑师的试验田”。
(摘编自李华东《不要着急给传统村落“整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村落是千百年来人们在农耕文明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生态、经济、文化、艺术价值,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库。
B.现代城市“千城一面”,缺乏个性,而传统村落风貌各异,景观多样,内涵丰富,恰恰是建设具有个性化的现代城市的标杆。
C.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研究并保护其文明价值,是复兴民族文化、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D.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深入研究并阐释其文化精髓,传承优秀文化,是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根本任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实际工作中,工作重心的偏移损伤了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并耽误了抢救传统村落文化的时机。
B.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就是要尽可能地维持它的本来风貌,而不是局限于物质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肆意地对其“整容”。
C.宽广、整齐、开阔、一致,这些落伍的工业时代城市化标准在传统村落中蔓延,极大地阻碍了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D.一味追求大、高、贵等畸形的审美趣味被用于打造美丽乡村,结果适得其反,破坏了村落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建筑院校里培养出来的规划师、建筑师,他们的学术血脉源自西方,不少人对中国传统村落缺乏敬畏,带有居高临下的心态。
B.那些在传统村落大肆“创作”的保护者,他们追求的是标新立异,而不是真心实意去保护村落。作者用“创作”一词来表达对他们的讽刺。
C.在一些建筑师眼里,所谓的拯救传统村落,就是他们的一次“创意”实践,他们没能力传承传统村落的优秀智慧,破坏力却极大。
D.文章鲜明地反对以不适合农村的标准来“美化”传统村落的行为,提出尽可能地维持传统村落的本原,比给其“整容”意义更为重大。组卷:10引用:3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一个悬浮在空中的小小陀螺快速旋转。“同学们,你们好!大家还记得我吗?”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响起,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太空教师”王亚平与翟志刚、叶光富出现在镜头之中……“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这是继2013年以来,中国航天员进行的第二次太空授课。
将科学课堂搬到距离地面400公里外的太空,难度可想而知。信号畅通是“太空教师”与同学们如约相见的关键。为了保障通信链路通畅、确保音视频信号稳定,天链卫星和地面各测控站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空中,天链一号中继卫星接力保障;在地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以及航天员支持等数十个岗位严阵以待——从空间站到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让太空授课“信号满格”,为更充分的天地互动护航。
此次“天宫课堂”授课过程中,宽敞明亮的“太空教室”令人印象深刻。实际上,不仅地面上的孩子们可以看到“太空教师”的精彩表现,王亚平等航天员也可以通过空间站内的液晶屏幕,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
据了解,天宫空间站的仪表和照明分系统进行了升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仪表与照明分系统主任李皖玲表示,空间站内的仪表与照明分系统具备人机交互功能,能够为航天员操作空间站提供交互及操作平台。同时为航天员在轨期间的舱内工作、生活、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等任务提供环境照明。在授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液晶屏幕正是仪表与照明分系统重要设备之一。
与8年前的太空授课相比,“天宫课堂”的“教室”升级了、课程丰富了、“教师团队”也扩员了。8年前,天宫一号的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如今,天和核心舱的活动空间则达到约50立方米。此次“天宫课堂”的第一个主题,便是由王亚平展示在轨生活的场景。镜头中,除了授课所在的工作区,航天员的睡眠区、卫生区、锻炼区和就餐区等生活区域都精彩亮相,让人大开眼界。
授课内容和教具选择也有讲究。此次太空授课,除了展示微重力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现象等内容外,航天员叶光富还展示了关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在失重条件下,通过空间站中的荧光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跳动。而在教具方面,在太空物资极为宝贵的情况下,教具的选择要精打细算。在失重环境的影响下,从教具的使用到摄像设备的稳定,航天员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和练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伴随本次太空授课成功开讲,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正式推出,中国太空授课将实现常态化。“天宫课堂”将结合载人飞行任务,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
“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给人很大的想象和实践空间。10年后,也许这些孩子就可以进入空间站讲课。”太空授课科普专家团成员、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说,这次太空授课为新时代科学普及、青少年科学教育和科学素质培养开了个好头。
此次“太空授课”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不仅通过空间站搭建了开放合作的太空实验室,还通过“天宫课堂”搭建起公众和航天事业之间的桥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太空授课是开展公众科普教育的良好时机,让更多人对航天事业有直观的认知,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惊喜。特别是“天地”实验的差异,让学生看到地面上几乎看不到的现象、观察到物理规律的异同,在一连串“为什么”“原来是这样”的疑问和惊叹中,确立梦想的起点。
(摘编自《“天宫课堂”点亮科学梦想》《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6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有空中天链一号中继卫星和地面各测控站的技术支持,“太空教师”才能与同学们如约见面。
B.升级后的仪表和照明分系统,既能为航天员操作空间站提供交互及操作平台,又能提供环境照明。
C.此次“天宫课堂”展示了航天员在轨生活的场景和一些科学现象,让更多人感受到“天地”的差异。
D.此次“太空授课”的课程更丰富了,除了展示物理、化学现象,航天员们还展示了对生命科学的研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一个悬浮在空中的小陀螺写起,并且引用航天员亲切的问候,起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B.为了说明空间站信号畅通这一事实,作者使用了“师生通过授课的液晶屏幕能够清楚地看到对方”这一例证。
C.“天宫课堂”的“教室”升级了,因此从教具到摄像设备,可以不考虑失重环境的影响,而选择质量最好的。
D.作者在行文时将此次太空授课与八年前的太空授课相比,在否定后者的基础上肯定此次太空授课取得的成功。
(3)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本次“太空授课”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组卷:12引用:6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①,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她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像,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作工夫,老爷也喜欢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说着,一面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那时天色将晚,宝玉半梦半醒,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气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选自《红楼梦》三十四回,略有改动)注:①沉心:多指言者无意而听者有心,陡生不快。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挨打,钗、黛二人都来探视,前者来得光明正大,后者来得闪闪躲躲,作者用对比手法尽显二人迥异个性。
B.宝钗“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是后悔自己刚才的话说得亲切直白,宝玉见她“羞羞怯怯”却格外高兴而痴心大发。
C.小说写宝钗来探望宝玉,运用较多笔墨去写二人的心理活动,以此印证二人乃是“金玉良缘”,所以彼此心意相印相通。
D.黛玉劝说宝玉“从此可都改了”是心疼又无奈;宝玉却反而让黛玉“放心”,是表达自己永远不会改变心志的决心。
(2)简要概括分析宝钗的性格特点。
(3)宝玉对来探望他的宝钗、黛玉二人在情感态度上有何不同?结合文本具体谈谈你的看法。组卷:4引用:3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的要脆弱,①组卷:5引用:5难度:0.7
四、作文(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挫折,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而每个人面对挫折时的不同态度,往往造成成就的高低相差甚远。有的人遇到挫折时,会怨天尤人;有的人会默不作声地逃避;也有人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而你,会选择如何面对挫折呢?
请阅读上述材料,以“面对挫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题自拟,文体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9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