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黏菌是一群类似霉菌的生物,在分类学上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形态各异,多营腐生生活,少数寄生在经济作物上,危害寄主,与颤蓝细菌一样没有叶绿体。下列有关黏菌和颤蓝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3引用:4难度:0.7
  • 2.富营养化水体中,绿藻等藻类植物是吸收磷元素的主要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13引用:1难度:0.8
  • 3.如图表示某油料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9引用:8难度:0.7
  • 4.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其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蛋清蛋白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0引用:1难度:0.7
  • 5.如图表示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作为药物(图中表示)的运载体,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0引用:2难度:0.7
  • 6.蛋白质分选是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从蛋白质合成部位转运到发挥功能部位的过程,可分为两条途径:一是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肽链合成后转运至叶绿体及细胞核,或成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的成分,称为翻译后转运;二是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之后由信号肽引导边合成边转入内质网中,再经一系列加工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称为共翻译转运。如图为共翻译转运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SRP是能识别新生肽上信号序列的复合体。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12引用:2难度:0.7
  • 7.主动运输的能量除来自ATP外,还可依赖顺浓度差提供能量(协同运输)。图1为动物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图2为植物细胞液泡膜上离子跨膜运输机制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7
  • 8.中间复合物学说认为,在酶促反应过程中,酶(E)与反应底物(S)首先形成酶一底物复合物(ES),这个过程是可逆的,然后ES再生成产物(P),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E+S⇌ES→P+E

    组卷:8引用:1难度:0.7

二、非选择题

  • 23.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NO3-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吸收NO3-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判断NO3-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依据是
     

    (2)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3-速率不再增加,推测其原因是
     

    (3)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NO3-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根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判断的依据是
     

    (4)据图可知,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根对NO3-的吸收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答出1点即可)。

    组卷:441引用:7难度:0.6
  • 24.为了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代谢过程。根据光合作用中的碳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植物分为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C3植物为典型温带植物,如水稻、小麦;C4植物为典型热带或亚热带植物,如玉米、甘蔗;CAM植物(景天科植物)为典型干旱地区植物,如仙人掌。下图1、2、3分别表示三类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细胞的
     
    ,过程②需要光反应提供
     
    。C3植物在干旱、炎热的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的原因是
     

    (2)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酶与CO2的亲和力更强,使得C4植物能利用
     
    ,因此,C4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3)CAM植物叶肉细胞液泡的pH夜晚比白要
     
    (填“高”或“低”)。CAM植物之所以适应干旱地区的环境变化,是因为CAM植物白天气孔关闭进行卡尔文循环,其利用的CO2来源于
     
    ;夜晚进行
     
    过程。

    组卷:10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