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与朱元思书》2021年同步练习卷(8)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16引用:2难度:0.7
  • 2.下列有关《与朱元思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98引用:9难度:0.7

二、翻译。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非亭午夜分 
     

    (2)引凄异 
     

    (3)任意东西 
     

    (4)窥谷忘 
     

    组卷:30引用:3难度:0.7
  • 4.课内加点字释义。
    (1)未复有能其奇者 
     

    (2)略无
     

    (3)猛浪若 
     

    (4)非亭午夜分
     

    组卷:57引用:4难度:0.8

三、课内阅读。

  • 5.阅读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风烟俱 
     

          
    ②互相邈 
     

    ③泉水石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描写山水,从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等多方面进行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景。
    B.文章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自然、鄙弃功名利禄、厌倦官场政务的思想情绪。
    C.文章按总分结构安排,“分”的部分先写山后写水,围绕“独绝”二字展开。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从听觉角度来描写山林美景。

    组卷:4引用:1难度:0.5
  • 6.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A.视无碍 争高
    B.有时 但当涉猎,往事耳
    C.天下独 𪩘多生怪柏
    D.横可上 重岩叠嶂,隐天
    (2)选出下列加点的“自”意义不同的的一项是
     

    A.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三峡七百里中
    C.屠后断其股
    D.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组卷:61引用:2难度:0.5
  • 7.课内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流飘荡 从:跟、随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许:许可
    C.互相 轩:往高处伸展
    D.窥谷忘 反:同“返”,返回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朱元思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
    B.猛浪 士必怒
    C.蝉千转不穷 无法家拂士
    D.鸢飞戾天 宜多应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第①段中“奇山异水”四字总括全文。
    B.第②段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直接描写了江水的清澈。
    C.本文写出了作者对美景的感受,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
    D.本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多用骈句,韵律和谐。

    组卷:255引用:2难度:0.6
  • 8.阅读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猿则百叫无 以为妙
    B.猛浪 仿佛有光
    C.争高直 不能其一端
    D.势竞上 至于者歌于途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急湍 流辈称其贤
    B.富阳至桐庐 非亭午夜分
    C.经纶世务 或异二之为
    D.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潭中鱼百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组卷:6引用:1难度:0.5
  • 9.阅读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流飘荡
     

    ②互相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组卷:2引用:4难度:0.5
  • 10.阅读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或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山/共色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水/皆缥碧
    D.猛浪/若奔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东西
     

    ②缥碧
     

    ③交映
     

    (3)翻译下面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最能表达作者志趣和情怀,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组卷:7引用:1难度:0.9
  • 11.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相同的一项是
     

    A.横柯 负势竞
    B.天下独 猿则百叫无
    C.猛浪若 屠乃倚其下
    D.泉水 其反之力
    (2)下列说法 有误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朝梁著名的文学家。在这里“书”的意思是“信”。
    B.首段是总写,勾勒全景,绘写富春江清新而壮阔的景色,并由衷赞叹这天下无与伦比的山水奇景。
    C.第二段先承上写“奇山”,作者用概括语言写出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无数山峰直插云天,虎虎有气,视野从低而高;第三段进而写“异水”,或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或设喻作譬,将水景变幻多姿的特点完全展现出来。
    D.作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意在劝友人放下名利争斗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
    (3)翻译下面句子。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组卷:36引用:2难度:0.7

四、对比阅读。

  • 34.阅读回答问题。
    (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互相轩
     

    ②泉水
     

    ③大抵
     

    ④或坐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猛浪若 ②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B.①大抵若 ②如再啮,石又再转
    C.①作此 ②与朱元思
    D.①胜第一 ②猿则百叫无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4)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组卷:439引用:3难度:0.9
  • 35.阅读回答问题。
    (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注) ①去月:上月。②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③薜萝:薜荔与女萝。后世以称隐者之居。④限日:遮挡阳光。⑤岫:山洞。⑥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⑦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⑧竹实: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势竞上
     

    ②互相
     

    ③蝉吟鹤
     

    徒语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请任选(甲)(乙)两文中的一则短文,找出原文中的一个语句并简要分析。
    (4)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卷:8引用:1难度:0.9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