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21年同步练习卷(江西南昌红谷滩区南昌凤凰城上海外国语学校)

发布:2024/12/14 18:0:2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 1.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  )

    组卷:3636引用:38难度:0.9
  • 2.如图,Q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在凸透镜的右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这个像是(  )

    组卷:158引用:7难度:0.9
  • 3.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15cm处移到5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组卷:55引用:3难度:0.7
  • 4.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  )

    组卷:4729引用:50难度:0.7
  • 5.某班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组卷:75引用:2难度:0.7
  • 6.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  )

    组卷:1322引用:19难度:0.7
  • 7.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的(  )

    组卷:612引用:50难度:0.9
  • 8.如图所示的凸透镜的应用实例中,所成像的性质完全相同的是(  )

    组卷:53引用:2难度:0.8
  •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组卷:423引用:80难度:0.9
  • 10.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  )

    组卷:1761引用:22难度:0.9

四.解答题(共2小题)

  • 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桌上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或“B”)。
    (2)如图甲所示,调节烛焰、
     
    中心和光屏中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3)实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4)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中蜡烛放在
     
    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大;放在
     
    处得到正立的虚像;在
     
    处的成像规律是放大镜的原理;
    (5)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我国海监人员正在用一台可变焦距的相机拍摄钓鱼岛,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该调得
     
    (选填“较大”或“较小”)。

    组卷:52引用:2难度:0.3
  • 32.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移动光屏,当承接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出该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0cm;然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进行了探究,得出了成像规律并按照其规律制作了图乙所示的模型照相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实验中,需要记录焦距、
     
    、像距以及像的性质;
    (2)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再光屏上得到像,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3)有一次实验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这个像是倒立、
     
    的实像;

    (4)在图乙所示的照相机半透明膜上看到远景清晰的像后,不改变外纸筒的位置,想要看到近景清晰的像,应把内纸筒
     
    移动(选填“向左”或“向右”)。

    组卷:57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