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2023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4/10/17 20:0:2

一、填空题

  • 1.给下列字注音。
    ①拟南
     
    ②调
     
    ③悲
     
     
    ⑤奇
     
    ⑥脑
     
    ⑦收
     
    ⑧跌
     
    身定制
     
     

    组卷:20引用:4难度:0.8

二、现代文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5月11日,中国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本刊为此专访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黄文政。
          三联生活周刊:根据最新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人口总量为141178万人。你怎么看这一数字?
          黄文政:普查人口总数达到14亿与之前官方每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基本吻合。这验证了过去十年的实际生育率没有抽样调查显示的那么低,但也已经非常低了。从对经济社会的实际影响来说,总人口数据是超过还是不到14亿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总人口这个数据之外,你认为本次人口普查数据中,还有哪些点值得关注?
          黄文政:我比较担心的是,人口总数超过14亿了,会淡化人们对超低生育率的感受,从而让很多人认识不到大力鼓励生育的紧迫性。“七普”公布实际数据表明,2020年的出生人口仅为1200万,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非常低的生育水平。这些才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
          三联生活周刊:与总人口14.1亿相比,为何出生人口、总和生育率这些数据更值得关注?
          黄文政:因为我们之前预判,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拐点”大概会在2023-2025年之间出现。不过,这些判断是基于2010年的“六普”人口结构数据以及近年的出生人口数据,而且也没有考虑到新冠疫情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465万人,死亡人口为998万人。中国的出生人口自2016年开始是逐年递减的,分别是1786万人、1723万人、1523万人、1465万人,到2020年是1200万。由于二孩生育堆积效应趋于结束以及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等原因,这个下降趋势将会持续,而死亡人口则逐年上升。因此,中国人口大概率在“十四五”期间进入负增长。
          疫情发生可能会导致一个短期的生育低潮以及随后的补偿期,这有可能使这个拐点提前,并导致拐点在几年的时间内拉锯式地摆动。但长远来说,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出生人口塌陷。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说这将是一种“塌陷”?
          黄文政:因为首先,当下育龄女性的数量在快速萎缩,育龄女性就是潜在的母亲数量。近年来中国育龄妇女数量平均每年减少500万左右。目前22岁到35岁的女性是生育主力,在未来10年,这一育龄高峰年龄段的女性也将锐减30%以上。其次,新一代人的生育意愿更低。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结婚,结了婚也是丁克,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育龄妇女受教育水平提升,以及房价、养育孩子的成本过高等,都导致女性可能推迟生育时间,甚至是减少生育数量。
          三联生活周刊:生育意愿下降的确在这些年特别明显。另一方面,“全面二孩”的政策就没有起到效果吗?
          黄文政:“全面二孩”政策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它有明显的堆积效应,在这些年已经在慢慢地释放出来,导致效果也在逐步减弱。
          各种生育意愿的调查显示,生育了一孩的家庭愿意生二孩的比例不到50%,这意味着在年龄结构和生育状态逐渐趋于稳定后,以后二孩的数量只会有一孩的一半,也就是说目前所生的二孩中,有一半是暂时性的堆积。如果不是二孩放开的话,这几年的数据就会不如现在,所以“全面二孩”的效果还是很大。
          三联生活周刊:本次“七普”人口数据公布之后,你怎么判断中国人口在未来10年甚至更远的走向?
          黄文政:中国未来的人口会很快进入负增长“拐点”。但如果根据过去几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那么未来10年人口下降的幅度会趋缓,可能会进入一个平台期。
          三联生活周刊:从政策角度,我们应该做哪些调整?
          黄文政:首先应该尽快全面放开生育。我们认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之后,今年应该就可以全面放开了,但仅仅全面放开可能也无法逆转这个下降趋势。
          因此,我们不只要全面放开,还要鼓励生育。推出鼓励生育的措施,很多国家都在做。鼓励生育真的不是简单说说而已,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做,这个具体取决于政策高度了。如果政策提升到比经济短期发展更重要、关乎国家未来的角度,跟环保、扶贫等政策相提并论,肯定还是有办法的,办法总是比困难多。我们要花非常大的力气,才再进一步提高到更替水平。这个是高度,取决于政策的选择,取决于我们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人口也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本次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占总人口18.70%,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但你一直强调“少子化”才是最大的危机。为什么?
          黄文政:老龄化其实是“少子化”的一个结果。就是因为孩子少了,老年人才相对多了,如果小孩足够多的话,老龄化的问题就没有这么糟糕。
    (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次普查人口总数超过14亿,证明过去十年对实际生育率的抽样调查是不可靠的。
    B.相比于人口总数超过14亿,出生人口、总和生育率这些普查数据更值得我们关注。
    C.“全面二孩”政策有明显的堆积效应,促进生育的效果会相对集中在某一时段释放。
    D.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有助于解决我们国家目前正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2)下列对《三联生活周刊》提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问由浅入深,从普查数据反映的问题到发展趋势,再到政策调整建议。
    B.根据专家的回答作追问,有助于访谈深入,但不利于与受访者的互动。
    C.站在读者的立场,提出大众关心的问题,回应了读者对人口问题的关切。
    D.既有预设的问题,更有现场生成,体现了对采访内容和进程的良好掌控。
    (3)下列引文不能支持黄文政观点的一项是
     

    A.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礼记•杂记下》)
    B.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国语》)
    C.不患土之不广,患民之不育。(《宋书•周朗传》)
    D.民之多寡不足为国之盛衰。(《文献通考•自序》)
    (4)解释“塌陷”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根据材料,简要阐述人口普查的意义。

    组卷:26引用:6难度:0.5

三、解答题

  • 5.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

    组卷:0引用:2难度:0.7

四、语言文字应用

  • 6.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喜看稻菽千重浪》)
    (2)看你还敢把老子当生西瓜“”起来!(《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组卷:8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