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新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本章大归纳)》2023年单元测试卷(4)
发布:2024/8/10 10:0:1
一、选择题
-
1.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229引用:11难度:0.9 -
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组卷:61引用:4难度:0.8 -
3.天气晴好时,大厦的玻璃幕墙看上去会很“耀眼”,这属于光的( )
组卷:123引用:2难度:0.8 -
4.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可能是( )
组卷:892引用:12难度:0.5 -
5.关于实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273引用:4难度:0.5 -
6.在①小孔成像、②放大镜成像、③平面镜成像、④投影仪成像、⑤照相机成像中( )
组卷:62引用:3难度:0.5 -
7.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9引用:2难度:0.7 -
8.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组卷:1880引用:28难度:0.9 -
9.如图所示,小吴同学在平静的湖边拍摄了一张湖面的照片,关于湖中的倒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0引用:2难度:0.5 -
10.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的。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组卷:515引用:12难度:0.8
五、解答题
-
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甲组同学正确安装和调节实验器材,他们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格中。表一(f=10厘米,物高H=4厘米) 实验
序号物距u
(厘米)像距v
(厘米)像高h
(厘米)像的性质 正立、倒立 虚像、实像 1 50 12.5 1 倒立 实像 2 35 14 1.6 3 30 15 2 4 20 20 4 5 18 22.5 5 6 15 30 8 7 12 60 20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中的像距和像高随物距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乙组同学使用相同的实验器材探究,但是与甲组同学的数据对比发现:当物距为35厘米时,他们所测像距为13厘米;当物距为15厘米时,所测像距为31厘米。若乙组同学测量读数正确,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3)若要继续探究凸透镜的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他们应该保证相同,不同来做该实验。组卷:222引用:8难度:0.5 -
32.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10厘米的凸透镜,高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像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
实验序号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像高L像(厘米) 像距与物距之比(v/u) 物距与像距之和(u+v)(厘米) 1 60.0 12.0 0.60 0.20 72.0 2 50.0 12.5 0.75 0.25 62.5 3 30.0 15.0 1.50 0.50 45.0 4 18.0 22.5 3.75 1.25 40.5 5 16.0 26.7 5.00 1.67 42.7 6 14.0 35.0 7.50 2.50 49.0
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像与v/u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
③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Δu与像距变化量Δ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b)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变化时,L像、u+v的变化情况,可得出得初步结论是 。组卷:1006引用:4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