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一中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8/20 3: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下午5点准时打卡下班,只做指定的日常工作,对加班说不……这是美国职场近期新词“安静辞职”(Quiet Quitting)的显著特征。
          很多人认为,“安静辞职”不是消极怠工,而是重新为自己设定界限,防止精疲力竭。另一个方面,相比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年轻人对工作怀有更多期待,他们更加希望从工作中获得目的和意义。如果找不到,就会更容易从工作中抽离。《华尔街日报》指出,“安静辞职”是别把工作看得太重的新表达。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报道指出:在某种程度上,“安静辞职”可能是“大辞职潮”的新范式,美国职员不愿再迎合雇主的乐观期望;至于这一趋势是否会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改变美国的工作文化,可能还得看未来职员能否比雇主更有优势。
          “安静辞职”看似美好,却也折射出很多问题。许多美国职员,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职员看不到希望,工资跟不上通胀,租金飙升和住房负担加重,他们已经无法保证基本的生活质量,像买房、晋升等重大目标也变得遥不可及。可他们却要因休假而感到内疚,本该朝九晚五的生活里密集地完成朝七晚八的工作,还要在半夜为一封语气可能不恰当的电子邮件而惊慌失措。因而,有些人选择了“安静辞职”,以此摆脱所有可能因工作而产生的额外情绪包袱。美国锡拉丘兹大学心理学教授凯文•安特谢尔指出,随着美国经济出现放缓迹象,通货膨胀率达到40年来的最高水平,许多工人目前可能没有足够的安全感离开工作岗位,“因此,美国有一场‘完美风暴’推动‘安静辞职’形成趋势”。
           (摘编自网络)
          材料二:
          其实,“安静辞职”是一个虚假的趋势。每家公司都有“安静辞职的员工”,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民意调查组织盖洛普(Gallup)近二十多年来一直在跟踪员工在公司的工作状态。在此期间,符合“安静辞职”的员工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在13%到20%之间。而几十年来,敬业员工的比例也一直保持稳定,约占员工的30%。从公司角度出发,他们其实非常需要“安静辞职”的员工,他们满足于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也不会为了奖金或者升职而纠缠管理层。他们可以接受以较慢的职业晋升作为低压力生活的代价。
          我们总是假定,一个敬业的好员工不会对工作倦怠,但事实上这并不太可能。根据耶鲁大学的研究,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员工觉得自己有很高的工作责任感,同时也有很高的疲惫感。况且很多职场人在生活中并不能百分之百疯狂投入工作,疯狂内卷。这样伴随而来的只有极高的健康风险和职业倦怠。而且工作量和工作热情有所起伏也是很正常的表现。
          公司总是会赋予员工过多的期望,希望他们在本职工作外还能多做点什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安静辞职”不过是“希望员工能够低工资,高产出超预期工作”的无声反抗罢了。或许老板们应该少担心一点这些安静辞职者,多担心一点那些站出来表达自己不满的员工。
          毋庸置疑,“躺平”或者“安静辞职”这些概念还是会继续在网上流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为自己和他人争取更多的权利和薪水。也只有越来越多的“双休侠”“00后整顿职场”“安静辞职”出现,这个世界才有可能终有一天发生改变。
           (摘编自《“安静辞职”在海外爆火,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材料三:
          “安静辞职”现象已成为“奋斗文化”(hustle culture)的反面,也是年轻人面对职场倦怠时,可能选择的解决方案。
          “安静解雇”为“安静辞职”的对立面。主管可能会透过一些方法试图让员工主动辞职,如指派员工较困难的任务,或不让员工参加重要会议,也不会给予晋升或加薪机会。让员工意识到无论再怎么努力,待遇永远不会改变,最后主动离开。安静解雇的动机可能有各种原因,小至雇主不喜欢某个员工,大至组织不想付资遣费。
          然而不少专家都指出,以“安静辞职”“安静解雇”这些消极方式远离或结束职场关系的风气,可能摧毁健康正向的工作文化。心理学家贾尼丝•维尔豪耶(JenniceVilhauer)在心理学杂志《Psychology Today》表示,这种“慢慢淡出”的处理方式,反而会让对方充满困惑、产生自我怀疑,造成反效果。不仅职场关系,当人们以“安静退出”面对生活人际互动时,也可能影响并伤害亲密关系;长期看甚至有害个人及他人心理健康。也有研究表示,清楚掌握事态有助于人们稳定心理状态,不确定性会加剧情绪起伏,使对某事件不愉快的感受更恶化。
          为什么职场关系会走到这个地步?《Fortune》认为,原因可能是出于疫情后,职场互动被在线会议及远程工作取代,屏幕背后,人们更容易避开老板及同事;面对面沟通机会愈来愈少,可能导致人们愈来愈不愿意正面面对职场人际关系。
          所以,开启对话,别再让被动攻击文化伤害职场关系。
           (摘编自《“安静辞职”“安静解雇”不是好方法》)
    (1)下列各项对材料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安静辞职”是年轻人面对职场倦怠时可能选择的解决方案,CBS认为其有可能成为燎原之势,改变美国文化。
    B.“安静辞职”是职员们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辞职而又想摆脱因工作产生的额外情绪包袱的无奈之举。
    C.公司需要适量的“安静辞职”的员工,可能的原因是公司中的有些工作不需要员工额外付出。
    D.作为“安静解雇”的对立面,“安静辞职”在本质上与健康正向的工作文化相背离,虽不影响心理,但有可能影响人际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换个角度看“安静辞职”,年轻人从现有工作中抽离其实是为了在重新调整中为自己设定新的界限,从而获得期待的工作目的和意义。
    B.经济放缓、通货膨胀率高是“安静辞职”的重要推手,“安静辞职”在美国形成趋势,说明美国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C.工作责任感很强的员工也有可能产生极高的疲惫感,可见敬业与倦怠并不完全对立,老板也无须过多担心员工“安静辞职”。
    D.从被“安静解雇”到现在的“安静辞职”,不管它成不成趋势,都说明劳动者的心理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也许就是世界改变的开始。
    (3)下列对材料论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凯文•安特谢尔用“完美风暴”比喻美国经济现状对职员们工作心态的影响,“完美”一词表现出凯文期待“安静辞职”这一趋势的形成。
    B.材料二先提出“安静辞职是一个虚假的趋势”这一论断,然后用调查数据和专业研究结果进行佐证,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展望未来,层次清晰。
    C.材料三将“安静辞职”与“安静解雇”对举,既展现出其本质上的相同点,也暗示了作者的某种态度:不必对“安静辞职“过多指责。
    D.三则材料都引用了权威机构或人物的数据、观点来论述,借此提升自己观点的可靠性,增强了说服力。
    (4)根据文中信息,给“安静辞职”下一个定义。
    (5)文中“‘安静辞职’看似美好,却也折射出很多问题”。该如何避免“安静辞职”的负面影响呢?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组卷:3引用:3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
    聂荣臻
          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重新任命了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成员,徐向前同志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我为副总参谋长。当时由于向前同志身体抱恙,因此,原总参谋部的工作,一开始就由我代管,到1950年初,我即被正式指定为代理总参谋长。
          那时全国各地实际上是实行军事管制。在中央,政府工作就是政务院管,军事工作就是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管。总参谋长是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负责全军的作战和军事工作。正因为这样,我的工作非常繁忙和紧张。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特别是向西南进军和大规模的剿匪,任务还很重,沿海的一些重要岛屿还有待解放,又要进军西藏。军队一方面要向现代化正规化迈进,要加强军兵种和军事院校的建设,另一方面又因为大规模的战争已渐趋结束,军队要精简整编,成建制的众多部队要转入到生产建设中去。军队工作真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尤其是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的1950年下半年到1952年上半年,就更为紧张。
          我当时常用的工作方法,就是召集各有关部门开联席会议。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大范围的,比如各军兵种,总参、总政、总后的联席会议;另一种是总参机关各部门的小范围联席会议。以后者居多。我觉得用联席会议解决问题的组织形式很好,各部的领导同志也愿意这么办。大家把情况凑在一起,共同提出解决办法,研究确定以后,就分头去执行,问题处理得利索,效率高,不大会出现那些文牍主义和“踢皮球”的事情。
          通过这种办法,我同各部门的领导同志几乎天天见面,大家可以经常通气。那个时候公文很少,有问题大多就在会上解决。但是有一条,就是要求参加会议的人必须熟悉情况,而且能够负责,一问三不知,那可不行。后勤部门、军械部门在开会的时候可以带个搞计划的同志,因为这两个部门都有好多数目字,武器装备的数目字,物资供应的数目字,非常复杂,而且需要准确,所以准许他们带两个助手。别的部门,都是掌握情况、熟悉情况的领导同志来参加会议。
          总参工作的核心部门是作战部。他们昼夜值班。早晨我首先到作战室,把前方的战事情况了解清楚,把各方面来的作战文电、各种情报在作战室看完。然后安东同志和办公室其他同志把当天要处理的事情向我一一报告。安东同志当时是原总参谋部办公室主任,他头脑清楚,需要处理的问题都安排得有条不紊。接着,我就召开联席会议。有关问题该请示的请示,我们能定的就在会上定下来。工作虽然很紧张,但颇有条理。
          还有就是毛泽东、周恩来同志那里经常叫我去汇报、谈话或开会。这些会议大多是在晚上进行,而原总参谋部的工作在白天,这样我休息的时间就很少了。每周总有几个夜晚不能睡觉,更没有什么星期天和节假日,这也是当时我特别劳累的一个原因。
          毛泽东同志历来对有关作战的事情和军队方面的重大问题非常重视,都是亲自过问,有关文电,亲自批阅。他非常忙,常常是彻夜工作,凌晨或天亮以后才睡觉。白天他睡觉的时候,我一般不去找他,但在战争时期,一些很急的事情,或需要立即处理的作战方面的紧急电报,也只好去把他叫醒。
          我的工作中,还经常碰到战争和军队建设方面的财务开支、物资供应和交通运输等问题。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财政部门很不健全,每年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或预算,究竟这一年要用多少钱,谁也说不准。只能是靠国家财经委员会随时根据经济情况和前方的需要来拨款。因为刚刚胜利,国内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但仗还在打,我们是边打边建,两个方面都要照顾好。所以打那么大的战争,财政、物资各方面都要组织好、协调好,这要费很大的精力。
          在这方面,大小问题我都是首先去找恩来同志的。恩来同志日理万机,全国刚解放,政府工作百废待兴,又要忙于应付战争的各项工作,他思路敏捷,处理问题细致周到,确实不愧为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好参谋长。为了支援战争和军队建设,恩来同志日夜操劳,是付出了很大心血的。当然,实际执行还是要我们下手干,政府管不了那么具体。当时政府部门也是很精干的,不像现在分工这样细。刚进城时候的政府实际上就是1948年在石家庄成立的华北人民政府,仍由董必武同志任主席。进北平以后,他那个机构就代管全国行政事务方面的事情了,直到1949年10月1日才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底子就是华北人民政府,在它那个基础上组织了各个部。
          由于我在原总参谋部那一段工作过于紧张,后来就病倒了。1952年9月,一天我和彭德怀同志到京郊视察国防工程,回到办公室就突然摔倒在地,经检查是脑平衡神经失调,高血压、心脏病。1953年朝鲜战争实际上停下来以后,经中央和军委批准,我才辞去了代理总参谋长的职务,休息养病。虽然那一段工作十分紧张,但我的心情却是很愉快的。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西藏地区及沿海的一些岛屿还未解放,但大规模的战争已渐趋结束,加强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等工作任务真是千头万绪。
    B.聂荣臻同志常常召集各有关部门开联席会议,他认为这种联席会议办事效率高,解决问题更利索,可以有效减少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的现象。
    C.聂荣臻同志既有原则性又人性化,开会的时候可以不用纸质材料,但要求参加会议的人必须了解情况,且可以根据情况调整与会人员。
    D.全国刚解放时期,周恩来同志一方面要主持政府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忙于应付战争的各项工作,从决策到执行,事无巨细,躬身参与。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事写人,在聂荣臻回忆的一系列事件中,我们可以从朴实无华的叙述中感受到聂荣臻生活的忙碌,品质的卓越。
    B.文章的核心内容都是围绕“我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来组织材料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遵循实录原则。
    C.由于高强度的工作,聂荣臻同志生病了,但他还继续带病工作,这个回忆片段从侧面突显出他鞠躬尽瘁的精神面貌。
    D.文章的整体语言风格浅显易懂,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叙述口吻稳重、平实,给人一种自然亲切之感。
    (3)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说“虽然那一段工作十分紧张,但我的心情却是很愉快的”?
    (4)本文是一篇回忆录,回忆录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请谈一谈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组卷:13引用:4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冬来了,天气越来越干燥。有些人的皮肤也开始发干,变得像鱼鳞一样,而且还会伴有瘙痒。若是用手挠一挠,皮屑就会像雪花一样哗哗直掉,很多老年人以为出现该情况是因为个人卫生没做到位,于是坚持每天把自己洗得更干净,但皮肤①     。其实,这可能正是因为洗澡洗太多了。
          中医认为,“不荣则痒”,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皮肤缺乏营养,②       。人体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起屏障作用,能够防止皮肤水分的过度蒸发。这层膜上所含有的天然保湿因子能使皮肤保持湿润、柔韧和光泽。同时,皮脂膜还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可以抑制一部分致病菌的生长。
          冬季,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自身保水功能差,如果人们洗澡过于频繁,并外用碱性较强的肥皂或者沐浴露,或喜欢用温度较高的水洗澡、搓澡,会使得皮脂被冲淡,皮肤的营养供应跟不上,就会③     ,导致皮肤就像缺水的田地,出现龟裂、干燥、粗糙、瘙痒的情况,引发冬季皮炎。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从材料第二段看,皮脂膜主要有哪两大方面的作用?请简要说明。

    组卷:2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常常用“外行”来形容对某一专业一窍不通的人。然而在历史和现实中,有些好的建议恰恰出自“外行”之手。比如现在在不少城市都有野生动物园,可它也是“外行”的杰作。当年,非洲想建世界上第一个野生动物园时,管理者就如何避免动物伤人邀请来不少动物专家献计献策。讨论会上,专家们就如何把笼子建得更好、更大、更结实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可管理者还是觉得这样体现不出“野生”“天然”。这时,一个“外行”提出,把动物从笼子里放出来,把人关进“笼子”的建议。管理者听后拍案叫绝,立即选用了这一方案。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3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