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天一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

  • 1.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288引用:43难度:0.9
  • 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组卷:86引用:10难度:0.6
  •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组卷:45引用:9难度:0.9
  • 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组卷:61引用:6难度:0.2
  • 5.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
    选项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二氧化碳和氮气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B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C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加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D氢气和一氧化碳分别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组卷:32引用:7难度:0.7
  • 6.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组卷:23引用:9难度:0.7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5分)

  • 19.金属镍可用于制造货币、不锈钢等。粗制氧化镍主要含氧化镍(NiO),以及少量氧化钴(CoO)和氧化铁,以粗制氧化镍为原料制备纯镍的流程如下:

    (1)反应①中,反应物X可能是
     

    (2)石灰浆是氢氧化钙的悬浊液,试写出反应②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操作安全说明中要求反应③开始前“用氮气充分吹扫设备内部”的目的是
     

    (4)由下表推知:从Ni(CO)4、Fe(CO)5和Co2(CO)8的混合物中用蒸馏的方法提取Ni(CO)4应选择的温度(T)范围是
     

    物质 Ni(CO)4 Fe(CO)5 Co2(CO)8
    沸点/℃ 43 106 52
    (5)在以上生产流程中循环使用CO的目的是
     

    组卷:629引用:6难度:0.6
  • 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铜及其化合物进行了相关探究。
    Ⅰ.某班同学取用相同总质量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黑色固体变红色”这一实验现象不明显。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知识回忆】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理论上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
     

    【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所取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有关。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总质量相同但质量比不同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不考虑其中杂质),分别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m(C):m(CuO) 实验后A处试管中固体颜色 C处导管口的现象
    1 1:8 红色固体中有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2 1:9 红色固体中有较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3 1:10 红色固体中有很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4 1:11 红色固体中有极少量黑色固体
     
    5 1:12 红色固体中无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6 1:13 红色固体中有较多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交流讨论】
    ①推测实验4中“C处导管口的现象”是
     

    ②上述探究可得出,实验时所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控制在1:10~1:12之间,可观察到黑色固体明显变红,同时还可减少
     
    (填化学式)排放,防止空气污染。
    【反思评价】分析发现,实验5中m(C):m(CuO)比值与理论值不符,实验后却无黑色固体残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中过量的黑色固体消失的原因:
     
    (写一个即可)。
    Ⅱ.称取14.4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下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碱石灰可以吸收H2O和CO2
    ①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
     
    ,打开
     

    ②装置B的作用是
     

    ③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该固体样品的成分可能是
     
    (填序号)
    A.Cu2O
    B.Cu、CuO
    C.CuO、Cu2O
    D.Cu、CuO、Cu2O
    ④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
     
    (偏大,不变,偏小)。

    组卷:102引用:4难度:0.2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