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一中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涂。每小题2分,共50分)
-
1.青春期是人体快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下列属于青春期带来的生理变化的有( )
①性机能的成熟
②身体外形剧烈变化
③内部器官的完善
④自我意识增强组卷:24引用:7难度:0.8 -
2.青春期是人生历程中一个绚丽多彩的时期,我们在感受青春喜悦的同时,也体验着成长的烦恼。下列有助于解决青春期困惑或烦恼的方式有( )
①尽量少与同学交往,少参加集体活动
②多向好友老师和家长倾诉,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
③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④了解必要的生理和心理知识,正确对待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组卷:7引用:19难度:0.7 -
3.陈梅进入初中后特别注意自己的外表,常因自己长胖而感到烦恼。面对这种情况,她应该( )
组卷:7引用:4难度:0.6 -
4.随着思维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的大大提高,青春期的青少年思维的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思维活跃,不再满足于老师和父母从书上所讲的道理,喜欢独立寻找或与人争论各种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这个时期的他们进入了一个喜欢怀疑、辩论的阶段。思维的批判性具有的积极意义表现在( )
①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③有利于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
④能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组卷:92引用:40难度:0.9 -
5.对如图漫画《年关》中领导干部的评价,恰当的是( )
组卷:102引用:15难度:0.7 -
6.青春期心理充满矛盾,如渴望交际,珍惜友情,却又感到孤独,不愿与人交往,朝气蓬勃,勇于探索,但遇到挫折又容易失去信心,悲观失望……对这些心理矛盾,下列看法正确的有( )
①这些矛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所以可以置之不理
②这些心理矛盾有时让我们感到苦闷,但正是它们构成了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
③这些心理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它们也会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动力
④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来调控各种心理矛盾,是非常有必要的。组卷:3引用:4难度:0.9 -
7.一般情况下,男生在数学推理、动手实践等方面比女生强,女生在语言表达、记忆感知等方面强于男生。这启示我们( )
组卷:175引用:25难度:0.8 -
8.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类似的说法:“他不像男孩”或“她像假小子”,“她就是个女强人”等。之所以这样衡量某个男性或女性是因为( )
组卷:33引用:8难度:0.8 -
9.进入青春期,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先长胖,有的先长高。对此,我们( )
①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②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
③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④只能够接受先长高的情况,不应该接受长胖的情况组卷:3引用:3难度:0.6 -
10.我们青春,所以我们自信;我们青春,所以我们敢于去飞翔。要让青春飞翔就要有( )
①自信的青春热情
②自强的青春态度
③激荡的青春活力
④我行我素的个性组卷:59引用:62难度:0.9
三、分析说明题(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位置,共24分)
-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身心也在迅速变化。他们与社会交往增多,对家庭的依附性减少,要求独立,摆脱成人控制的思想情绪日益上升。因此,他们不满足于家长、教师及其他成年人对事物现象的描绘和解释,不轻信家长、教师和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喜欢独立探索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辩论,敢于发表自己的
见解。
材料二:教育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2017年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已经陆续公布,中考、小升初改革方案也在陆续推进。这意味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一步步推进和走向完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多媒体教学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创设情境’趣化教学过程,互动愉快学习,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1)材料一中的“要求独立”是一种什么独立?你是如何理解这种“独立”的?
(2)材料二中提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什么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青春期的我们该怎样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组卷:47引用:5难度:0.4 -
31.材料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孔子说:“行己有耻。”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材料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材料四: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1)你怎样理解材料一语句中的“格”?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哪些“格”?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名言,要求我们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应该怎样去做?说说榜样具有怎样的力量。
(3)一个人怎样才能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组卷:10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