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8课 复活(节选)》2021年同步练习卷(1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选题
-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组卷:22引用:12难度:0.7 -
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43引用:12难度:0.9 -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组卷:19引用:1难度:0.6
四、现代文阅读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狱中见面后,决定为她提出上诉,经典狱长同意在办公室里再次与玛丝洛娃见面。玛丝洛娃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被诬告为纵火犯的明肖夫母子,并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但聂赫留朵夫坚持帮助玛丝洛娃,打算将玛丝洛娃调到医院工作;同时找到明肖夫了解情况。为此他求助副省长玛斯连尼科夫,征得其同意后第三次到监狱会见玛丝洛娃]
有一种迷信流传很广,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天性:有的善良,有的凶恶,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热情,有的冷漠,等等。其实人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说,有些人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笨的时候,热情的时候多于冷漠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但要是我们说一个人善良或者聪明,说另一个人凶恶或者愚笨,那就不对了。可我们往往是这样区分人的。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人好像河流,河水都一样,到处相同,但每一条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宽阔,水流缓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浑浊;有的地方河水冰凉,有的地方河水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那一种人性。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实还是他本人。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这种变化,有的出于生理原因,有的出于精神原因。聂赫留朵夫现在就处在这样的变化之中。
在法庭审判以后,在第一次探望卡秋莎以后,他体会到一种获得新生的庄严而欢乐的心情。他决定不再抛弃她,也没有改变同她结婚的决心,只要她愿意的话,然而现在这件事却使他感到痛苦和烦恼。
在走访玛斯连尼科夫后的第二天,他又坐车到监狱去看她。
典狱长准许他同她会面,但不在办公室,也不在律师办事室,而是在女监探望室里。典狱长虽然心地善良,但这次对待聂赫留朵夫的态度不如上次热情。聂赫留朵夫同玛斯连尼科夫的两次谈话显然产生了不良后果,上级指示典狱长对这个探监人要特别警惕。
“见面是可以的,”典狱长说,“只是有关钱的事,请您务必接受我的要求……至于阁下写信提出要把她调到医院里去,那是可以的,医生也同意了。只是她自己不愿意,她说:‘要我去给那些病鬼倒便壶,我才不干呢……’您瞧,公爵,她们那帮人就是这样的。”他补充说。
聂赫留朵夫什么也没回答,只要求让他进去探望。典狱长派一个看守带他去。聂赫留朵夫就跟着他走进一间空荡荡的女监探望室。
玛丝洛娃已经在那里。她从铁栅栏后面走出来,模样文静而羞怯。她走到聂赫留朵夫紧跟前,眼睛不看他,低声说:“请您原谅我,德米特里•伊凡维奇,前天我话说得不好。”
“①可轮不到我来原谅您……”聂赫留朵夫想说,但没有说下去。
“不过您还是离开我的好。”玛丝洛娃补充说,用可怕的目光斜睨晚了他一眼。聂赫留朵夫在她的眼睛里又看到了紧张而愤恨的神色。
“究竟为什么我得离开您呢?
“就该这样。”
“为什么就该这样?”
她又用他认为愤恨的目光瞅了瞅他。
“嗯,说实在的,”她说。“您还是离开我吧,我对您说的是实话。我受不了。您把您那套想法丢掉吧。”她嘴唇哆嗦地说,接着沉默了一下。“我这是实话。要不我宁可上吊。”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这样拒绝,表示她因为他加于她的屈辱恨他,不能饶恕他,但也夹杂着一种美好而重要的因素。她这样平心静气地再次拒绝他,这就立刻消除了聂赫留朵夫心里的种种猜疑,使他恢复了原先那种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
“卡秋莎,我原先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他特别认真地说。“我求你同我结婚。要是你不愿意,现在不愿意,那么,我继续跟着你,你被发送到哪里,我也跟到哪里。”
“那是您的事。我没有别的话要说了。”她说,嘴唇又哆嗦起来。
聂赫留朵夫也不作声,觉得说不下去了。
“我现在先到乡下去一下,然后上彼得堡,”他终于镇定下来说。“②我将为您的事……为我们的事去奔走。上帝保佑,他们会撤销原判的。”
“不撤销也没有关系。我就算不为这事,③也该为别的事受这个罪……”玛丝洛娃说,他看见她好容易才忍住眼泪。
“那么,您看到明肖夫了吗?”她突然问,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激动。
“他们没有犯罪,是吗?”
“我想是的。”
“那个老太婆可好了。”她说。
聂赫留朵夫把从明肖夫那儿打听到的情况都告诉了她。
他问她还需要什么,她回答说什么也不需要。
他们又沉默了。
“哦,至于医院的事,”她忽然用那斜睨的眼睛瞅了他一眼,说,“要是您要我去,那我就去。酒我也不再喝了……”
聂赫留朵夫默默地瞧了瞧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在微笑。
“那很好。”他只能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说完就同她告别了。
“是啊,是啊,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聂赫留朵夫想他消除了原来的种种疑虑,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感觉,那就是相信爱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选自《复活》第一部59章,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以河流的复杂多变作比喻来说明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交代出聂赫留朵夫的变化,也预示着下文玛丝洛娃会有所改变。
B.典狱长对聂赫留朵夫转述玛丝洛娃的话,表现了典狱长对在押囚犯的关注与同情,也反映出玛丝洛娃不想接受聂赫留朵夫的帮助。
C.玛丝洛娃虽然身陷牢狱,遭受折磨,但她仍然请求聂赫留朵夫想办法帮助明肖夫母子,这也体现出玛丝洛娃内心仍存良善的一面。
D.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始终以“您”相称,在表示礼貌的同时也显示她对聂赫留朵夫刻意地保持一定的距离,还不想完全接受他。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描述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会面场景时,主要借助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既深入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B.小说多次写到二人谈话进行不下去,陷入沉默,这如同戏剧中的静场,既给二人关系的变化增加悬念,又以留白的方式增强了读者的情感体验。
C.小说前半部分作者主要采用议论和概述的方式,交代聂赫留朵夫的基本情况,与后文二人会面场景的描述相辅相成,让整个故事详略得当,重点情节凸显。
D.小说始终从聂赫留朵夫的视角来写玛丝洛娃眼睛,如“眼睛不看他”“可怕的”“在微笑”等,在表现玛丝洛娃转变的同时揭示了聂赫留朵夫的内心世界。
(3)聂赫留朵夫说“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省略号具有表情达意功能,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处语句中的省略号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请选择两处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组卷:37引用:15难度:0.5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我国学者创建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是在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目前,文学伦理学批评逐步走向成熟,在建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取得了进展,并拥有大量的批评实践成果,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
作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创立者,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聂珍钊表示,文学的功能是教诲,文学的价值在于为人类提供伦理教诲,即文学通过一系列道德事例和榜样达到劝谕、褒奖和惩戒的教诲目的,从而帮助人完成弃恶从善的伦理选择过程。
该领域数位专家学者普遍表示,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提出是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理论危机的回应。根据国内学者考察,当时的中国文学批评出现了三种令人忧思的倾向:一是文学批评的“失语症”;二是文学批评远离文学;三是文学批评的道德缺位,即文学批评缺乏社会道德责任感。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英表示,聂珍钊从2004年起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文学在本质上是关于伦理的艺术,强调文学的教诲功能以及文学批评的社会责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在西方文艺思想的影响下掀起了“理论热”,各种“主义”粉墨登场,泛文化、泛政治倾向的批评思潮席卷批评界,文学批评理论一度成为不关注文学文本、无视文学伦理价值的众声喧哗。王松林告诉记者,正是在国外批评理论话语过度膨胀的背景下,国内学者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开始构建以伦理选择为核心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话语体系,并从“脑文本”概念出发重构了文学的文本理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朱振武表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提出显示出中国学者的文化自觉、学术自觉和批评自觉,目前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日益完善。
聂珍钊表示,要真正赢得国际学界的尊重和认可,既要立足于解决中国文学研究中的问题,又要为解决世界文学研究中的普遍问题提供启示。中国学术界要真正在国际学术共同体中发挥影响和获得自己的地位,必须不断进行学术理论和活语体系的开拓和创新,紧密联系中国现实和坚持“中国特色”。当然也不能缺少世界眼光。
(摘编自李永杰《扩大文学伦理学批评影响力》)材料二:
近百年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特别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绝大部分都是来自西方。20世纪的西方文论,基本上都是由批评方法而构成的,一种批评理论接着一种批评理论,一种批评方法接着一种批评方法,连续不断地发展,直到今天也还是如此,形成了一个为许多学者所谓的“文论世纪”。自近代开始的“西学东渐”,中国的文学研究者,包括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的学者,基本都是采用西方的批评方法。这就出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就是曹顺庆教授所说的:“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得了‘失语症’。所谓‘失语症’,就是说中国的文学研究者和批评者,不会讲自己的话,不会以自己的话语来表达思想,一讲就是讲西方的,唯西方马首是瞻,一旦离开了西方的理论和方法,就不会写文章、不会讲话,甚至是不能从事文学批评和研究了。”
我们之所以要讨论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是因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以及颇引人关注的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都是由中国本土学者自己提出来的,是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与自主知识产权的两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这两种批评方法是有针对性的,就是针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文论的“失语症”。虽然中国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化转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文心雕龙》里面所发表的理论观点与批评方法比较抽象,不像西方文学理论具有一整套的术语,概念非常清楚,逻辑性很强,每一个术语和概念都有自己明确的所指,而且能够解决许多重要的问题。当然,《文心雕龙》是一部很了不起的文论巨著,我们现在的学者,想要写出那么一部理论巨著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部大书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像《文心雕龙》这样的中国古代文论著作,的确是没有实现现代转化,我们的文学研究者很难运用《文心雕龙》里面的那一套东西,来解释与解决当代中国文学与中国作家所提出来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中国古代文论要运用到当代文学批评中来,一个多世纪以来是远远没有取得成功的,从根本上来说也许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无论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学者、研究古代文论的学者还是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学者,虽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没有能够让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得到复活,产生一种比较重大的实际效用。
(摘编自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层深结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理论出现“失语症”、远离文学、缺乏社会道德责任感等危机,鉴于此,我国学者提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
B.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其主要的功能是教诲,即通过一系列道德事例和榜样达到劝谕、褒奖和惩戒的教诲目的。
C.《文心雕龙》是一部很了不起的文论巨著,但里面所发表的理论观点与批评方法比较抽象,也许不可能成功运用到当代文学批评中来。
D.目前,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日益完善,文学伦理学批评逐步走向成熟,这与中国学者的文化自觉、学术自觉和批评自觉密不可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国外批评理论话语过度膨胀的背景下,中国的文学研究者和批评者曾唯西方马首是瞻,不会讲自己的话,不会以自己的话语表达思想。
B.以伦理选择为核心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话语体系,强调文学批评理论要关注文学文本,重视文学伦理价值,担负起文学批评的社会责任。
C.中国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要扩大其影响力,就必须完全摒弃西方文学理论,紧密联系中国现实和坚持“中国特色”,不断开拓和创新。
D.《文心雕龙》所发表的理论观点与批评方法不像西方文学理论概念清楚,逻辑性强,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难以得到复活的因素之一。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我们根本没有一套自己的话语,没有自己特有的表达、沟通、解读的学术规则。一旦离开了西方文论话语,就几乎没有办法说话,活生生一个学术“哑巴”。
B.我们仍然有文学,有文学理论,有一套文学理论话语规则;但从民族情感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文学和文学理论似乎失去了传统和历史,我们成了文化上的断裂人。
C.鲁迅的《呐喊》在现实主义基本精神与手法之外,汲取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习法,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本品格。
D.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文学理论体系中是零碎性的,变成了一些材料和论据,变成了附庸,丧失了完整性。古代型的文学理论被“零散化”和“知识化”。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在对待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16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