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021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阅读
-
1.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以俟君子 俟:等待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 D.吾与点也 与:和 A.毋吾以也 加之以师旅 B.异乎三子者之撰 何伤乎 C.子路率尔而对曰 咏而归 D.如其礼乐 亦各言其志也
例句:浴乎沂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不吾知也
C.加之以师旅
D.为国以礼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5)本文语言虽凝练、简短,却恰切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组卷:7引用:1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③夫子哂之。
④“求,尔何知?”
⑤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⑥“赤,尔何如?”
⑦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⑧“点,尔何如?”
⑨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⑩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⑪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⑫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⑬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⑭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⑮曰:“夫子何哂由也?”
⑯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以:因为 B.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至于 D.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分析 A.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比:及,到 B.夫子哂之 哂:嘲笑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让:谦让 A.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有方向 B.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希:通“稀”,稀疏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伤:妨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做小相
A.病偻,隆然伏行
B.驼业种树
C.如会同,端章甫
D.浴乎沂,风乎舞雩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化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时是一个小国。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如会同,端章甫(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做。)
C.愿为小相焉(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D.冠者五六人(指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加之以师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 孰能为之大 C.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唯求则非邦也与? D.摄乎大国之间 浴乎沂,风乎舞雩 A.因之以饥馑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B.以吾一日长乎尔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非曰能之,愿学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例句:不吾知也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亦各言其志也
C.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D.唯赤则非邦也与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始交待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治理好内忧外患的中等国家,使人人有勇气,使百姓知道为人的道理。
C.冉有志在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邦,公西华志在为小相,参与“宗庙之事,如会同”,他们的志向远远比不上子路,但谦虚,乐于从政,得孔子赞赏。
D.曾皙描绘了一幅春日畅游图,深得孔子的赞许。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图,与孔子“仁政”“礼治”“教化”的主张相符。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组卷:28引用:1难度:0.8
二、情景默写
-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 景象:“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组卷:93引用:4难度:0.8 -
4.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子路是因为子路:组卷:68引用:2难度:0.9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在回答孔子的提问时,说希望通过三年努力达到的治国理想是“
(2)《烛之武退秦师》说出晋秦联合攻郑理由的句子是:“
(3)《烛之武退秦师》中,表明晋国国君背信弃义的一句是“组卷:58引用:2难度:0.9 -
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4)在《季氏将伐颛臾》中,体现了孔子治国理念的句子是:
(5)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关于拥有封地的诸侯和士大夫所担心的问题的阐述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指导意义,这两句话是:
(6)《滕王阁序》中王勃描写自己路过此地原因的两句是:
(7)《滕王阁序》中表示滕王阁所在之地具有礼贤下士之传统的一句是:组卷:41引用:2难度:0.9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用温和自谦的话“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组卷:51引用:2难度:0.9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是因为“
(2)在《登高》中,杜甫写远望所见,用落叶和江水描写出沉郁悲凉的秋景的句子是:“
(3)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组卷:34引用:2难度:0.9 -
9.名句默写。
补写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2)《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3)《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田园的诗句是“组卷:34引用:4难度:0.9
-
28.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里夫子为何要赞赏曾皙?
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9.根据下文谈谈孔子在教育方面的特点。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组卷:0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