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八校联考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11/15 14:0:2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家有难时,英勇的中华儿女从不① 。即使代价是粉身碎骨,他们也一往无前。犹记得,黄海上,邓世昌驾驶“致远号”勇撞敌舰,壮烈牺牲;狼牙山头,八路军五壮士,纵身一跃,慷② 而去,在我们民族的午夜,溅起了一缕绚丽的霞光。他们悲壮的身姿,至今萦绕在人们心头。百年来,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让多少英雄儿女血沃中华!
(1)文中加点字“萦”的读音正确的是
A.yán
B.yín
C.yìng
D.yíng
(2)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A.概
B.慨
C.凯
D.恺
(3)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A.袖手旁观
B.一意孤行
C.高谈阔论
D.正襟危坐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百年来,为了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使多少英雄儿女血沃中华!
B.百年来,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多少英雄儿女血沃中华!
C.为了祖国的独立、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解放,百年来,让多少英雄儿女血沃中华!
D.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百年来,使多少英雄儿女血沃中华!组卷:9引用:2难度:0.8 -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你所看到的“真相”或许只是冰山一角,真相则藏在深海里。
②而且,多个或换个角度看事物,或许有不一样的收获。
③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是一种睿智,更是一种乐趣。
④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才能看清事物的全部面貌,才算得上“眼见为实”。
⑤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组卷:60引用:4难度:0.4 -
3.某班围绕“文明上网”展开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偏离议题的一项是( )
组卷:22引用:1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①吴松作
姜 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②禁持③。春浦④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⑤门枝。一年灯火⑥要人归。
[注]①岁不尽五日:除夕前五日。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除夕前五日,姜夔从无锡乘船回杭州家里,途中经过吴松,遂作此词。②恶:猛,厉害。③禁持:摆布。④浦:水边。⑤亚:靠近。
⑥一年灯火:春节至元宵节的灯笼、焰火之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多呼应,如“浦”“棹”呼应了“画船”,“一年灯火”呼应了“岁不尽”等。
B.“雁怯”表面上写雁,实则以雁喻词人自己,此句与“近乡情更怯”有异曲同工之妙。
C.“小梅”一句写词人在乘船途中看到了河边的小梅已经长出了长长的枝条。
D.最后一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家中春节至元宵节的灯笼、焰火都在催促自己回家。
(2)北京大学教授林力在《宋词鉴赏大典》中评价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一是以哀景写欢乐,二是以淡笔写浓情。请结合词作,试分析其中一点。组卷:84引用:5难度:0.5
四、名著阅读(10分)
-
12.有资料显示,《朝花夕拾》和《西游记》都是儿童们很喜欢阅读的名著。结合你对两书的阅读,简要阐述原因,100字左右。
组卷:20引用:4难度:0.8
五、写作(50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即将告别初中生涯,告别那些熟识的教室。静心回想,初中教室里发生的那些令人欢乐、使人感动、催人奋进的故事是不是还历历在目?辛勤授业解惑的恩师,与你一路风雨同行的同学,是不是也在教室里给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
请围绕“初中教室”这一对象,写一篇文章。或写发生在其中的故事,或写老师、同学在教室中的言行。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组卷:7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