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2022年单元测试卷(5)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
-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1引用:2难度:0.8 -
2.下列对课文中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6引用:7难度:0.7 -
3.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84引用:22难度:0.9 -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组卷:52引用:7难度:0.8
二、阅读
-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四章》乙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丙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五石之瓠》(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其脆易泮 泮:同“判”,分离 ②起于累土 累:积累 ③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恻隐:哀痛、怜悯 ④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通“纳”,交纳 ⑤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贼:伤害 ⑥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保:安定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B.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C.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D.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四章》中的“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就是“对待”关系。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认为,人与禽兽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如果没有这些“心”,就不能算作人。
C.《五石之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大葫芦的独特价值。
D.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孟子善用夸张、对比,文章思路简洁明晰;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②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组卷:25引用:3难度:0.6 -
13.(甲)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五石之瓠》
(乙)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B.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C.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D.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儒”“墨”指儒家和墨家,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与道家并称的另外两大家,三家流派经常相互交锋、攻讦。
B.“卿相”“大夫”都是古代官职和爵位名称。“卿相”是执政大臣、高官。“大夫”位居“卿”之下,是普通官员。
C.《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庄周思想也含有辩证法因素。毛泽东曾指出:“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3)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不拘于时
B.聚族而谋/吾尝跂而望矣
C.《畏累虚》《亢桑子》之属/以明老子之术
D.以说吴王/具以告知
(4)下列各句中,与“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一句句式都相同的一项是
A.贼仁者谓之贼/村中少年好事者
B.句读之不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C.凌万顷之茫然/求人可使报秦者
D.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5)翻译。
①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②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组卷:36引用:6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