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BEST合作体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8/27 0:0:9
一、现代文阅读(3)(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共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自《红楼梦》“程高本”出版以来,争议未曾断过,主要是对后四十回的质疑批评。争论分两方面,一是质疑后四十回的作者。长期以来,几个世代的红学专家都认定后四十回乃高鹗所续,并非曹雪芹的原稿。因此也就引起一连串的争论:后四十回的一些情节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后四十回的文采风格远不如前八十回,等等。我对后四十回一向不是这样的看法。我还是完全以小说创作、小说艺术的观点来评论后四十回。我一直认为后四十回不太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续作。
《红楼梦》人物情节发展千头万绪,后四十回如果换一个作者,怎么可能把这些无数根长长短短的线索一一理清接榫,前后成为一体?《红楼梦》是曹雪芹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是他的“追忆似水年华”,全书充满了对过去繁华的追念,尤其后半部写贾府的衰落,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哀悯之情跃然纸上,不能自已。高鹗与曹雪芹的家世大不相同,个人遭遇亦迥异,似乎很难由他写出如此真挚的个人情感来。近年来红学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相信高鹗不是后四十回的续书者,后四十回本来就是曹雪芹的原稿,只是经过高鹗与程伟元整理罢了。
至于不少人认为后四十回文字功夫、艺术成就远不如前八十回,这点我绝不敢苟同。后四十回的文字风采、艺术价值绝对不输前八十回,有几处可能还有过之。《红楼梦》前大半部是写贾府之盛,文字当然应该华丽,后四十回是写贾府之衰,文字自然比较萧疏,这是应情节的需要,而非功力不逮。其实后四十回写得精彩异常的场景真还不少。试举一两个例子:宝玉出家、黛玉之死。这两场是全书的关键,可以说是《红楼梦》的两根柱子,把像一座大厦的整本书牢牢撑住。如果两根柱子折断,《红楼梦》就会像座大厦轰然倾颓。
第一百二十回宝玉出家,那几个片段的描写是中国文学中的一座峨峨高峰。宝玉光头赤足,身披大红斗篷,在雪地里向父亲贾政辞别,合十四拜,然后随着一僧一道飘然而去,一声禅唱,归彼大荒,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这个画龙点睛式的结尾,恰恰将整本小说撑了起来,其意境之高、其意象之美,是中国抒情文字的极致。我们似乎听到禅唱声充满了整个宇宙,天地为之久久低昂。宝玉出家,并不好写,而后四十回中的宝玉出家,必然出自大家手笔。
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及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这两回写黛玉之死又是另一座高峰,是作者精心设计、仔细描写的一幕摧人心肝的悲剧。黛玉夭寿、泪尽人亡的命运,作者明示暗示,早有铺排,可是真正写到苦绛珠临终一刻,作者须煞费苦心,将前面铺排累积的能量一股脑儿全部释放出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作者十分聪明地用黛玉焚稿比喻自焚,林黛玉本来就是“诗魂”,焚诗稿等于毁灭自我,尤其黛玉将宝玉所赠的手帕(上面题有黛玉的情诗)一并掷入火中,手帕是宝玉用过的旧物,是宝玉的一部分,手帕上斑斑点点还有黛玉的泪痕,这是两个人最亲密的结合,是两人爱情的信物。如今黛玉如此决绝将手帕扔进火里,霎时间,弱不禁风的林黛玉形象突然暴涨成为一个刚烈如火的殉情女子。手帕的再度出现,体现了曹雪芹善用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高妙手法。
张爱玲极不喜欢后四十回,她曾说一生中最感遗憾的事就是曹雪芹写《红楼梦》只写到八十回没有写完。而我感到这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够读到程伟元和高鹗整理出来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红楼梦》,这部震古烁今的文学经典巨作。
(摘编自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材料二:
1983年,我尝试运用计算机,开始了对《红楼梦》语言的统计工作。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筛查,我对作品的语言风格也越来越熟悉,这时有些念头会突然在脑海中闪过,提醒自己应做深究。这些念头怎么会冒出来的,我至今没弄明白,也许是筛查得多了,自然产生了语感的缘故。譬如对“索性”这个意思的表达,我突然感到前八十回是用“越性”这个词,只有后四十回才用“索性”。又如前八十回喜欢用“越发”一词,但在后四十回里,同样意思的表达却是用“更加”一词;前八十回一般用“才刚”一词,而后四十回里却是用“刚才”。甚至脏字的使用,前后两部分也有明显差异,在前八十回里,就连尊贵的王夫人或清雅的林黛玉也难免有时要说个“屁”字,而那些婆子或丫鬟开口时,一些很不文雅的脏字有时就会直闯读者的眼帘。后四十回的作者似乎很不屑于使用脏字,在那二十多万字里只出现过两次,而且相对来说还较文雅。一次是贾政在气急之中骂了声“放屁”,一次是贾琏引用了“大萝卜还用尿浇”这俗语。诸如此类的用词差异发现了27种,而对每次的发现我都需要将《红楼梦》查阅一遍以证实。
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利用计算机对《红楼梦》也查检了百余遍,根据获取的约2万个数据,可以对作品的语言风格做数理定位。最后的结论:将作品前八十回均分为A、B两组,它们的语言风格完全一致,确为一人所写,后四十回定义为C组,它的语言风格与A、B两组有明显差异,应非出自曹雪芹之手。若将后四十回按顺序均分为C1与C2两组,那么C1组的数据有向A、B两组靠拢的趋势,而C2组的数据则是更为远离,这表明在第八十一回到第一百回之间,当含有少量的曹雪芹的残稿。不过运用数理语言学做统计分析,只能指出残稿的所在区间,却无法确定究竟哪些内容属于残稿。
(摘编自陈大康《荣国府的经济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质疑批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它是高鹗所续,二是认为它的情节不符合曹雪芹原意、文采风格不如前八十回。
B.白先勇认为,高鹗与曹雪芹两人无论是家世还是个人遭遇都大不相同,高鹗要是续写《红楼梦》的话,想要写出如此真挚的个人的情感来似不太可能。
C.不少人认为后四十回在文字和艺术上远不如前八十回,白先勇对此并不认同,他反而认为后四十回的文字风采、艺术价值甚至还超过了前八十回。
D.陈大康发现,《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不喜欢使用脏字,二十多万字里面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贾政骂人,另一次是贾琏引用俗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后半部写贾府的衰落,寄托着作者的哀悯之情,此书是带有自传性的小说,充满了作者对过去繁华的追念。
B.如果说《红楼梦》像一座大厦,那《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就是撑起全书的两根柱子,缺一不可。
C.《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写黛玉将题情诗的手帕掷入火中,用手帕勾连起前文,体现了作者伏笔千里的高妙手法。
D.陈大康用了一年多时间,将《红楼梦》查检了百余遍,获取了约2万个数据,对作品的语言风格做了数理定位。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八十二回写黛玉劝贾宝玉读书道:“(‘四书’‘八股文’)也有清微淡远的……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前八十回有交代宝玉说黛玉“不说这样混帐话”(读书取功名)]
B.《红楼梦》第一百零三回写薛蟠妻子夏金桂害人不成反害己,误服毒药身死,饱受折磨的香菱熬出了头,成了薛蟠的正室。(前八十回写香菱的判词中有“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之语)
C.《红楼梦》)第八十三回王太医来为黛玉看病:“一时,贾琏陪着大夫进来了,便说道:“这位老爷是常来的,姑娘们不用回避。”(前八十回写贾母生病“一时只见贾珍、贾琏、贾蓉三个人将王太医领来”)
D.《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写贾府道:“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前八十回写贾府最后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对于《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白先勇和陈大康两人的观点主要分歧是什么?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论证的?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组卷:10引用:7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断魂枪
老舍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枣红色多穗的镖旗,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
这是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谁不晓得他“神枪沙子龙”?可是,现在镖局改了客栈,大枪立在墙角。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在他手下创练起来的少年们还时常来找他。他们都有点武艺,有的在庙会上去卖艺,他们打扮得像个样儿,他们是神枪沙子龙的徒弟——虽然沙子龙并不承认——得到处露脸。没钱,上沙老师那里去求。沙老师不含糊,不让他们空着手儿走。可是,为打架或献技去讨教一个招数,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有时直接把他们赶出去。
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他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他给手心一口唾沫,抄起大刀来:“诸位,王三胜以武会友,神枪沙子龙是我的师傅;玩艺地道!我先练趟瞧瞧。不白练,练完了,带着的扔几个;没钱,给喊个好!”
一跺脚,刀横起,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收了势:“诸位!”一手持刀,一手叉腰,看着四围稀稀的扔下几个亮而削薄的铜钱。他咽了口气:“没人懂!”
“有功夫!”西北角上一个黄胡子老头接了话。
“下来玩玩,大叔!”王三胜说得很得体。
点点头,老头儿往里走。这一走,四处全笑了。他的胳臂不大动;左脚往前迈,右脚随着拉上来,一步步地往前拉扯,像是患过瘫痪病。蹭到场中,一点没理会四围怎样笑他。
“神枪沙子龙的徒弟,好,让你使枪吧,我呢?”
“三截棍进枪吧?”王三胜要看老头子一手,三截棍不是随便就拿得起来的家伙。
老头子的黄胡子一动:“请!”王三胜一扣枪,向前躬步,枪尖奔了老头子的喉头去,枪缨打了一个红旋。老人的身子忽然活展了,将身微偏,让过枪尖,前把一挂,后把撩王三胜的手。啪,啪,两响,王三胜的枪撒了手。老头子的眼亮得发着黑光;腿轻轻一屈,手上打着刚要抽回的枪杆;啪,枪又落在地上。
王三胜擦着汗:“姓王的服了!可有一样,你敢会会沙老师?”
“就是为会他才来的!”老头子的干巴脸上皱起点来,似乎是笑呢。
“你老贵姓?”他问。
“姓孙,”老头子的话与人一样,都那么干巴,“爱练,久想会会沙子龙。”
“跟我来。”
沙子龙不把你打扁了!王三胜心里说。他脚底下加了劲,可是没把孙老头落下。但是,沙子龙是没对手的。准知道孙老头要吃亏,他心中痛快了些,放慢了些脚步。
到了客栈,他心中直跳,惟恐沙老师不在家,他急于报仇。他知道老师不爱管这种事,可是他相信这回必定行,他是大伙计,不比那些毛孩子;再说,人家在庙会上点名叫阵,沙老师还能丢这个脸吗?
“三胜,”沙子龙正在床上看着本《封神榜》,“有事吗?”
“栽了跟头!”
王三胜心中不平,他得激动老师:“姓孙的一个老头儿,门外等着老师呢;把我的枪,枪,打掉了两次!”他知道“枪”字在老师心中有多大分量。
客人进来,沙子龙在外间屋等着呢。彼此拱手坐下,他叫三胜去泡茶。三胜希望两个老人立刻交手,可是不能不沏茶去。孙老者没话讲,用深藏着的眼睛打量沙子龙。沙子龙很客气:“要是三胜得罪了你,不用理他,年纪还轻。”
“教徒弟不易!”孙老者说。
“我没收过徒弟。走吧,这个水不开!茶馆去喝,喝饿了就吃。”沙子龙从桌子上拿起缎子褡裢,一头装着鼻烟壶,一头装着点钱,挂在腰带上。
“我来为领教领教枪法。”
“五虎断魂枪?”沙子龙笑了:“早忘干净了!早忘干净了!告诉你,在我这儿住几天,咱们各处逛逛,临走,多少送点盘缠。”
“教给我那套枪!”孙老者抱了抱拳。
沙子龙下了台阶,也抱着拳:“孙老者,说真的吧,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
“不传?”
“不传!”
孙老者的胡子嘴动了半天,没说出什么来。到屋里抄起蓝布大衫:“打搅了,再会!”沙子龙把客人送到小门,然后回到屋中,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
王三胜和小顺们都不敢再到土地庙去卖艺,大家谁也不再为沙子龙吹腾。“神枪沙子龙”慢慢似乎被人们忘了。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孙老者为了见到沙子龙而打败王三胜,目的是希望能学习并且弘扬五虎断魂枪法。
B.沙子龙明知枪与枪法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却依然保留,表明了他内心的不甘。
C.门外“不同面色的人”的入侵,既交代了时代背景,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D.孙老者为学艺而尽情表演,但沙子龙不为所动,只是表面上奉承而内心已分高下。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简明交代沙子龙“镖局改客栈”的事实,横空而来,十分突兀,巧设悬念,充分激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B.沙子龙凭这条枪和这套枪法纵横西北二十年,博得无敌手的“神枪沙子龙”称号,这与当前尴尬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
C.王三胜和小顺们因不敢去卖艺而迁怒于沙子龙,沙子龙真的就此被人们忘记,这些情节揭示了国民灵魂的麻木与冷酷。
D.孙老者要领教枪法,沙子龙要陪孙老者吃饭,用简洁的对话塑造出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的情感评判。
(3)小说两次写到沙子龙在夜晚“关上小门”,独自练枪的情景。这样安排行文有什么效果?
(4)小说以“断魂枪”命名,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组卷:6引用:1难度:0.7
二、古代诗文阅读(4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贞观十一年十月,安州都督吴王恪数出畋猎,颇损居人,侍御史柳范奏弹之。丁丑,恪坐免官,削户三百。上曰:“长史权万纪事吾儿,不能匡正,罪当死。”柳范曰:“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止畋猎,岂得独罪万纪!”上大怒,拂衣而入。久之,独引范谓曰:“何面折我?”对曰:“陛下仁明,臣不敢不尽愚直。”上悦。
十二年三月,辛亥,著作佐郎邓世隆表请集上文章。上曰:“朕之辞令,有益于民者,史皆书之,足为不朽。若为无益,集之何用!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皆有文集行于世,何救于亡!为人主患无德政,文章何为!”遂不许。丙子,以皇孙生,宴五品以上于东宫。上曰:“贞观之前,从朕经营天下,玄龄之功也。贞观以来,绳愆纠缪,魏征之功也。”皆赐之佩刀。
上谓征曰:“朕政事何如往年?”对曰:“威德所加,比贞观之初则远矣;人悦服则不逮也。”上曰:“远方畏威慕德,故来服;若其不逮,何以致之?”对曰:“陛下往以未治为忧,故德义日新;今以既治为安,故不逮。”上曰:“今所为,犹往年也,何以异?”对曰:“陛下贞观之初,恐人不谏,常导之使言,中间悦而从之。今则不然,虽勉从之,犹有难色。所以异也。”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云:‘赏太厚。’陛下云:‘朕即位以来,未有谏者,故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司户柳雄妄诉隋资,陛下欲诛之,纳戴胄之谏而止。是悦而从之也。近皇甫德参上书谏修洛阳宫,陛下恚之,虽以臣言而罢,勉从之也。”上曰:“非公不能及此,人苦不自知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有删改)(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吴王恪数出畋猎 数:计数计划 B.岂得独罪万纪 罪:治罪处罚 C.邓世隆表请集上文章 表:上表上奏 D.绳愆纠缪,魏征之功也 愆:罪行错误
其事A可闻B欤C对曰D陛下E昔F欲G杀H元律师I孙伏伽J以K为L法M不N当O死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十一年”与“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都运用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始于汉武帝,遇“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重大事件,君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B.削户,削减官员们曾经被封赏的户数以示惩戒。古代封赏有千户侯、万户侯的说法,一般是诸侯、功臣,他们都有自己的领地或食邑。
C.“十二年三月,辛亥”中的“辛亥”是与“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与妻书》)中的“辛未”一样,都是用干支法来纪年的。
D.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借指太子本人。太子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多由嫡长子担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在儿子打猎损害百姓利益被柳范弹劾后,迁怒于侍奉、教导儿子的长史,柳范责问为何不处罚房玄龄,当面冒犯太宗。
B.太宗善辨臣子进言对德政的作用,所以悦柳范而拒邓世隆,他对自己的言辞也有认识,有益的将会记入史书,无益的不劳文集。
C.魏征认为,太宗厚礼封赏孙伏伽可以引导臣子进谏;太宗接受了他人谏言,没有处死虚报资历的司户柳雄是乐于听谏的表现。
D.太宗在孙子的宴会上不忘向魏征询问意见,魏征认为贞观之后,臣子虽然顺从太宗勉强进言,但是脸上已经有为难的神色。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远方畏威慕德,故来服;若其不逮,何以致之?
②陛下恚之,虽以臣言而罢,勉从之也组卷:0引用:2难度:0.6
(二)文言基础知识(本题共4小题,12分)
-
4.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用法与“房玄龄事陛下”的“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9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32年来,王继才夫妇昼夜交替,周而复始,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开山岛上如期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两个人的五星红旗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和意志,更饱含了他们对祖国深沉的爱。“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开山岛虽小,却是祖国的东门,你不守我不守,谁守?”这朴质无华的话,正是他们夫妻多年勇于担当、默默奉献的动力所在,高尚的家国情怀,不是靠空喊口号,而是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行动说话。他们吃尽了难以想象的辛苦,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好了别人不想干、干不好的工作。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怨无悔,什么是①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王继才夫妇守卫开山岛,能持之以恒坚持32年,实属不易,克服无水无电、缺医少药、寂寞无助等,更不容易。这不仅要接受生理、心理上的考验,更加严酷的考验是:犯罪分子将这个人迹罕至的荒岛当作难得的“风水宝地”和“避风港”,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也好,②
(1)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语句写在横线上。组卷:7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下班的“最美快递员”汪勇,用生命践行诺言的“英雄父子兵”张从顺、张子权,一生为国铸核盾的“中国核司令”程开甲……我们感动于他们心中无我的境界。
这也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我们喜欢街舞的自由与释放,我们喜欢生活的随性之乐,我们不断地制造着“小确幸”与“仪式感”……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想要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
“BEST合作体”学校团委将组织以“心中无我与心中有我”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0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