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检测卷生物(十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全国东部)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人体小肠壁神经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组卷:12引用:5难度:0.9 -
2.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下列各项生理过程可以发生在这个液体环境中的是( )
组卷:11引用:8难度:0.9 -
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45引用:1难度:0.9 -
4.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1引用:6难度:0.7 -
5.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组卷:533引用:56难度:0.9 -
6.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组卷:201引用:134难度:0.7 -
7.如图是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34引用:1难度:0.9 -
8.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的Na+溶液,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组卷:796引用:128难度:0.9 -
9.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14引用:3难度:0.7 -
10.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组卷:198引用:113难度:0.9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
30.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效应T细胞可以来自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的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①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
②细胞免疫引起的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组卷:41引用:2难度:0.5 -
31.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玉米须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为了研究玉米须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以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50只、玉米须制剂的生理盐水溶液、链脲佐菌素(STZ)、生理盐水、血糖测定仪等.(注:①大鼠全部用于实验,实验过程中全部存活;②STZ是一种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③溶解STZ的枸橼酸盐溶液起缓冲作用)
实验一: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
(1)随机取40只大鼠,禁食12h后,随机均分成A、B两组,在A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含适宜浓度的STZ的枸橼酸盐溶液,在B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
(2)注射48h后,凡血糖浓度高于13mmol•L-1,出现尿糖,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为糖尿病大鼠模型.
实验二:检验玉米须的降血糖效果
(1)将实验一剩余的10只大鼠作为甲组,将制备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均分成乙、丙两组.
(2)
(3)对丙组每只大鼠灌喂玉米须制剂的生理盐水溶液2mL•d-1,连续灌喂4 周;对甲组和乙组的每只大鼠灌喂
(4)4周后,
实验结果: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但未标明组别,则①②③分别对应
玉米须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实验结论:组别 数量 实验开始时,每组大鼠的
平均血糖浓度(mmol•L-1)给药4周后,每组小鼠的
平均血糖浓度(mmol•L-1)① 10 3.85±1.28 3.94±2.20 ② 10 18.62±3.08 10.12±2.65 ③ 10 19.46±3.98 19.00±2.70 组卷:15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