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安徽省合肥五十中东校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 1.默写。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诗经•蒹葭》次章中“
     
     
    ”以蒹葭起兴,用芦苇等景物描绘萧瑟冷落的秋景,渲染凄清的氛围;范仲淹以“
     
     
    ”(《渔家傲•秋思》)借用“衡阳回雁峰”的典故突出塞外秋景的奇异;张岱《湖心亭看雪》中以“
     
     
    ”描绘大雪后一片寂静的场景。
    (2)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对偶的手法阐述生活的哲理。比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
     
     
    ”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表达了词人对人事与自然的哲理思考,展示乐观旷达的情怀。

    组卷:21引用:2难度:0.9
  •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饿过,所以懂得温饱。
    拼过,才更执着收获。
    种了一辈子庄稼,
    现在赶上了好年景,
    禾苗在汗水中抽穗,
    稻麦在农机下归仓。
    珍惜陇亩棵粒,
    心怀天下仓廪。
    你是泥土上的黄牛,
    夕烟下的英雄。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徐淙祥bān奖词(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bān奖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正确的写法是“
     
    ”。
    (3)文中画线句运用
     
    (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年度人物徐淙祥的赞美之情。

    组卷:6引用:2难度:0.5

二、阅读(55分)

  • 7.阅读。
    ㅤㅤ【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ㅤㅤ【乙】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朝,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无从书以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趋百里外
     

    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3)【乙】文“未尝一日去书卷”有力印证【甲】文中宋濂“
     
    ”的特点;【乙】文中“
     
    ”一句从侧面写出宋濂文化造诣深,体现出【甲】文宋濂“卒获有所闻”。(用原文语句填空)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宋濂学有所成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组卷:12引用:2难度:0.5

三、写作(55分)

  • 8.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ㅤㅤ重读朱德写的这段话,它是否又唤醒了你的某些体验?你有没有获得新的认识?萌生新的创意?养成新的习惯?……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感想,也可阐述观点。
    ㅤㅤ要求:(1)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3)不少于600字。

    组卷:11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