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运用(14分)
-
1.国庆长假结束后,学校组织同学们交流自己国庆假期活动的经历以及感受,下面是三个同学的发言,请你阅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一) 10月1号凌晨五时许,我走进广场,A.器宇轩昂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令我感觉分外肃穆。观旗区已经聚集了上千名观看升旗的人,但是秩序井然,大家B.屏息敛声,翘首以待升旗时刻的到来。终于,城楼上吹响升旗号角,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随着一声“正步走”的口令,三军仪仗队和护旗编队,以C.抑扬顿挫的正步步伐走过长安街。六时十一分,伴随着D.振聋发聩的升旗口令,护旗队员和礼兵行礼,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国旗徐徐升至旗杆顶端。晨光熹微,飘扬的国旗与绚丽多彩的鲜花交相辉映,可谓是“旗展五星光日月,_____”。这份记忆,会深深地镌刻在我的生命里,让我由(忠 衷)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和括号内字形选择都正确的一项是A.翘首(qiáo) 镌刻(juān) 忠 B.翘首(qiáo) 镌刻(juàn) 忠 C.翘首(qiào) 镌刻(juàn) 衷 D.翘首(qiáo) 镌刻(juān) 衷
A.器宇轩昂
B.屏息敛声
C.抑扬顿挫
D.振聋发聩
(3)文段结尾处与“旗展五星光日月”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
A.花开四季丽山川
B.花红似火报国心
C.花开满园映神州
D.花团锦簇妆河山
(二) 我认为这个国庆档最值得观看的电影就是《我和我的家乡》。影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最后一课》,这个单元通过拼接老师的记忆,很深刻地对比了过去和现在的变化,体现了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故事的叙述手法十分有特色:①以主角范老师的视角贯穿全片,通过一堂未完成的课堂描绘了一个师者的牵挂,一群学生的成长,一方土地的变迁。作为全片最重要的角色,②范伟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无论是笑点还是泪点,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年轻的范老师和年老的范老师寻找颜料(也是寻找记忆)的桥段里,范伟神色变化信息量极大,师者形象蔚然于屏幕之前,角色弧光清晰可感。
影片之所以动人,首先是这些人物之间的浓厚情感。范老师一生奉献,对讲台的执着近乎于信仰;学生们懂得感恩,每一个过去的细节都能被学生们回忆起。③而这些人物之间的情感牵连所展现的这方土地由贫入富的时代画卷,使主题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范老师究竟来自于哪里,我们不得而知,但对他而言,这一方残破的讲台所在之处就是他的家乡。
④这是他记忆里最美的地方,他用画笔所描绘的颜色,最终在这片土地上化作现实。总而言之,无论是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最后一课》都是我心中的最佳。
(4)对于文段中划线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第①句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介绍了《最后一课》这一单元影片的内容,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影片,初步感受到影片的感染力。
B.文段第②句中用“影帝级的表演”夸张地表现了范伟出色的演技,对他在影片中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赞美。
C.文段第③句将“人物间的情感牵连”比喻成“时代的画卷”,生动地展示出家乡风情的改变巨大,进而深化了主题。
D.文段第④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以“画笔所描绘的颜色”“化作现实”,生动地展示了家乡的美丽,表达出范老师对家乡的热爱。
(5)文段最后一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短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导演对叙事把控
②演员的演绎
③短片所传递的情感
④升华后的扣题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三)在劳动中成长
——陈分初二一班参加学农活动【本报讯】2021年10月2日~6日,______。学农课程从国庆第二天开始,共分为走进农业、走进生活、走进智能化养殖中心、走进渔业、走进爱国主义教育等五个部分。在中国农机院昌平农机实验站的专业教室里,我们学完理论知识后,在老师指导下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豆腐、做饸饹面、做饼干、做馒头、包饺子、钓鱼、挤牛奶、衍纸、做花灯、做微景观……大家都兴致高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豆腐前的磨豆子让人转圈转到头晕;翻地移苗说起来简单,但挑粪一项就让人望而却步;西红柿炒鸡蛋究竟是先放西红柿还是先放蛋?刚做的饸饹面,是不是忘记了筛面的步骤?煮进锅里的饺子怎么样才算熟?男耕女织,我是男生为什么要织布?从开始的信心满满到实践中的手忙脚乱,再到成品出来后的兴高采烈,让人不由感叹。一周的时间远离手机,远离家人,全心投入到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和谐相处,同时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从劳动中找到了快乐,真正把“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落实到了行动上。
经过5天的学农,大家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会了包容,懂得了合作;学会了关心,收获了友谊……这些变化印证了“在劳动中成长”的主题。而家长们由开始担心我们这些孩子离开家庭不会照顾自己,到惊喜地发现我们动手能力增强,能参与到家庭劳动中了,充分感受到了学农的必要性。
本稿记者:奚剑博(6)仔细阅读上面的新闻,把导语部分补充完整。
(7)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的作者是鲁迅,它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出自《呐喊》。
B.《野望》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本诗描绘了秋天的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
C.《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时期的陶弘景。这是作者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描绘了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色。
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则新闻消息,作者毛泽东。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组卷:18引用:1难度:0.5
二、读书•活动(共4分)
-
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选段,完成小题。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1)文段中的“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指的是
(2)请你从加点的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说说这个短语在这次远征中的体现。组卷:127引用:3难度:0.7
三、古诗•古文(共24分)
-
3.古诗默写。
(1)
(2)
(3)
(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青山绿水因为有了动物的加入而显得更有灵性。《三峡》中的“高猿长啸,组卷:7引用:1难度:0.5
五、表达•交流(40分)
-
8.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苏轼不会忘记承天寺的明月,因为它给了自己精神的慰藉;鲁迅不会忘记老师藤野先生,因为他给了自己无私的关怀;傅斯年不会忘记蔡元培先生,因为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份特别的人格魅力……
请以“我不会忘记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记叙和抒情相结合;②有形象具体的细节描写;③600字以上;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组卷:17引用:7难度:0.5 -
9.作文。
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记叙和抒情相结合;②有形象具体的细节描写;③600字以上;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组卷:10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