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高三(下)开学语文试卷(3月份)

发布:2024/12/22 12: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以武侠文学为原型,融舞蹈化的武术技击表演与戏剧化、模式化的叙事情节为一体的类型影片。中国武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舞蹈艺术的神韵,中国武侠电影在汲取武术的外在形态和神韵的过程中,形成了武打动作的舞蹈化风格,生龙活虎的武术技击在银幕上便演变为一种优美动人的武术之舞。由于武术打斗在电影中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奇观,所以,我们把它称为银幕上的“武舞”,即武术之舞。
    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动作表演。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打斗、单纯的视觉奇观,而是武打与剧情、与情景、与人物性格的相互交融。中国武术进入电影之后,演变为一种以艺术表演为主、击打对方为辅的武术之舞。观众在欣赏一场技艺精湛的动作搏击时,实际上看到的是一场在“影像舞台”上展开的武舞表演。
          中国武侠电影在它极具表演性的武术对打和曲折委婉的故事情节中,隐含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式的文化伦理,这是支撑整个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包括武侠电影中的人物所归附的不同武术门派,所采用的各种剑术、拳法,其实都带有特定的伦理色彩,都会与武侠道义和社会道德相联系。作为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刀剑的选择与使用同样具有艺术的表述功能与文化意义。    山东中学联盟中国武侠电影在人物性格的创作上,严格依循着善恶分明、忠奸立判的美学原则,并通过善与恶的尖锐对立,美与丑的鲜明映照来建立影片的叙事体系和价值体系。由此,中国的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以英雄义士为主体的善的形象和以奸臣贼子为主体的恶的形象。同时武侠电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报主”与“尽孝”的叙事母题、“家族为本”的武林道义、“义非侠不立”的精神取向和“善恶有报”的世俗伦理等,建立了武侠电影特定的伦理构架。
          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注重武德的电影作品,特别是对暴力的表现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其中包括暴力的喜剧化、舞蹈化、诗意化等消解暴力的有效方式。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武侠动作片的“国际化”正在改变世界电影中暴力影像的存在方式。
          事实证明:武侠电影所蕴藏的商业潜力,已经成为电影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的武侠电影因其无可比拟的武艺和神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界电影界的青睐,从而使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国际化进程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摘编自贾磊磊《武舞神话:中国武侠电影及其文化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打斗是高度艺术化、程式化的动作表演,人们称其为“武舞”。
    B.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将武打与剧情、情景和人物性格相互交融,以艺术表演为主。
    C.中国武侠电影中隐含的文化伦理是支撑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武侠道义和社会道德色彩浓厚。
    D.中国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从而也影响了武侠电影的叙事和价值体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中国武侠电影的“武舞”和文化精神两个角度展开论述,侧重阐释文化精神一面。
    B.前两段在阐释武舞表演时,先介绍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概念,以此引出了对于“武舞”的分析。
    C.文章后四段从四个方面对中国武侠电影中蕴含的文化精神进行了论述,说理清晰。
    D.文章指出中国武侠电影塑造人物遵循一定原则。并注重武德,是为了证明武侠电影有文化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打斗和现实中的武术打斗是不同的,因为它融入了舞蹈元素,是优美动人的。
    B.中国武侠电影的很多元素都具有文化性,电影中的武术门派设定、剑术、拳法,甚至“主题道具”都有特定含义。
    C.中国武侠电影对暴力的表现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中国武侠动作片的“国际化”改变了世界电影的存在方式。
    D.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术对打及故事情节等渗透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其中特别注重对世俗伦理观念的阐释。

    组卷:6引用:10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预定方案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人类探月历史60年来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战取得圆满胜利。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嫦娥五号探测器经历了发射入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再入回收11个阶段,历时23天,圆满完成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的重大任务。
          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嫦娥五号探测器多次刷新了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高度,还连续实现中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
          不仅如此,嫦娥五号完成的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动作,更是世界首次,增添了世界探月历史的新纪录。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20年12月17日文章《六战六捷!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
          材料二:
          央视新闻12月18日消息,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一张旧报纸,也在网上火了!这份2005年的《科学发现报》写着:“3年内,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月球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15年后回首,人们发现,正是在2020年,嫦娥五号奔向月球,开始实施采集月壤样品的任务。不少网友赞叹:“中国精准完成了计划中的每一步!15年前各国探月计划,只有中国实现了。”
          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师顾问叶培建见证参与了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一路走来,在他看来,这代表着中国航天人20年来的追求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实现了我们的承诺。我们没吹牛!”
          中国航天人说我们没吹牛,网友由衷表示:必须的!
    (摘编自澎湃新闻2020年12月18日文章《嫦娥五号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一张15年前的旧报纸火了》)      材料三:
          据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介绍,为了实现轨道器与上升器“抓得住,抱得紧,转得稳”的既定目标,研究团队曾广泛调研了国内外对接机构的设计。共开展了4种对接方案设计和9种转移方案设计,上升器“推”、轨道器“移”、返回器“拉”各3种,通过多轮方案比较及关键技术攻关,最终确定采用“抱爪式对接机构”,通过增加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实现对接与自动转移功能的一体化。这种设计理念世界首创,对接精度达到毫米级。
          12月6日,轨道器与上升器在环月轨道上交会对接,按计划在21秒内完成,1秒捕获,10秒校正,10秒锁紧,分秒不差,此后顺利完成样品转移交接。“为保证任务顺利完成,我们做了35项故障预案,结果一项都没有用上,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嫦娥五号对接与样品转移分系统副主任师刘仲高兴地说。
    “天上一分钟,地上十年功。”对接、转移,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很复杂。成功的背后是研制团队661次对接和518次样品转移试验。
    (摘编自新华社2020年12月18日《嫦娥五号背后的故事:三十五项故障预案一项都没用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经历11个阶段,历时23天完成。
    B.嫦娥五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三步,它的成功标志着三步走的圆满收官。
    C.嫦娥五号完成的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动作属我国首创,在世界探月史上也从未有过。
    D.图片将15年前中国探月计划与世界各国的探月计划进行对照,时至今日,只有中国实现了计划。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是12月17日对嫦娥五号返回器完成任务、成功返回的迅速及时的报道,体现了新闻“时效性”特点。
    B.材料二独特的题目、醒目的图片,网友的热评吸引读者,具体生动,视角新颖,体现了新闻“可读性”特点。
    C.材料三通过讲述嫦娥五号对接成功背后的研发故事,着力反映研究团队身上表现出来的科学研究精神。
    D.仅用21秒,嫦娥五号就完成了轨道器与返回器在环月轨道上的交会对接,并顺利完成样品转移交接。
    (3)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的成功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组卷:1引用:3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无有一笔不珍重
    周华城
          ①那日在家煮面,看到碗底有个字:全。
          ②从前的碗,比现在的有趣。它们会记住主人的名字。村庄摆宴席时,会有男人担着箩筐挨家挨户借碗,宴罢,又有女人围坐一处,一边洗碗,一边大声说笑。然后,各家的碗会按照碗底的字号,准确地回到各家。
          ③童年的记忆中,曾见父亲用一枚钉子、一把锤子,叮叮当当敲着,在碗底凿一个字。那是家里新添置了碗具。父亲的神情认真而郑重。仔细观察凿在碗底的字,发现其与现在电脑屏幕上的字近似--都由点构成。数了一下,那个“全”字,一共有48个点。
          ④父亲现在很少写字。从前父亲提笔写字,一是为村人写信,二是“号”农具,三是过年写春联。春联现已不写,信更是少见,唯大大小小的箩筐、风车、打稻机、竹簟、犁具上,还时常能见到父亲的字迹。
          ⑤打稻机上写的是:“颗粒归仓”“五谷丰登”“一九八六年,周全仔办”。风车上写的是:“去浮存实”“公元一九九〇年办”。
          ⑥父亲上到高中,毛笔字写得不错,至少比我好很多,不仅给自家“号”字,村里乡邻新置办了农具,也会请父亲去帮忙“号”字。乡人对于农具的态度是很珍重的,一席竹簟,一只箩筐,一条扁担,也都会“号”上字,写上某某年春或秋,某某某办。每每此时,总见父亲一笔一画,郑重其事,似乎生怕哪里一不小心写错。
          ⑦我把农具上父亲的字迹拍了照,发在朋友圈中。结果,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总徐老师看见父亲的字就说很喜欢,要向父亲讨一幅字。我在乡下住着,想起一首诗来:“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特别喜欢诗中意境。父亲握惯锄柄的手,又拿起毛笔,第一次在很好的宣纸上写字。他就认认真真地写了这首诗的后两句。
          ⑧隔日,给徐老师寄出。没几天,徐老师收到,又回寄了两包日照的春茶。父亲当然是开心极了。
          ⑨现在大家很少写字了。前天,我去餐馆吃饭,服务员太忙,半天没有过来招呼,我便拿起点菜笺,一边翻菜谱,一边写菜单。闲着也是闲着,就写出了一点挥洒笔墨的味道。结果,一不小心,把菜点多了。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若是餐馆在每张桌上备好笔墨(钢笔也行,当然最好还得是毛笔),由客人自写菜单,那一定会很有意思。现在,人们用多了电脑,写字的机会反而难得。餐馆用平板电脑点菜,我看并非什么创举,让客人回归原始,用笔墨写字点菜,才算有意思。
          ⑩2016年8月,我和一帮朋友重走日本匠心之路,有一天,在京都一家很有名的日料店用餐。那一顿饭,花样丰富,品目繁多,大家吃得极有滋味。饭毕,我们便想着跟店家要一份菜单,留作纪念。服务生答应着,退出去了。等到我们离开的时候,服务生与老板候在门边,给每个出门的客人奉上一个小信封,里面装着的,居然是店老板亲自用毛笔手写之后,又复印的一份菜单。菜单上,每一道菜,哪怕小至凉菜,其食材与制法,也一笔一画写得清清楚楚,虽是日文也可以看懂。老板在门边相送,给每一位客人鞠躬,那细致与珍重的神情,令人十分感动。
    ⑪前些天,在家帮着父亲整理农具,我看到农具上父亲的字迹,历数十年光阴而依旧鲜明。那一笔一画的字迹里,无有一笔不是珍重的态度,我又想到父亲对待土地、对待庄稼,也无有一日不是珍重的态度,不禁在心中生出一种敬意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在家煮面,看到碗底有个字:全”开头,引出了下文对“村民借碗”与“父亲凿字”的往事追忆。
    B.原文多处提到人们很少动笔写字,究其原因时代的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都对写字产生了冲击。
    C.文章多用短句,语言平实浅易,情感饱满深沉,引用诗句增添传统文化内涵,第②段运用比喻手法使行文生动。
    D.文章写日本京都日料店老板亲自用毛笔一笔一画写菜单,并鞠躬相送每一位客人,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了主题。
    (2)请从“形散神聚”的角度鉴赏这篇散文。
    (3)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珍重”的含意,以及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感态度。

    组卷:14引用:3难度:0.5

  • 9.下面是关于利用智能地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一段报道。请依次概括出预防过程中的四个关键步骤,每个步骤不超过7个字。
    英国科研人员使用一种新颖的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智能地毯。通过监控在地毯上行走者的步伐,地毯可以在老人即将摔倒时发出提示音,从而避免摔伤事故发生。地毯里的塑料光学纤维就是奥妙所在。只要有人踏上地毯,地毯里的光学纤维就会弯曲、实时记录下踩踏者的行走模式,然后地毯边缘的微型电子传感器就把记录下的信息传送给连接的电脑,电脑会自动分析这些信息,显示出踩踏者的足迹,同时识别其行走过程中的细小变化,以此判断其是否会突然跌倒。
     
       ②
     

     
       ④
     

    组卷:12引用:9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种叫苍鹭的鸟,它的捕食方法很奇特,每当它肚子饿的时候,就会先捉一些小虫投放到水里,引来一些鱼,但它并不急于捕捉,而是等鱼儿扎成堆之后,只吃一些游过它身边的鱼,吃饱后便会静悄悄地飞走,不留一点痕迹,因为苍鹭不想让鱼儿留意到自己,以便于以后更好地捉鱼。科学家们也曾做过苍鹭的实验:把一只喂饱了的苍鹭放在一个永池里,并放许多小鱼在里面,苍鹭会想方设法地离开。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4引用:5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