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二诊试卷

发布:2024/7/28 8:0:9

一、(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人工制墨是我国古代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艺,对后世影响较大。下列制墨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187引用:10难度:0.8
  • 2.我国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00引用:6难度:0.8
  • 3.2021年3月22日是第29届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64引用:2难度:0.5
  • 4.化学用语是独特的化学语言,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Ca+2


    组卷:93引用:8难度:0.6
  • 5.脱氧剂常用于食品保鲜,如表是两种铁系脱氧剂的成分:
    铁系脱氧剂 成分
    铁粉、二氧化硅、氯化钠、活性炭、水
    铁粉、氯化钠、氯化钙、亚硫酸钠、活性炭
    下列各成分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

    组卷:62引用:5难度:0.7
  • 6.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用于制作导线
    B 乙醇能够燃烧放出热量 用作燃料
    C 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用于金属除锈
    D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 用于加工坚硬的物件

    组卷:109引用:7难度:0.6

四、(本题包含2个小题,共15分)

  • 18.航母驱动是利用齿轮传动原理,能有效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如图中每个齿轮代表一种物质,齿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可实现六种物质间的依次转化。已知:甲~己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可用于制造玻璃、洗涤剂,乙、丙是同一类别的物质,丙为蓝色沉淀,通常情况下丁为液体,已为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乙的俗名为
     
    。丙→丁的化学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已→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3)保持各物质和位置均不变,齿轮
     
    (填“能”或“不能”)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实现物质间的依次转化。
    (4)利用废旧机械齿轮(铜锌合金)回收Cu单质和制取ZnCl2的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

    ①固体C是
     
    ,步骤Ⅲ中加入过量锌的目的是
     

    ②A~D中含Cu、Zn元素的是
     

    组卷:40引用:1难度:0.5

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

  • 19.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提出问题】采用互滴法,使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酸反应的现象一样吗?
    【设计与实验】
    (1)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pH值分别为9和12,则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更
     
    (填“强”或“弱”)。
    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操作和现象如表:
    序号 操作 现象
    实验① 碳酸氢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 立刻产生气泡
    实验② 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 立刻产生气泡
    实验③ 盐酸逐滴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立刻产生气泡
    实验④ 盐酸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 滴加一会后才有气泡产生
    并利用手持传感器测定反应中溶液pH变化,四个实验的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2)图4表示的实验是
     
    (填表格中的实验序号)。
    (3)比较图3与图2发现:图3中的阴影部分与图2叠合后,图象基本重合。则图3中的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以,盐酸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要滴加一会后才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4)比较图1与图3发现:不同的操作有不同现象,试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反思与应用】
    (5)从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只用稀盐酸来鉴别一瓶溶液是氢氧化钠还是碳酸钠时,应如何操作?
     

    【拓展延伸】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5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原理如下:NaCl+CO2+NH3+H2O═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CO2↑+H2O。

    实验操作如图:
    ①关闭K1,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K1通入CO2
    ②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③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未记录 15.3 13.7 11.9 10.6 10.6
    (6)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7)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
     
    ,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
     

    (8)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NaHCO3固体的分解率
     
    (已分解的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请写出计算过程。若加热前NaHCO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上述计算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组卷:321引用:2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