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绵阳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
发布:2024/10/31 12: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登泰山记》)这篇游记散文是写实,但经过了作者精心的艺术处理和加工。文章的艺术特色,很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作者紧紧围绕着“寒冬”来描绘,并且贯穿始终。开始时,自京都乘风雪,点出了“风雪”二字,接着便步步深化。登山时“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到达山顶时“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观日出时“大风扬积雪击面”;游览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雪与人膝齐”。这些文字直接描写风雪,用来显示时令的特征,从艺术处理的角度看,这并不困难。精妙的是,作者借助于描写对象来显示寒冬的景象。例如日出前,山峰“白若樗蒱”,山本来是青色的,现在却白如樗蒱,当然是积雪覆盖所致,于是,严冬的特征被点染出来了。“绛皓驳色”,山峰蒙雪,当然是白的了,这样,时令的特征又被点染出来了。在文章中,不仅有时令特征,而且有地点特征。作者所写的树木、石头等,都很切合泰山的景物特征,至于泰山日出,就更有特点了,这是在别的地方所不能见到的。
其次,繁简得宜,详略得当。出京都的一路风雪,一笔带过,然后,马上深入到文章的中心。观日出,是重点,因而笔重墨多,其余的,就稍作勾勒和点染;写泰山的树木、石头,用墨更少,两三字就交代完毕,只要说明清楚就行,没有枝蔓。作者既做到有繁有简,更做到繁中有简、详中有略。例如写日出的情景是详细的,但是,具体的每一句,又是简明的,只用几个字就描述了某一具体的形象。在繁复中求简略,又在简略中求生动,这是姚鼐散文的风格,也反映出桐城派这个文学流派的风格特征。
——节选自《古文鉴赏辞典•登泰山记》 材料二:
在现代学术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视为文学流派。这固然不错,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称,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誉。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不尽然。桐城派从清初产生,延续有清一代,至民国依然余波不断,这三百年基业,显然不是单凭文章就可以支撑。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难发现,它并非单纯的文派,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艺术等诸多领域,皆成就斐然。
纵观桐城派三百年发展历程,不仅诞生了方苞、方观承、陈用光、邓廷桢、姚莹、曾国藩、郭嵩焘等朝廷大员,在禁烟、禁酒、治河、戍边、保疆、治军、通商、洋务等各个方面卓有建树;也涌现出郭嵩焘、黎庶昌和薛福成等出使欧洲的一流外交家,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并孕育出姚鼐、吴德旋、曾国藩、祁寯藻、张裕钊等人的书法碑帖艺术,与桐城文章交相辉映。同时,桐城派人物几乎都有丰富的教育经历,从翰林院教习,到省级学政,再到书院山长,可谓人才辈出,泽被深远。有鉴于此,桐城派实际是一个真正的文化流派。在众多流派成员之间,虽然跨越地域时空限制,但都遵循着大致相近的学术理念、价值追求与精神祈向,彼此声气相通,薪火相传,形成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从桐城派的生成历史来看,三百年一以贯之的是古文辞章与经世济民,而连接辞章与经世的理念是义法。义法最早是经史之学的通行概念,后来方苞把它引入辞章,开创古文义法。简单地讲,“义法”,“义”就是言有物,“法”就是言有序,两者相合而成文。其所言之物,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源自现实,寄托经世济民之宏愿;所序之文,也并非辞藻堆砌,而是字里行间流贯生命之气。义法既是格律与神气之统一,也是德行与辞章之统一,还是立言与立功之统一。后来刘大櫆发展了义法理论,强调文人之能事,通过字句、音节来体悟文章的神气,在吟咏唱叹之间荡涤灵府,在吞吐俯仰之际贯通古今。姚鼐在方、刘基础上,吸收乾嘉汉学考据之法,与义理、辞章相融合,义理以尽性,考据以穷理,辞章发其奥蕴,最终实现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此三合一之论,既欲合真善美而为一,又欲合儒林、道学与文苑而为一,体现了姚鼐“道与艺合”“天与人一”的文章至境论。曾国藩绍述姚氏,在义理、考据、辞章之外,增加了经济之学,经济在孔门乃政事之科。在四者之中,曾国藩虽重义理,坚守桐城派一贯之立场,但更强调经世济民才是思想的基础,如此一来,曾国藩挈揽众长,其文经史百家,其学思辨融通,其事经国济民,通达宏阔,中兴桐城,开辟新境。晚清民国,严复、林纾以桐城之文,翻译西文、西学,启蒙民智,他们与无数仁人志士合力,共同促进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现代的转化。可以说,桐城派三百年历史,延续几代人,弟子门人逾千,大体都遵循相近的价值理念,把辞章学术与立身相结合,把个体命运与时代家国相联结,与时俱进,淑世牖民。
——节选自任雪山《作为传统文化共同体的桐城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泰山记》最精妙之处在于全文紧扣“寒冬”,不仅直接描写风雪,还借助于描写对象来显示寒冬的景象。
B.姚鼐散文的风格是在繁复中求简略,又在简略中求生动,这也是桐城派中许多作家的风格特征。
C.在现代学术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视为文学流派;从历史发展过程看,桐城派形成了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
D.姚鼐实现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曾国藩强调经世济民,严复、林纾启蒙民智,表现了文化人的担当。
(2)根据材料,下列对姚鼐文章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泰山记》是姚鼐的代表作品,也是最能代表桐城派语言简洁风格的作品之一。
B.姚鼐不仅在散文创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书法碑帖艺术上也是卓有成就。
C.姚鼐实现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体现其“道与艺合”“天与人一”的文章至境论。
D.曾国藩深受姚鼐思想的影响,所以坚守桐城派立场,最终中兴桐城,开辟新境。
(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A.曾国藩把桐城派推向全国,曾门弟子又承续大业,延展铺扬,声势赫奕。
B.邓廷桢任安徽巡抚时,援引梅曾亮、管同、宋翔凤等桐城派成员入幕府,参赞政务。
C.姚鼐强调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实质是让传统古文更有效地为封建统治者服务。
D.姚鼐接续前贤,培育弟子门人,编纂《古文辞类纂》,为桐城派开疆辟土。
(4)“义理、考据与辞章”中的“考据”(客观考证)是如何在《登泰山记》中得到体现的?
(5)姚鼐被认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其理由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组卷:5引用:4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金刚川上英雄桥
王顺秀
金刚川水刺骨寒,英雄架桥歌声喧;
炸弹刚落铁锤起,浪里打桩只等闲;
炸不垮,冲不断,满载胜利奔向前。
…… 金刚川是朝鲜半岛北汉江的支流,湍急的河水像一条白色的巨蟒,把我军东线阵地的前沿和后方,从东到西截然割开。
1953年初春,河面刚开始解冻,激流举起巨大的冰排,凶猛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发出吓人的巨响,加上敌炮轰击的气浪,震得这两山对峙的峡谷像马上要倾倒进河里似的。河中不时升起爆炸的水柱,冰块和弹片在岸边尖声呼啸。
“你们工兵连要在这儿架起一座桥,明晚便要通车!”参谋长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问我们,“有什么困难吗?”
“没有!”
参谋长冲我们笑了笑:“困难不是没有,而是很多。这是一场复杂的战斗,不仅要和严寒、激流斗争,还要和敌人的飞机大炮搏斗;不仅要有压倒一切敌人的勇敢和毅力,而且要有战胜敌人阴谋诡计的智谋……”
当天下午,架桥。
河水冰冷刺骨,水深没过腰际,寒气逼得人透不过气来;身上由红变紫,由紫变青,很快就麻木得失去知觉。
为了保持体力,一半人在岸上休息取暖;一半人在河里操作,每小时轮换一次。起初还不错,后来河里的同志总拖延着不肯上岸,岸上的人等不得换班也跳下水,火堆边的人越来越少,弄得干部们不得不一个个往岸上推,甚至下命令。可是你把这个推上岸,那个又溜下河去……
一天一夜,一座低水位桥在晚霞闪烁的金刚川上站了起来。
谁知就在这时,4架“油挑子”(敌人轰炸机)从西南方向窜来,接着便是震耳的爆炸声。桥被炸断了。
“是不是请示师里推迟出车时间?”
副连长的话刚说完,就听到后边公路上响起马达声,汽车一辆接一辆直向桥头驶来。从汽车上跳下个干部,张嘴就嚷:“咋搞的!看今晚炮弹怎么送上去。”
“说得倒轻巧,大桥又不是玩具,可以揣在口袋里,谁敢保准不炸坏?”我没好气地顶了他一句。他好像没听见,转身指挥着汽车隐蔽在山沟里。
我们也开始了紧张的修复工作。
在忙碌的人群中,我忽然发现有几个不认识的战士也在扛木料。便问道:“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汽车司机。”
“啊,不成,这里有我们,你们出了事谁去送弹药?”
“不行!修桥也叫你们包了,可支援前线是大家的责任。”听到声音我扭头看,正是方才那位干部,想起刚才对他的态度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桥修复已经是后半夜。望着满载弹药的车辆源源不断地从桥上开过,心里感到无比的轻松。
前线战斗激烈地进行着,敌人为了破坏我们的运输线,每隔十几分钟就向大桥猛轰一次。尽管战士们奋不顾身地抢修,但运输还是时常中断。副连长整天蹲在桥头望着河水出神,连饭都不顾得吃。
这天,我吃过晚饭,路过三班,便走了进去。
“指导员,你说能不能在渡口上多架几座桥,敌人炸毁这个,还有那个。”周光田扬着头问我。
“好是好,那得费多大工夫,我想了很久,若是能修一座叫敌人看不见的桥,那该多好。”李朝元慢吞吞地说。
“看不见?桥哪有看不见的,除非不修。”周光田摇着头说。“你真是,光长个子不长心眼,桥修在水底下,不就看不见了吗?”“这办法不错,倒可以试试看。”“水里修桥,没听说过?”……
我回到连部,已是深夜。推门的声音惊动了伏在桌边睡觉的副连长,“什么?桥又炸断了?”
我笑了笑说:“你真是做梦也想着桥。”接着便把三班的争论告诉了他。他凝神地听完,如获至宝地把脑袋一拍。
“对!修一座叫敌人看不见的桥呗!”说着他在纸上嚓嚓地画起草图来。河边又沸腾起来。
通讯员小倪那清脆的嗓音,高声领唱四川号子:
志愿军哪!嗨哟!智谋高哪!嗨哟!水下架桥!呀歪子哟!.气死美国佬!呀哟!…
“小倪,有你封家信!”连长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卷报纸和不少信件。小倪正专心看家信,我和连长走过去。“小倪,又是你妈催着要立功喜报了吧?”
“嗯!指导员,我妈见到了黄妈妈。”他兴奋地把信交给我。原来他妈参加了四川省中江县的军属代表大会,会上见到了黄继光的母亲。信末嘱咐小倪热爱朝鲜人民,努力工作,向黄继光学习。我向战士们宣读了这封信。大个子周光田拍着小倪的肩膀说:“啃!我看咱小倪也快当英雄了。”说得小倪满脸绯红,夺过信钻出人群,又去扛木料了。
“敌人打炮了,赶快卧倒!”“通讯员负伤了!”
小倪全身紧紧地俯卧在桥桁上,头部鲜血直流,卫生员忙着给他包扎。“伤势怎么样?”我问着,吩咐卫生员把他抬到后面去。
“指导员!桥没修好,我死也不离开,人家黄继光能舍身堵枪眼,咱这点伤难道就要退下战斗吗?”
“只准在岸上干轻活,不准下水作业。”
天还没黑,水下桥架设成功了。桥面离水面约30公分,我们的汽车、大炮就像长上了翅膀,乘风破浪在水面上飞来飞去。“油挑子”急得在天上瞎哼哼,可就是发现不了目标。战士们看着自己的创造,你一言,我一语,马上编成个快板:
咱们工兵双手巧,天大困难吓不倒,英雄修起水下桥,气死美国“油挑子”;桥上水,水下桥,上下都是水,车在水上跑。
(作者当时任一八〇师工兵连政指)(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水冰冷,水深没过腰际,寒气逼人,可我们的战士这个被推上岸,“那个又溜下河去……”足见我们的战士深知这座桥对前线战事的意义。
B.“我”没好气的一句,“说得倒轻巧,大桥又不是玩具,可以揣在口袋里,谁敢保准不炸坏?”表现了“我”听了“干部”说的话后心生怨气。
C.“这办法不错,倒可以试试看”“水里修桥,没听说过?”三班战士们讨论的话,给副连长带来了灵感,从而决定修一座水下桥。
D.战争中的一封家信使小倪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我”借机向战士们宣读家信,也是为了鼓励大家,向黄继光同志学习,保家卫国。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了寒冷的天气、凶险的地势、湍急的水流以及敌人不时轰击的炮火等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与顽强。
B.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点面结合等手法,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志愿军战士群体形象。
C.小说开头的诗歌、文中具有地域色彩的“四川号子”和结尾处的“快板书”,使小说的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严谨,艺术性更强。
D.“我们的汽车、大炮就像长上了翅膀,乘风破浪在水面上飞来飞去。”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士们轻松愉悦的心情。
(3)作品是如何叙述志愿军“修桥”这件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小说在波澜壮阔的背景下选取战争中的一个场景,体现了志愿军战士身上怎样的精神?请结合全文分析。组卷:19引用:9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暖手宝是以电池供能的、可持续对外传热的电子产品,因便于携带深受消费者青睐。①,有些暖手宝存在安全隐患,对其质量予以完全信赖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某市市场监管局曾对暖手宝类产品进行质量抽查,共采集样品40批次,其中有7批次不合格。根据抽查结果,②:一是标识说明不规范,如产品信息不全等;二是常温下有效输出容量未达标;三是自由跌落测试不合格。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暖手宝时,应查看铭牌,挑选有注册商标并标明了正规生产厂家的产品。
要特别注意的是,暖手宝最怕跌落。一旦跌落,③,而没了外壳的保护,电池和线路就会裸露出来,极易出现电池受到挤压、短路等情况,甚至会起火爆炸。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组卷:17引用:6难度:0.9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常常用“先生”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
2022年,市教育局开展了“寻找‘教育大先生’”推选活动。你心目中的“教育大先生”是什么模样的?你遇见过“教育大先生”吗?
结合材料,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或阐述你对“教育大先生”的理解,或记叙你所遇见的“教育大先生”。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组卷:5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