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高二(上)模块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起伏,占据了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这里有50多座海拔超过了7200米的高山,其中10座在8000米以上,位居世界最高的14座山峰之列。喜马拉雅山脉是登山者的乐园,各种水平的探险者都能在此找到合适自己挑战的山峰。
最早踏进喜马拉雅山区的一批探险者中有商人和朝圣者。来过喜马拉雅的人都知道它的凶险,而这,正是吸引朝圣者的地方。他们把严酷的环境当成一种极限考验。信仰使他们相信,朝圣之路经历的磨难越大,自己就越能得到救赎。这么说来,地球上的确没有什么地方比喜马拉雅更能考验人的意志。
地质学上,喜马拉雅山脉由北向南可分为特提斯喜马拉雅、高喜马拉雅、低喜马拉雅和次喜马拉雅四个带。整个山区跨越了5个国家的领土,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中国、不丹和尼泊尔。从山麓到山顶,喜马拉雅山脉的景观逐渐从植被繁盛的热带森林,转变成高寒险峻的冰川雪峰。多样的环境孕育了多样的动植物,海拔越低的地方,物种就越丰富,它们适应了山区的独特环境,在这里繁衍生息。依靠山区资源为生的人们,也在雪线之下开辟了一个个村庄和定居点。
之前人们以为,喜马拉雅山区有人类居住的历史不超过5200年。现在,固结在泥土中的古人类足迹证明,早在7400-12600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喜马拉雅的高海拔山区虽然不算宜居,但当时这片区域的气候比现在更加湿润,更容易开展农业生产。
喜马拉雅的气候一直在变化,山区的面貌也随之不断改变。如今,人们越来越担心全球变暖会对喜马拉雅带来负面影响。它周边的国家正在通力合作保护喜马拉雅的生态环境,因为喜马拉雅不仅是一片净土圣地,也是许多人赖以为生的土地--有超过5000万人在这片崇山峻岭间安居乐业。
(摘编自Ailsa Harvey《探索喜马拉雅》)材料二:
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自从发现它以来,人们就一直想要征服它。从1921年开始,人们平均每两年就会组织一次珠峰攀登行动,但是前14次登山行动都以失败告终。1953年,英国组织了第15次登山行动,艾德蒙•希拉里和登津•诺盖都应召参与了这次登山。他们两人作为一个登山小组对珠峰发起了攀登,并在5个小时的艰难攀登后登上了珠峰顶端,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顶珠峰,他们两人也因此名垂青史。
希拉里在高中时代就对登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他攀登了新西兰的奥利维尔山等高山。他在攀登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听说英国人组织了珠峰登山队,于是义无反顾加入其中。诺盖在1953年成功登顶之前,曾经多次尝试攀登珠峰。第一次是在1935年。1952年,诺盖上到了8600米,成为当时攀登珠峰的记录保持者。诺盖拥有远超他人的珠峰探险经验,又是当地人,所以成为了1953年珠峰登山队中夏尔巴人队长的不二人选。
珠穆朗玛峰山高峰险,环境复杂多变,高海拔使人体承受巨大生理压力,冰封的地形又使登山者踏出的每一步都冒着巨大风险。目前攀登珠峰已经造成300多人遇难,遇险的人就更多了。历史上攀登珠峰的高死亡率并没能吓退希拉里和诺盖,他们战胜了危险的昆布冰川。那里不断有冰层垮塌,因此被认为是珠穆朗玛峰上最危险的一段。同时选择在5月登山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5月和9月山上的风势往往会减弱。而9月又可能会降下新雪,导致发生雪崩的几率增大,安全性不如5月。
不管你认为这些冒险者是勇敢且值得敬佩,还是不值一提,希拉里和诺盖都通过他们成功登顶的经历为众多想要切身体验站在世界之巅的人们提供了知识经验,鼓舞了他们的壮志,激励了他们的雄心。
(摘编自《万物》)(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喜马拉雅山脉绵延起伏,这里有50多座海拔超过了7200米的高山,10座在8000米以上,其中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B.喜马拉雅山脉多样的环境孕育了多样的动植物,海拔越低的地方,物种就越丰富,依靠山区资源为生的人们,也开辟了一个个村庄和定居点。
C.希拉里在1953年成功登顶之前,曾经多次尝试攀登珠峰。第一次是在1935年。1952年,诺盖上到了8600米,成为当时攀登珠峰的记录保持者。
D.在希拉里和诺盖登顶之前,攀登珠峰已经造成300多人遇难,但是这个数字并没能吓退希拉里和诺盖,他们战胜了危险的昆布冰川。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早踏进喜马拉雅山区的一批探险者中有商人和朝圣者。正是喜马拉雅的凶险吸引了他们的到来。因为他们把严酷的环境当成一种极限考验。
B.为了应对全球变暖对喜马拉雅造成的山区面貌变化。它周边的国家正在通力合作,立志保护喜马拉雅的生态环境。
C.1953年,艾德蒙•希拉里和登津•诺盖对珠峰发起了攀登,并在5个小时的艰难攀登后登上了珠峰顶端,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顶珠峰。他们两人也因此名垂青史。
D.希拉里和诺盖都通过他们成功登顶的经历为众多想要切身体验战在世界之巅的人们提供了知识经验,鼓舞了他们的壮志,激励了他们的雄心,他们值得我们的敬佩与尊重。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珠穆朗玛峰山路难的一项是
A.山高峰险
B.环境复杂多变
C.人体承受巨大生理压力
D.遭遇雪崩
(4)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艾德蒙•希拉里和登津•诺盖成功登顶的原因。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组卷:6引用:1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淖记事(节选)
汪曾祺 ①大淖东头有一户人家。这一家只有两口人,父亲和女儿。父亲名叫黄海蛟,是黄海龙的堂弟(挑夫里姓黄的多)。原来是挑夫里的一把好手。他专能上高跳。这地方大粮行的“窝积”(长条芦席围成的粮囤),高到三四丈,只支一只单跳,很陡。上高跳要提着气一口气窜上去,中途不能停留。遇到上了一点岁数的或者“女将”,抬头看看高跳,有点含糊,他就走过去接过一百五十斤的担子,一支箭似的上到跳顶,两手一提,把两箩稻子倒在“窝积”里,随即三五步就下到平地。因为为人忠诚老实,二十五岁了,还没有成亲。那年在车逻挑粮食,遇到一个姑娘向他问路。这姑娘留着长长的刘海,梳了一个“苏州俏”的发髻,还抹了一点胭脂,眼色张皇,神情焦急,她问路,可是连一个准地名都说不清,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逃出来的使女。黄海蛟和她攀谈了一会,这姑娘就表示愿意跟着他过。她叫莲子。——这地方丫头、使女多叫莲子。
②莲子和黄海蛟过了一年,给他生了个女儿。七月生的,生下的时候满天都是五色云彩,就取名叫做巧云。
③莲子的手很巧、也勤快,只是爱穿件华丝葛的裤子,爱吃点瓜子零食,还爱唱“打牙牌”之类的小调:“凉月子一出照楼梢,打个呵欠伸懒腰,瞌睡子又上来了。哎哟,哎哟,瞌睡子又上来了……”这和大淖的乡风不大一样。
④巧云三岁那年,她的妈莲子,终于和一个过路戏班子的一个唱小生的跑了。那天,黄海蛟正在马棚湾。莲子把黄海蛟的衣裳都浆洗了一遍,巧云的衣裳也收拾在一起,闷了一锅饭,还给老黄打了半斤酒,把孩子托给邻居,说是她出门有事,锁了门,从此就不知去向了。
⑤巧云的妈跑了,黄海蛟倒没有怎么伤心难过。这种事情在大淖这个地方也值不得大惊小怪。养熟的鸟还有飞走的时候呢,何况是一个人!只是她留下的这块肉,黄海蛟实在是疼得不行。他不愿巧云在后娘的眼皮底下委委屈屈地生活,因此发心不再续娶。他就又当爹又当妈,和女儿巧云在一起过了十几年。他不愿巧云去挑扁担,巧云从十四岁就学会结渔网和打芦席。
⑥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身材、脸盘都像妈。瓜子脸,一边有个很深的酒窝。眉毛黑如鸦翅。长入鬓角。眼角有点吊,是一双凤眼。睫毛很长,因此显得眼睛经常是眯皠着;忽然回头,睁得大大的,带点吃惊而专注的神情,好像听到远处有人叫她似的。她在门外的两棵树杈之间结网,在淖边平地上织席,就有一些少年人装着有事的样子来来去去。她上街买东西,甭管是买肉、买菜,打油、打酒,撕布、量头绳,买梳头油、雪花膏,买石碱、浆块,同样的钱,她买回来,分量都比别人多,东西都比别人的好。这个奥秘早被大娘、大婶们发现,她们都托她买东西。只要巧云一上街,都挎了好几个竹篮,回来时压得两个胳臂酸疼酸疼。泰山庙唱戏,人家都自己扛了板凳去。巧云散着手就去了。一去了,总有人给她找一个得看的好座。台上的戏唱得正热闹,但是没有多少人叫好。因为好些人不是在看戏,是看她。
⑦巧云十六了,该张罗着自己的事了。谁家会把这朵花迎走呢?炕房的老大?浆坊的老二?鲜货行的老三?他们都有这意思。这点意思黄海蛟知道了,巧云也知道。不然他们老到淖东头来回晃摇是干什么呢?但是巧云没怎么往心里去。
⑧巧云十七岁,命运发生了一个急转直下的变化。她的父亲黄海蛟在一次挑重担上高跳时,一脚踏空,从三丈高的跳板上摔下来,摔断了腰。起初以为不要紧,养养就好了。不想喝了好多药酒,贴了好多膏药,还不见效。她爹半瘫了,他的腰再也直不起来了。他有时下床,扶着一个剃头担子上用的高板凳,格登格登地走一截,平常就只好半躺下靠在一摞被窝上。他不能用自己的肩膀为女儿挣几件新衣裳,买两枝花,却只能由女儿用一双手养活自己了。还不到五十岁的男子汉,只能做一点老太婆做的事:绩了一捆又一捆的供女儿结网用的麻线。事情很清楚:巧云不会撇下她这个老实可怜的残废爹。谁要愿意,只能上这家来当一个倒插门的养老女婿。谁愿意呢?这家的全部家产只有三间草屋(巧云和爹各住一间,当中是一个小小的堂屋)。老大、老二、老三时不时走来走去,拿眼睛瞟着隔着一层鱼网或者坐在雪白的芦席上的一个苗条的身子。他们的眼睛依然不缺乏爱慕,但是减少了几分急切。
⑨老锡匠告诫十一子不要老往淖东头跑,但是小锡匠还短不了要来。大娘、大婶、姑娘、媳妇有旧壶翻新,总喜欢叫小锡匠来。从大淖过深巷上大街也要经过这里,巧云家门前的柳阴是一个等待雇主的好地方。巧云织席,十一子化锡,正好做伴。有时巧云停下活计,帮小锡匠拉风箱。有时巧云要回家看看她的残废爹,问他想不想吃烟喝水,小锡匠就压住炉里的火,帮她织一气席。巧云的手指划破了(织席很容易划破手,压扁的芦苇薄片,刀一样的锋快),十一子就帮她吮吸指头肚子上的血。巧云从十一子口里知道他家里的事:他是个独子,没有兄弟姐妹。他有一个老娘,守寡多年了。他娘在家给人家做针线,眼睛越来越不好,他很担心她有一天会瞎……好心的大人路过时会想:这倒真是两只鸳鸯,可是配不成对。一家要招一个养老女婿,一家要接一个当家媳妇,弄不到一起。他们俩呢,只是很愿意在一处谈谈坐坐。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节选自汪曾祺《大淖记事》,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莲子为黄海蛟生下女儿巧云的时候,天上布满五色云彩。这带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味道,暗示了巧云今后命运将与众不同。
B.巧云的妈在走之前把家务事都做好,把巧云托付给邻居,甚至还为黄海蛟打了酒、做好了饭,可见她对这个家还是很不舍的。
C.“但是巧云没怎么往心里去”表明巧云一方面对那些对她有点意思的人并不太喜欢,另一方面也暗含她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D.十一子与巧云显出情投意合之意,却不被邻居们看好,从选文最后一段来看,他们二人有情有义、互相体贴照顾,令人艳羡。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接过”“上到”“一提”和“倒在”一系列动词描写,展现黄海蛟娴熟的上高跳技术和他乐于助人的一面。
B.巧云“眉毛黑如鸦翅”,眼却是一对凤眼,暗示了她有从乌鸦变为凤凰的潜质;“忽然回头,睁得大大的”有翠翠的味道。
C.第6段后半部分写巧云因为貌美而心善而为人们喜爱倾慕。字里行间有种幽默诙谐的态度,有对时人重美貌的些许调侃。
D.汪曾祺的散文语言朴实平淡却有味,被称为“京派作家”。如此篇,虽然记叙是浓墨重彩,但外貌心理描写也堪称精彩。
(3)“巧云的妈跟唱小生的跑了”这件事在前文早有伏笔,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4)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中,巧云遭人玷污,十一子被人打死,下场都很惨。有人说:“大淖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名字。”试分析原因。组卷:41引用:6难度:0.4
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吴潘二子事
(清)顾炎武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矻矻。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
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鑨,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廷鑨得之,则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书冗杂不足道也。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曰:“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遂谢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不直之荣。之荣入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发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
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过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及第。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友,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二子所著书若干卷,未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B.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C.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D.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这里指“科举之路”。
B.左丘,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相传著有《左传》和《国语》。
C.及第,指科学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D.畏友,品德端重让人敬畏的朋友,也指不拘年岁、辈分的朋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炎、潘柽章有才华而又有气节,在明朝灭亡之后,放弃寻求功名之路,以诗文自豪自娱。
B.吴炎、潘柽章认为只有写出一代史书才能留传后世,于是,他们广泛搜集材料,埋头写作。
C.吴炎、潘柽章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有了名声,两人就应邀参与了庄廷鑨《明书》的编辑。
D.吴炎、潘柽章平时对父母孝敬,对朋友友爱,感情真诚厚道,以古人为榜样,可谓志同道合。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
②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5)作者对同样是写史书者的吴炎、潘柽章二子和庄廷鑨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组卷:6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
智慧城市建设对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会有很大助力作用。我国起步较晚,但市场需求很强烈,国家的力量和资本的准备也比西方要充足。我们目前正在通过抓智慧城市、智慧中国和数字中国的建设,逐步向低碳中国、绿色中国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目标迈进。在施行智能化管理以后,整个城市将会出现一些新的面貌,很多问题可以一次性得到解决,甚至不出门在网上就可以得到解决。组卷:17引用:5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吃播”,其实就是“吃饭直播”。其作为直播的一种形式,走红的主要原因是主播们“颜值高”“胃口大”“吃不胖”。
而最近一些“大胃王吃播”却做出了令人咋舌的事:他们有的吃了后就吐出来;有的根本就不吃,而是随手把食物扔了,浪费严重。
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1/3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每年13亿吨。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饿。
假设你是来自红星中学的王明,你被邀请到联合国发表中文演讲。请你综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3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