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2021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12/8 19:30:2

一、解答题(共6小题)

  • 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于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卫鞅:即商鞅。 ②孝公:指秦孝公。 ③商:古代地名。④至行:贯彻到底。⑤讳:避忌。⑥黥(qíng)劓(yì)其傅:指卫鞅因太子犯法,对其师傅处以黥劓的刑罚。黥、劓,皆为古代酷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皆美于徐公咨臣当世之事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能谤讥市朝欲传商君
    D.宫妇左右莫不赏不亲近
    (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
    (3)用“/”为【乙】文中画直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4)在甲、乙两文中,君臣同心使国力变强。齐国在国外取得了①
     
    的巨大成效(用甲文原句回答),秦国则很快取得了②
     
    的效果(用乙文原句回答)。

    组卷:261引用:5难度:0.7

一、解答题(共6小题)

  •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巨。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时时而间进
     

    ②故夙夜孜孜
     

    (2)下列句子中“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徐公来,孰视之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3)翻译下列语句。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②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4)出自甲段的一个成语是
     
    ,意思是:
     

    (5)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
     
    。(用自己的话表述)

    组卷:36引用:2难度:0.7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令“葬之于人腹肠”。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①棺椁(guǒ):套棺;②文梓:有纹理的梓树;③题凑:指护棺的木块;④穿圹 (kuàng):掘墓穴,挖坟坑;⑤太官: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甚矣 蔽:所受的蒙蔽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当面讽刺
    C.发甲卒为穿圹 甲卒:士兵
    D.王乃使以马太官 属:通“嘱”,交付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B.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C.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D.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讽谏齐王时,采用类比方式说理,层层推进,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B.齐王真诚采纳邹忌的谏言,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最终实现齐国大治。
    C.楚王宠爱马,让他的爱马在吃、穿、住等方面过着优裕的生活,最终导致马肥胖而死。
    D.楚王欲以人君礼葬马,优孟冒死直言,以退为进,消除楚王排斥心理,成功说服楚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组卷:360引用:10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