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项脊轩志》2021年同步练习卷(5)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往往而是 往往:常常 C.乳二世 乳:用乳汁喂养 D.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日:整日,终日
①客逾庖而宴
②呱呱而泣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
④他日汝当用之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往事。
B.这段文字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这段文字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②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组卷:1引用:1难度:0.6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比较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楚人一炬
②四海一
③一肌一容
④用心一也
⑤庭中通南北为一
⑥先妣尝一至
⑦一室之中
⑧初一交战
A.①⑥⑦/②/③⑤/④/⑧
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C.①⑥⑦/②③/⑤/④/⑧
D.①②⑥/③⑤/④/⑦/⑧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轩东故尝为厨
C.庭中始为篱
D.余既为此志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中的“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4)下面对第二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第二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第二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组卷:3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雪屋记 (明)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 造: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 尚:推崇 C.今又济之以雪 济:加上 D.以屋名雪,讵不韪欤 韪:正确
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
A.而 因 之 B.则 为 所
C.以 乎 之 D.且 于 所
(3)下列用“/”给文中【】内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②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③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组卷:69引用:2难度:0.5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 C.大母过余曰 过:走过 D.大类女郎也 类:像 A.而母立于兹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B.呱呱而泣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C.儿之成,则可待乎!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他日汝当用之 久之,能以足音辩人
例: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A.多可喜,亦多可悲
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D.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开头“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全文的结构脉络,“多可喜”小结上文,“多可悲”引起下文,本段转入轩中可悲之事的追叙。
B.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三件事: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与破落,二是对乳母的回忆和深情怀念,三是祖母对自己的期许、牵挂和期盼。
C.这段文字选择了极其平常的生活细节来写,“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不言感慨而感慨自见,“事细而情深”也是这篇散文的最大特点。
D.这段文字将大家庭日渐破落的感慨,对亲人深深怀念以及怀才不遇、功名未就之喟叹巧妙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动人的魅力。组卷:6引用:2难度:0.4 -
5.阅读《项脊轩志》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A.雨泽下注(流入) 先妣抚(抚摸)之甚厚 B.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 以手阖(关闭)门 C.迨(等到)诸父异爨 往往(到处)而是 D.风移影动,珊珊(缓慢的样子)可爱 室西连于中闺(内室)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顷之,持一象笏至 他日汝当用之 C.而庭阶寂寂 呱呱而泣 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而母立于兹
A.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B.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C.枇杷树在这里有象征意义,“亭亭如盖”象征了自己对亡妻排遣不开的浓浓恋情。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4)将选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②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组卷:5引用:1难度:0.6 -
6.阅读《项脊轩志》语段,回答问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A.雨泽下注(流入) 先妣抚(抚摸)之甚厚 B.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 以乎阖(关闭)门 C.迨(等到)诸父异爨 往往(到处)而是 D.风移影动,姗姗(缓慢的样子)可爱 室西连于中闺(内室)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顷之,持一象笏至 他日汝当用之 C.而庭阶寂寂 呱呱而泣 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而母立于兹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又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
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
(4)最后一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B.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C.枇杷树在这里有象征意义,“亭亭如盖”象征了自己对亡妻排遣不开的浓浓恋情。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5)将选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②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③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组卷:4引用:1难度:0.6 -
7.阅读以下语段,回答文后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边各句中划线的词有的现代汉语已经不用,有的意义古今有别,请分别予以解释。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
③或凭几学书
④后五年,吾妻来归
⑤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⑥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余既为此志始皇 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B.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县官且顺群臣言 C.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①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④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组卷:0引用:2难度:0.5
二、情景默写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项脊轩志》中“
(2)《项脊轩志》中“
(3)《项脊轩志》结尾的妙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睹物思人,托物寓情的句子是:“组卷:17引用:1难度:0.8
三、选择题
-
9.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组卷:7引用:1难度:0.5
四、语言表达
-
10.文化常识判断。
(1)先妣,已故的母亲。先考,已故的父亲。(判断正误)
(2)束发,古人以20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上。(判断正误)
(3)象笏,又称象简、手板,古时大臣朝见君主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材料只能是象牙,在上面记事,以备遗忘。(判断正误)
(4)太常,官名,掌管礼乐郊庙事宜。(判断正误)
(5)归,旧指女子出嫁。归宁,已婚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判断正误)组卷:8引用:1难度:0.9
五、其他
-
11.联系如图以及文字信息简要说明孔子的形象特点: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卷:0引用:2难度:0.7
五、其他
-
34.古今异义。
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宗庙之事,如会同(组卷:2引用:1难度:0.8 -
35.一词多义。
过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人恒过,然后能改(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组卷:1引用:1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