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西玉林市博白四中(博白县中学书香校区)高二(下)段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众所周知,“乘法口诀”是人们在计算中进行乘、除、开方等运算的基本规则,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沿用有三千多年历史了。古时的“乘法口诀”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至“一一如一”止,与现在使用的顺序恰恰相反,因此,古人用“乘法口诀”开始的两个字“九九”作为此口诀的名称,称为“九九表”“九九歌”“九因歌”“九九乘法表”。
2002年湘西出土的3.7万枚里耶秦简中,就有3枚保存十分完整清晰的“九九乘法表”,据考古专家称,它是目前全世界发现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实物,足可改写世界数学历史。这份“九九乘法表”详细记录了“乘法口诀”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半而一”结束,是为38项。为什么口诀只有38项呢?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已众所周知一乘任何数都等于任何数,除了将“一二而二”作为代表列入表内,从“一乘三”到“一乘九”7项都未列入。同时,“一乘一”也未列入,而表中出现了“二半而一”,就是2x1/2=1代替“一乘一”了。因此,里耶秦简“九九乘法表”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小九九”。同时,“二半而一”又见证了中国古代对分数的最早应用。
关于“乘法口诀”,还有一则小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发出告示招贤纳士。有一天,一位书生模样的人来应招,就将“九九八十一……六六三十六……二二而四”的“乘法口诀”背了一通。在场的大臣们都觉得好笑,齐桓公也笑着说:此等技能,我们这里连小孩子都会。应招人对答:假若您连我这个能背诵“乘法口诀”的人都重视了,那么就会有更多的贤士来到您身边啊!由此可见,2600多年前的齐桓公时期,“乘法口诀”已很常用了。
基于商代就已采用的“十进位制”而发明的“九九乘法表”,使乘、除、开方等数学运算更简便、快捷。这两项发明后来向东传入高丽、日本;经过丝绸之路西传印度、波斯,继而流行全世界。“九九乘法表”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项重要贡献。
放眼世界古代史,古埃及没有乘法表,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是通过累次迭加来计算乘积的。例如计算5x18,先将18+18=36,再迭加36+36=72,然后再加上18得90。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采用的是60进位制,原则上一个“59x59”乘法表需要59x60÷2=1770项,太过于庞大,考古学家也从来没发现类似于“九九表”的“59x59”乘法表。古玛雅人发明过20进位制,与现代世界通用的中国古人发明的十进位制最接近。一个19x19乘法表也要190项,可是,考古学家至今也未发现任何玛雅乘法表。
由于没有乘法表,在13世纪之前,西方人运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能够乘、除大数的人甚至被视若数学专家。而在同时代的中国,一个十来岁的孩童就可以完成。“九九乘法表”这一伟大发明赋予了几乎所有中国人出色的基础计算能力。“九九乘法表”13世纪才传入西方国家,而且还是大学级别的学术部门才能学到。
据媒体报道,英国成年人的数学水平很低,有人认为,他们一旦离开计算器,则连简单的乘除法都做不出来。据说,英国人因为数学不好,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200亿英镑!2015年英国人决定在小学推广“九九乘法表”,但因翻译成英文后发音颇为绕口而“水土不服”。以“三七二十一”为例,中文发音有节奏且易记,而英文“three seven twenty-one”就绕口绕舌难记了。不仅是英国,法国、德国等许多欧洲国家都一样,究其原因乃是中国汉语发音和构词具有先天优势。且语法、发音以及早期数字表达方式不同,造成欧洲人数学思维与中国人截然不同。不过,据说英国教育部门颇有决心,表示再困难也要将其推广,他们在《一课一练》英国版中,可能改为“12x12乘法表”,从而扭转基础数学计算长期不利的局面。
(选自彭昌辉《背诵“九九乘法表”的历史,已经超过三千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乘法表最大项为九九相乘,古人便用“九九”两字作为此口诀的名称。
B.古代乘法表与现代乘法表最重要的区别仅在于口诀的数量存在差异。
C.专家认为,里耶秦简中的“乘法口诀表”实物足以改写世界数学历史。
D.商代就已发明的“九九乘法表”,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项重要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九九乘法表”的得名、演变、影响组织材料,展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魅力。
B.文章旁征博引,广泛引用各种史料及研究结论,材料相对客观,持论公正中肯。
C.文章引用齐桓公招贤纳士的故事,使得行文更有趣味性,避免了一般论述的枯燥。
D.文章通过对13世纪中西方人在运算能力方面的对比,凸显出中国人数学方面的天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古代史上煊赫一时的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有乘法表,其他的文明都没有。
B.九九乘法表刚刚传入西方国家时,一般阶层的人未必有机会接触并深入学习。
C.英国人因数学不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才毅然决定推行九九乘法表。
D.学习中国古代的数学思想,是扭转西方基础数学计算长期不利局面的关键组卷:5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迅速,但高级芯片却依然极端依赖进口,而迟迟无法在技术和市场上取得重大突破,影响了产业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有一些独特的特征。比如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投资,对材料技术、制程工艺要求高。还有生态链的构建。生态链构建的第一个层次是,芯片生产需要超高精密仪器、数控机床、光栅刻画机、光刻机等半导体生产设备,这个基本掌握在美欧国家手中;第二个层次是,X86、ARM、MIPS等芯片架构专利基本上掌握在美日等国家手中,形成专利壁垒;第三个层次是,IOS、Windows、Android等桌面与移动操作系统不仅与前述芯片架构相兼容,它们自身作为平台,经过数十年或者数年时间,也吸引了无数程序开发者,黏住了无数用户。
要完成集成电路产业的突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其底层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与思想,所有这一切,又都与人才有关,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摘编自支振锋《必须突破“卡脖子”的网络核心技术》) 材料二:
(摘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材料三:
摩尔定律是集成电路行业所遵循的规律,是指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器件性能亦提升一倍。过去60余年,集成电路以惊人的速度在缩小,现在1平方厘米硅片上可以集成超过50亿个晶体管。但集成电路晶体管不会无限增加,性能、功耗、成本等总有一个要素会逼近极限。“后摩尔时代”来临,这给了追赶者以机会。
未来,创新依旧是技术发展的关键。14纳米、10纳米、7纳米,先进的半导体制程愈发浓缩,已无限接近硅材料的物理极限,创新突破越发困难。不过,产业需求是引导科研创新的原始动力,应树立以产业技术为导向的科技文化。集成电路领域的技术创新并不一定从“0”到“1”。目前,10纳米节点以下先进产能占17%,83%市场在10纳米以上节点。我们的创新空间巨大,在先进制程研发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我国可以运用成熟的工艺,提升芯片的性能。本土可控的55纳米芯片制造,比完全进口的7纳米更有意义。在这方面,国内一些相关企业已有成果。例如,芯盟科技研发出超高性能异构AI芯片,打破了传统同构芯片内储存与计算间的数据墙,实现了数据存储、计算的三维集成。
(摘编自韩扬眉《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如何发展》) 材料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已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地区之一。在浦东集成电路产业中,张江科学城占有较大比重,这里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比如在这里设立总部、研发中心的,全球芯片设计企业十强中有7家,全国芯片设计企业十强中有7家,全球半导体装备厂商十强中有6家,另外全球晶圆代工前5的企业有2家总部设在这里。
在这样的基础上,张江进一步聚焦集成电路关键核心技术,紧抓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建设机遇,持续强化张江的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圈,搭建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完善全生命周期客户服务体系;培育创新孵化生态,发挥好张江高科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对于整个浦东的集成电路产业来说,也在向着集成电路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努力。浦东将通过创新驱动、生态支撑、开发合作和统筹规划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浦东全力打造集成电路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迅速背景下,如果能够完成核心技术突破,那么我国高级芯片研制严重落后的情况将会得到彻底改变。
B.2014—2020年前2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单价都要高于出口单价,但2019年以来价格差距呈现缩小趋势。
C.摩尔定律表明了集成电路行业器件性能提升但价格不提高的现象,也可以推测随着物理极限的接近,更新迭代速度会放缓。
D.张江科学城努力打造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这里聚集了产业链多个环节众多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建设上有了不小的进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4—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2019年出口额快速增长,而进口额有回落,贸易逆差有所缩小。
B.2019年,全球集成电路行业销售增长率继续下降,销售额降低,从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判断,我国该行业市场空间狭窄。
C.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技术创新愈发困难的情况下,我国集成电路发展应以产业技术为导向,以拥有成熟的工艺为目标。
D.在集成电路的发展上,我国可从多路径探索,如像芯盟科技研发出超高性能异构AI芯片一样另辟新路,也可像浦东注重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圈等。
(3)材料一、材料三及材料四的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组卷:4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传菜师傅
王春迪
①老街首富海爷,花钱大方,办事儿讲究,府里雇个粗活儿佣人,都挑得像在剔鱼刺儿似的。贴身的佣人自不必说,哪个不是眉眼精神、脑子灵活、手脚利索、口齿伶俐的?就连雇个喂牲口的,都得熟悉骡马的习性,闻一下马粪,张嘴就能说出这畜生的病根儿在哪儿!至于轿夫、工匠、厨子……里里外外,哪个没有一手绝活儿?
②海爷府里的锅灶,有大小灶之分,小灶是给主子用的,做饭跟绣花一样,玩的都是红白案上的真功夫!大灶则是给佣人设的,可就这儿,也不养闲人,个个有手艺,天天忙得脚不沾地。
③这天,府里大灶上,进来一个伙计。是个年过半百的老汉,身材瘦小貌不惊人不说,终日闷声不吭俩眼朝天,像是来和石头赛呆似的。大灶的活儿零碎,装炭、烧火、掏灰、择菜、洗米、剁肉、和面,哪儿都要人手,可任你忙得跟陀螺一样,人家那屁股就跟粘在马扎上面似的,挪都不挪一下。大伙儿心里鼓着气,但嘴上都不敢言声。毕竟,这人是管家亲自领进来的,也没交代啥具体的事儿。大伙儿私下里嘀咕,莫非是管家亲戚,来这儿吃闲饭的?
④海爷好热闹,得个由头就要宴请亲朋。每逢此时,大灶小灶就得齐上阵。这次,海爷过寿,更是少不了吃吃喝喝、唱唱跳跳。请客这天,老汉破天荒地起了个大早。进门时,还带来一张一人多长、一臂宽的木托盘,边上还镶有约两厘米深的木挡条。大伙儿不知道干啥用的,就见他靠在井边,用一块抹布里里外外地擦。
⑤烧火时,老汉开了口交代灶上的伙计,一会儿上菜时,把菜放在这托盘上,其他的事儿,交给他来办。
⑥大伙儿不知其意,等着看他的把戏。
⑦海爷开始说祝酒词了。往常,海爷一张嘴,就意味着灶上的菜要下锅了。
⑧这时,只见老汉将鞋一脱,换上一双草鞋,用白头巾将头一裹,就和伙计一道,将盛满菜的盆盆碗碗,密密麻麻地搁满了托盘。随后,他马步一蹲,几个人将托盘搬到他头上,那托盘便像粘在他头顶一般。老汉长长地吆喝了一声“上菜喽”,而后,就见他在席间健步如飞,或转弯下蹲,或金鸡独立,任由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灵巧穿梭。眨眼间,这一托盘的热菜,稳稳当当地送完了。转了一圈回来,大伙儿看那托盘,愣是一滴菜汤都没洒!而那老汉,气定神闲,大气都不喘!六六三十六桌亲朋,每桌二九一十八道热菜,全是这老汉一人传送的,整个过程,不过三两袋烟的工夫。搁往常,十几个人来来往往,手忙脚乱的,菜送错桌的,撞人怀里的,把菜汤滴到别人身上的……什么岔子没出过?
⑨平日里,大伙儿哪见过这样的绝活儿?席上亲朋纷纷拍手叫好,直夸海爷府上能人多!海爷得了脸,散了席,招手让管家把老汉喊了去,当面赏了二两银子,还嘱咐管家,把他转到小灶上去了。谁不知道,那儿活儿轻,油水还高。
⑩事儿传到了灶里,大灶小灶的师傅都不服气,自个儿烟熏火燎地忙了一整天,三十多桌的席面,哪道菜里没花心思?手都累得拿不动筷子了,也就赏了一两银子,这还得是掂勺的大厨。现如今,这个老汉不过是传个菜罢了,东家一时兴起,竟给了二两银子,这东家眼里还有人吗?这天,小灶里的大厨,见老汉散着手,闲坐在马扎上搓裤脚的泥巴,心里不爽,便招呼老汉:“喂,老哥,帮我切个土豆吧。晚上,大奶奶想吃酸辣土豆丝。”
⑪别小看切土豆丝这活儿,小灶里的这个师傅切出来的丝,条条细得能穿针眼!大厨坐在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烟锅子。捏着土豆,老汉也不说话。一把刀,三两下,一个土豆就变成了一个圆柱形。而后,他用刀沿着圈柱,开始削出一张又长又窄的片,将圆柱全部削完后,将切好的长片再卷起来,最后像切面条一样切好抖开,瞬间变成一根根一臂长的土豆丝……
⑫那天,在一旁看傻了眼的爷们,终于明白,为啥老汉平时不靠锅边不拿刀勺,只是偶尔传个菜了。人家能耐收着使,是想给你留个饭碗罢了。
(有删改)(1)下面各项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叙述海爷家里雇请佣人非常讲究,营造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为主要人物老汉的出场搭建一个舞台,做好了内容上的铺垫,暗示即将出场的老汉身怀绝技。
B.第⑥段中的“把戏”一词带有贬义,表明大伙儿对老汉的不屑与怀疑。
C.第⑧段详细描写在海爷过寿宴请宾客时,老汉展示精彩的传菜绝活,老汉深藏绝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小说唯一的高潮;凭借自己的绝活,老汉为海爷赢得了面子,自己也赢得众人由衷的敬佩。
D.小说重点通过传菜和切土豆丝两项绝活来表现老汉不同凡响。小说将小灶师傅切土豆丝的精湛功未与老汉切土豆丝的绝活儿进行对比,突出老汉技高一筹。小说还给读者这样的启发: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万万不可轻慢一柴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人物。
(2)本文情节构思独特,语言也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试从不闻角度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3)从小说中可以看到;老汉身怀绝技,但是到海府大灶后,只是在海爷摆寿宴时做传菜的工作;在寿宴上传菜为海爷赢得面子后,到了小灶,却无事可做。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请说说你的理解。组卷:7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光明中学校团委于2022年6月5日组织“翰墨飘香”书法大赛,团支部书记张华负责通知参赛选手于当日下午三点到美术室参赛,请你代她写一则通知。
组卷:1引用:2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平台是撬动人生价值的最佳杠杆,平台不同,人生不同。
(2)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盛时不遇,诗人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
(3)《尚书》有云:“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甘霖。”
(4)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张桂梅于2008年自主创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12年来,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华。
(5)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也给青年一代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某报社开设了“青年论坛”栏目,讨论的主题是“平台与人才”,你读了以上材料,有何感触与思考?请你联系实际发表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1引用:9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