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9 6:0:3

一、积累运用(共23分)

  •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元荡湖,是xiāng嵌在长三角上的一方“翡翠”。横跨上海青浦、江苏吴江的元荡慢行桥下,碧波荡yàng、波光粼粼、鱼翔浅底,两岸“生态走廊”徐徐展开岸绿景美的江南水乡画卷。沪苏两地一体治理、共同打造的元荡生态岸线2023年全线贯通,元荡青浦段“醉美郊野湾”与吴江段“智慧门户湾”串联成画。三年来跨省城共护“一碧水”“两岸葱翠”,其间困难超乎想象,经过一次次协调、突破,不断寻求最优解,最终数道看不见的“篱”被一一打破,走出一条既有“含金量”,又有“含绿量”的新路。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注音
     
     
     
    汉字
     
     
    (2)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横跨上海青浦、江苏吴江的元荡慢行桥”一句中的“下”和“老虎正要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一句中的三个“下”的词性均不相同。
    B.“两岸‘生态走廊’徐徐展开岸绿景美的江南水乡画卷。”和“元荡青浦段“醉美郊野湾”与吴江段“‘智慧门户湾’串联成画。”两句运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
    C.“最终数道看不见的“藩篱”被一一打破,走出一条既有“含金量”,又有“含绿量”的新路。”一句中的“藩篱”一词的语境义是:事物的界限、障碍。
    D.“元荡湖”“翡翠”“郊野湾”“走廊”都是名词,“横跨”“治理”“贯通”“协调”都是动词。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2.班级开展了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下列问题。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控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_____的……”
          ……这_____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1)阅读后根据要求填空。
    以上语段描写的人物是: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书名为《
     
    》。书中,鲁迅先生深情地回忆了对他影响深刻的几个人物,比如给他买来《山海经》的
     
    。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的寿镜吾老先生等。
    (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琐记》中的“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人物。
    B.鲁迅在《范爱农》一文中,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从初期的争锋相对,到两人有共同话题。范爱农是一个内心爱国,有进步思想,追求自由平等的新青年,但因为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及封建主义的压迫,无法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思想。
    C.沈从文在小说《边城》中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间。该书文笔自然淳朴,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地区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纯美的人性,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

    组卷:6引用:1难度:0.5
  • 3.综合性学习。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重视友情,讲究朋友之谊。七(2)班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主题活动,请你来参与。
    (1)【全面学习】全班同学分成了多个学习小组,搜集、整理、阅读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成语故事和经典论述等,进行了学习。如《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记•学记》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又如诗句“
     
     
    。”
    (2)【深度交流】:
          材料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才华横溢,但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且生活上有失检点,喜欢赌博。他的好友诗人张籍并不因为韩愈才名远播,就对他姑息迁就,他一再给韩愈写信,直言不讳地规劝忠告,终于使韩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幡然悔悟,并把张籍当作生平第一至交。
          材料二: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
          材料三:“手”,小篆写作“”,而“友”字的小篆写法为“”。《说文解字》:“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
    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大家进行了深度交流,请从对友情的认识角度,表达你的看法。

    组卷:8引用:2难度:0.5

二、阅读理解(共37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家乡雨安琼      ①我不习惯带伞,嫌烦,嫌多余。衣衫湿透,犹如落汤鸡一般,时常引发感冒,大人叱责,同学嘲笑,自己依然我行我素。工作之后,也不带伞。对雨季来与不来,也并不在乎,你要来就来吧,我以不变应万变,这雨砸在头上也不会砸出窟窿来,也就更加淡然视之。
          ②后来也开始躲闪雨水了,还是青春期时就发现前额的头发日渐稀少,就怀疑自己太不把头发乃至自己当一回事了,这雨也许是掉发的一大缘由。
          ③南方的雨,上海的雨,也真够绵密的。梅雨季节,身子老是有湿漉漉的感觉,雨伞也遮挡不住细雨纷扬。有一阵子是骑自行车上班的,那雨披裹在身上,像被包粽子似的,那雨帽还禁不住风的挑拨,时不时地掀开以示罢工了,感觉很是不爽。后来有车了,避开了不少风雨,当然,很多时候,还是有点厌烦这突如其来,频频造访的雨。雨,终是太多了,也迷蒙了天空,曾有过的诗意,也逐渐淡去。
          ④到了大西北,到了南疆,并且工作生活了几年之后,领略了这里的干燥缺雨,忽然就生发了另一种感受。
          ⑤一年四季,几乎见不到一场豪雨。也见识过雨滴。那是在公路上疾驰。还没听到什么动静,就听当地司机说,看,下雨了!在他的指点下,才发现车窗挡风玻璃上散落着几滴雨珠,浑浊黏稠。紧接着,又看见几滴弱弱地飘打在窗玻璃上,怯怯的,像一只只懦弱的小昆虫。后来也看见过雨势稍微强盛些的,密密匝匝地从天而降,但很是短暂,飘落的雨,沉没在虚土里,若有若无,显得孱弱而又委顿。
          ⑥那天南疆的日志,沙尘暴昏黄了纸页。像一只巨大的茧,密封了整个世界。雨,那轻灵的雨,在深夜也突然来临。以她透明的身躯,舍生取义,裹挟着猖狂的尘土,坠落,毫不犹豫。翌日,一个阳光的日子,破茧而出,仿佛凤凰涅槃。我想追寻这一场雨,但她已幻化成一种传奇。
          ⑦于是我十分想念家乡的雨了。
          ⑧南方的家乡的雨,春天,多半是淅淅沥沥的。飘洒在身上,有春天回归、大地回暖的感觉,舔一舔,也有些微甜润。而夏天,雨经常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晶亮清澈,对炎热一阵鞭打,酷暑多少退却了几分。那种凉爽清冽是难以忘怀的。
          ⑨但白天我能有一种期冀吗?是的,想在喀什,淋一场家乡的骤雨,这一次我不会撒腿就跑。南方的雨季里,有来自天朝的诏书,要让戈壁变成一片雨巷。那缥缈中,还会走出一株株的丁香。就让我自告奋勇,作一回喀什的舞者。在雨中湿漉漉地飞翔。
          ⑩后来终于有机会回家乡,一出机场就被湿润紧紧相拥了。深秋的雨,也在与树叶相嬉戏着飘落,抚摸着我的脸庞,扑打在我的衣裳。虽有一种萧瑟之意,但我仍感觉心旷神怡,温馨氤氲。
          ⑪我迎了上去。没有打伞,自然也不用雨披。
    (1)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雨?这些地方的雨分别有什么特点?
    (2)作者为何开头用大段笔墨写自己对“南方的家乡的雨”的淡然视之和厌烦?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深秋的雨,也在与树叶相嬉戏着飘落,抚摸着我的脸庞,扑打在我的衣裳。
    (4)下面关于本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⑥节“以她透明的身躯,舍生取义。裹挟着猖狂的尘土,坠落,毫不犹豫。”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沙尘暴天气中雨的悲壮和雨的可贵。
    B.“后来终于有机会回家乡,一出机场就被湿润紧紧相拥了。”一句中“终于”“—……就……”“紧紧”这些词语的运用贴切生动,突出了作者回到家乡,感受到家乡雨的欣喜和激动。
    C.起初“我”厌烦家乡的雨,是因为家乡的雨是使我掉发的一大缘由,后来“我”思念家乡的雨,是因为远离家乡很久。
    D.文章结尾说:“我迎了上去。没有打伞,自然也不用雨披。”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情感上也更能表现自己对家乡的雨的思念。

    组卷:11引用:1难度:0.5

三、作文(共4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很多时候,记忆总是和颜色有关。妈妈的爱是暖暖的黄,爸爸的批评是淡淡的灰,老师的期待是温馨的橙,同学的掌声是热烈的红……春天在草地上奔跑,喜爱的是那一片绿;初夏在夕阳下散步,幸福的是那一抹红;秋天在晴空下放风筝,醉心的是那一方蓝;冬天在雪地里捕鸟,沉醉于那一片白……
          请以“记忆中的那颜色”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等,如必需出现,请用化名代替;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书写要工整。

    组卷:4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