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5/1/7 9:30:3
第一部分(21分)
-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江南的春天如一场大戏。各种野菜在(zhé)伏一个冬天之后,终于(zūn)循着节气,有序上场。它们在春风里摇曳,仿佛自己是这春日大戏的主角,各自带着一身的行头,向观众(jū)(gōng)致意。
这时候的野菜成为人们餐桌上的贵宠。苏州人讲究春天吃野菜要吃“七头一脑”,香椿头是尤其少不了的,吃上一口,满口都是春天的味道。春菜烹饪方法多样,要(jué)是保持食材的原味。菜入口留香,人心旷神怡。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zhé)
②(zūn)
③(jūgōng)
④要(jué)
(2)请为语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摇曳(A.yè B.zhuài)
②行头(A.xíng B.háng)
(3)找出与“心旷神怡”在短语结构上相同的一项
A.雕梁画栋
B.轻描淡写
C.胸有成竹
D.根深蒂固组卷:25引用:1难度:0.5 -
2.请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经典诗文,总能让人精神丰盈。《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1)组卷:27引用:3难度:0.7 -
3.下列情境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组卷:38引用:1难度:0.7
二、阅读理解
-
8.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下乡
梁晓声 哥哥下乡不久后的一天中午,一位街道干部来到周家,当时秉昆和母亲、姐姐刚吃完饭,还没收拾桌子。
姐弟俩都礼貌地起身让座,亲近地称对方“婶儿”。周母与那位“婶儿”稔熟,关系处得很好。
婶儿坐下后,看着周蓉和秉昆说:“当着她姐弟俩,我话到嘴边还不好讲了呢!”
周蓉是冰雪聪明的人儿,婶儿一进门,她便猜到了婶儿光临的目的。
不待母亲开口,她已微笑着问:“婶儿是来动员我姐弟俩也下乡的吧?”
婶儿两手一拍,夸道:“哎呀你个周蓉,料事如神啊!”
秉昆抢话道:“可我哥不是下乡了吗?”
周母说:“既然事关你俩,那你俩就坐旁边,听你们婶儿怎么说。”
婶儿说:“我要说的事它是这样的,上级政策很明确,也不是咱们省市一级,而是北京那边中央一级那种上级的规定——多子女家庭,只能有一个留城的,其他属于‘上山下乡’对象的子女,早晚都得走‘上山下乡’这条革命青年的必由之路。所以呢,早走比晚走好。早走不是就早革命了吗……”
不待她说完,周蓉爽快且无所谓地说:“婶儿,打住。你已经说得够明白了,我现在就当你的面表态,我和我弟俩,我走。”
秉昆也大声说:“我姐留城,我走!”
周母心烦意乱地说:“你俩争什么争啊?我还没表态呢,我这个妈是什么态度就一点儿不重要了吗?”
“是呀是呀,你俩先别争。这么重大的事,搁谁家都是当妈的意见很重要!你俩究竟谁走、谁留城,娘儿仨好好商量商量,过几天给我个准话儿。我呢,还得到前趟街去继续动员,就不多待了。”婶儿是很识相的人,见机行事地边说边站了起来。
周蓉紧跟了一句:“我走啊,就算定下了。”
“行,行,你说定下了那就定下了吧。唉,谁愿意做这种背后挨骂的工作啊!”婶儿说此话时,一只脚已在门外。
母亲流泪了,看看女儿,看看小儿子,却说:“她也确实是没法子。”
周蓉瞪着弟弟说:“你是老疙瘩(方言,指最小的孩子,宝贝疙瘩),我是当姐的,必须我走。”
秉昆赌气说:“你是女的,我是男的。女的留在妈身边,我男的走!反 正妈对我这个老疙瘩也不怎么重视。”
“我哪点上不重视你了?”母亲搂抱住小儿子哭了。
周蓉笑道:“妈,我认为你表态了啊!”
秉昆恼道:“我要天天看住你,让你想走也走不成!”
母亲虽然一句明确表态的话也没说,但下午便已配合女儿拆洗起被褥来,还给了女儿二十元钱,意思是让她买些自己需要的东西。
晚上,睡在外间屋的老疙瘩听到睡在里间屋的母亲和姐姐说悄悄话。
母亲说:“妈当然也舍不得你走。可是呢,你弟他哪方面都不如你和你哥,他从小就缺心眼儿,也不懂人情世故,一根筋,他走妈不放心啊!”
姐说:“妈,我走我没不好的情绪。全国统一的政策,别人家也都是只留一个,咱家有什么资格例外呢?何况我自己也想走,二十多岁的一个大姑娘,整天在家里晃进晃出的,早晚会被笑话。趁现在还没人笑话,何不主动点儿一走了之呢?至于我弟,有的男孩子就是立事晚。他立事晚是有原因的,别说在妈面前了,就是在我和我哥眼里,也总是把他当成个长不大的孩子。凡大小事,家里从没人征求他的意见,就是他发表了几句看法,咱们也从不认真对待,渐渐的他可不就那样了呗。”
老疙瘩本想大吼一句“我哪样了?”却没喊成。哥已经走了,姐即将走了,他俩的朋友都冬梅和蔡晓光肯定也不会到家里来了,他有些惶惶不安,害怕自己不适应以后的孤独。
姐又说:“妈你放心,小昆毕竟是个好孩子,就是不太聪明而已。哪天忽然立事了,兴许还能聪明起来的。”
老疙瘩的自尊心又受到了严重伤害,不知不觉流泪了。
母亲说:“蓉啊,妈希望你别去兵团了,在城市周边的哪个农村就近插队得啦。兵团挣工资这一点虽好,可离家远啊,而且两年一次探亲假,有军队那种纪律约束着,不是谁想回家就能回家的。就近插队,你随时可以回家,也省得妈牵挂了。”
姐说:“行,我听妈的。”
母亲说:“你这一走,你和晓光的关系不就吹了?”
姐说:“不一定,从长计议吧。”
母亲叹道:“姑娘家,好年华就那么几年,你不懂?”
在里间屋,母亲也流泪了。周蓉轻轻握住母亲的手,用细小的声音说:“妈,你别操那么多心了,好人生比好年华更重要。”
几天后,周蓉走了。趁妈妈和弟弟去看电影的时候走的,电影票是她好不容易搞到送给他们的。当时妈妈没什么心情,但是弟弟很想去。
她走的时候留下了一封字体秀丽的短信:首先请母亲和弟弟原谅她不告而别,接着声明她是到很远很远的外省插队去了,有蔡晓光送她上火车,所以会走得很顺。最后一行字是写给弟弟的,要求他多替哥哥姐姐尽孝心,照顾好母亲。
“她这是要活活把妈气死呀!”母亲情绪失控了,放声大哭。
(节选自《人世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婶儿”谈话的情节,展示了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交代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的具体内容,“多子女家庭,只能有一个留城”为下文姐弟俩谁走谁留的争执做了铺垫。
B.母亲虽然没有明确表态让姐弟俩谁下乡,但是在行为上帮女儿拆洗被褥,给女儿钱让她买需要的东西。这里可以看出,母亲在心里是重男轻女的,偏心小儿子。
C.弟弟“哪方面都不如哥哥姐姐”,虽然有一定天分的原因,但也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家人总把他当小孩看,遇事不征求、不认真对待他的意见,这也不利于他的成长。
D.小说在人物语言设计上独具匠心。比如弟弟在争着下乡时,说母亲“不怎么重视”自己,又要“天天看住”姐姐,显得幼稚,没有大局观,符合“缺心眼”“一根筋”的人物设定。
(2)文章中的姐姐“周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人世间》被改编为电视剧后,“好人生比好年华更重要”成为经典台词迅速传播,请结合文章,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内涵。
(4)文章的标题“下乡”是编者在选文时所加,在“下乡”“姐姐”“选择”“好年华”四个标题中,你认为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组卷:56引用:1难度:0.1
第三部分(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江南民谚:“天晴不开沟,雨来到处流。”意思是,天气晴好时不把排水沟挖好,一旦大雨来临,水就会因无处排泄而到处溢流。
这句民谚引发你学习或生活中的哪些联想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作文。可以联系生活,叙写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确定话题,发表见解。
要求:①自拟标题,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组卷:13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