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以下物质可以用35S标记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8
  • 2.蓝细菌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3.如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7
  • 4.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蛋白的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7
  • 5.卡尔文将14C标记的CO2通入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小球藻培养液中,然后在培养后不同时间(0.5s、3s、
    10s等)将培养液迅速倾入热乙醇中以杀死细胞,最后利用层析法和放射自显影技术进行物质的分离和鉴定,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组卷:14引用:3难度:0.4
  • 6.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代谢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7
  • 7.在显微镜下观察二倍体植株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7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

  • 20.黑腹果蝇的红眼为野生型(+代表红眼基因),突变基因w控制白眼、apr控制杏色眼,且均位于X染色体上。为确定w和apr是控制同一性状的两个不同基因的突变还是同一个基因内不同位点的突变,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
    突变基因 杂合子表现型 纯合子表现型
    w 红眼 白眼
    apr 红眼 杏色眼
    (1)果蝇的红眼、杏色眼和白眼为
     
    性状,分析表1可知,果蝇的眼色中
     
    为显性性状,理
    由是
     

    (2)在双突变杂合子中,w和apr发生突变的位点存在图1中的四种可能,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据图分析,若w和apr的突变来自同一基因且位于
     
    (同一/不同)染色体上时,果蝇眼色表现为野生型红眼性状。与该表现型相同的还有图1中
     
    。若双突变杂合子表现为突变型性状,则说明
     

    (3)科研人员依据上述分析,进行如图2所示的杂交实验,以此确定两个基因突变的位点,结果如图。
    ①根据子一代中
     
    性个体表现型,可以确定w和apr发生突变的位点如图1中
     
    。预期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且
     
    眼色只出现于雄性。
    ②实验发现,在F2代群体中除上述表现型外还出现
    1
    1000
    红眼果蝇,推测红眼性状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判断理由是
     
    。也不是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因为w和apr不是
     
    (等位/非等位)基因。
    ③基于上述研究,分析F2代群体中红眼果蝇出现的原因是:F1代中的
     
    果蝇在减数分裂的
     

    时期,apr和w所在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产生比例为
     
    %重组型配子。

    组卷:25引用:1难度:0.3
  • 21.病毒听起来很吓人,但从人类起源开始,病毒与人类之间一直是协同进化的关系。病毒与人类宿主之间的持久斗争是人类演化的关键推动力,甚至可以说,没有病毒就不会有人类。
    近年来的人类基因组研究揭示,我们的基因组里有成千上万病毒基因的痕迹,其中一部分就来自感染了人类远古祖先的上千种病毒。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用自己的基因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嵌入宿主的基因组之中。而这些病毒基因的频繁变异以及新病毒基因的侵入,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早期哺乳动物祖先利用基因组中多余的病毒片段,借助共生的逆转录病毒演化出了胎盘。而其他的共生病毒,又帮助我们从一团细胞最终变成了成熟的胎儿,并保护我们免受各种病原体的侵害。
    在人类演化过程中,当瘟疫出现时,被病毒袭击的宿主,要么自身产生抗体得以适应而生存下来,要么死亡乃至于灭绝。但宿主的灭亡,对病毒来说其实并非好事。因此,一方面病毒不得不减弱毒性;另一方面,宿主的免疫系统也会“全面反击”病毒的侵害。由于病毒试图“劫持”宿主细胞的所有功能来自我复制并蔓延,因此它们自然会驱动宿主使用身上的所有细胞“武器库”来予以反击。这类在病毒面前所面临的“生与死”的选择压力,实际上比猎食者的捕猎以及其他环境变化的自然选择压力更大。所以,病毒学家与人类学家们一致认为,病毒是人类演化最有力的驱动力。
    有意思的是,由于蝙蝠远比人类的演化历史长,故跟病毒协同进化的历史也更加漫长,因而它们身上已演化出了“百毒不侵”的细胞和生理功能。蝙蝠对很多病毒都有免疫力,它们的免疫系统把病毒有效地控制在最低水平。有些科学家把它们强大的免疫功能归功于它们所具有的大幅度能量代谢的功能。比如,蝙蝠的体温波动幅度很大,在静止时基础代谢水平降到很低,客观上限制了病毒的复制。在飞行时体温则高达四十多度,极大地激发了其免疫系统功能,这在哺乳动物中几乎是非常罕见的。
    病毒一词原本就包含了两重性:一方面是给予生命的物质,另一方面代表了致命的毒害。病毒的确是致命的,但同时又赋予了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创造力。
    (1)本文讨论的生物学话题是
     

    (2)病毒的结构简单,
     
    (具有/不具有)细胞结构。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在其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
     
     
    ,两者组装后由宿主细胞释放出子代病毒。病毒的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嵌入宿主基因内部,可导致宿主基因发生
     

    (3)文中提到“因此,一方面病毒不得不减弱毒性;另一方面,宿主的免疫系统也会“全面反击”病毒的侵害。”请你利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病毒在进化过程中毒性减弱的原因?
     

    (4)蝙蝠在静止(低体温)时,通过影响
     
    ,将基础代谢水平降到很低,从而限制了病毒的增殖。
    (5)有人认为:蝙蝠体内的病毒不会导致蝙蝠死亡,因此人类食用蝙蝠后也不会导致死亡。请你基于文章,
    谈一谈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组卷:2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