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

发布:2024/11/29 10:0: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

  • 1.世界上最“贵重”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预计在2021年发射,望远镜定位于地球背向太阳一面的日地连线上(如图所示)。结合太阳系简图,完成1~2题。

    按天体运动特征,该望远镜类似于(  )

    组卷:2引用:0难度:0.70
  • 2.世界上最“贵重”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预计在2021年发射,望远镜定位于地球背向太阳一面的日地连线上(如图所示)。结合太阳系简图,完成1~2题。

    最有可能干扰太空望远镜正常工作的是(  )

    组卷:1引用:0难度:0.70
  • 3.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当火星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便脱离了(  )

    组卷:2引用:0难度:0.70
  • 4.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人类太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组卷:1引用:0难度:0.70
  • 5.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组卷:1引用:0难度:0.70
  • 6.如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6~7题。
    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组卷:1引用:0难度:0.50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40分。)

  • 34.如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
     

    (2)图示地区位于
     
    半球,说明判断的依据。
     

    (3)图中②、③、④三处,风力最大的是
     
    处,理由是
     
    ;若只考虑热力环流原理,气温最低的是
     
    处,理由是
     

    (4)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一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选填正确项的字母代号)

    组卷:26引用:4难度:0.6
  • 3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7月,随着几场强降雨席卷我国部分地区,持续的极端天气让多个城市出现内涝灾害。7月6日,受暴雨影响,上海外滩滨江亲水平台的积水顺楼梯流下,形成了小型瀑布,随即上海很快也出现了“看海模式”(如图1),并先后触发雷电、暴雨、大风三项黄色预警。

    材料二:为了治理城市内涝,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系统诞生,人们开始建设海绵城市(如图2)。海绵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1)上海7月6日暴雨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类型为
     

    (2)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双选)。
    A.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
    B.城市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
    C.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
    D.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
    (3)为了减轻内涝,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这一措施改善了水循环的
     
    条件,减少了
     
    ,增加了
     

    (4)“海绵城市”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雨水利用系统,可以
     

    ①减少内涝发生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减轻交通压力
    ④加剧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组卷:5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