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5/1/7 9:30:3

一、古诗文(30分)

  • 1.默写北宋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

    组卷:0引用:1难度:0.9
  • 2.依据课文填空。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②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佳肴》)
    ④道不同,
     
    。(传统文化《论语•卫灵公》)

    组卷:2引用:1难度:0.9
  • 3.根据提示默写。
    经历不同,感受也不同。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抒写怀乡: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白描手法表达羁旅之苦:
     
     

    组卷:0引用:1难度:0.8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血灯
    孙方友
          吴公干是陈州城南小吴庄人,年幼读儒书,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但因家道贫寒,为让兄长吴公锦进开封武备学堂就读,自动辍学。十四岁投师学铁匠,学得一手好手艺,同时也养成了一种刚强勇敢的性格。他为人正直,主持正义,不随波逐流,敢于扶弱济贫,反对权贵,在陈州城内颇有威信。有一日,清政府地方官吏向铁匠铺勒索捐税,蛮不讲理,公干看不过,挺身而出,与之相争,几遭不幸。气愤之下,投军当兵,去了省城。
          那时候,已是1906年的春天。大概就是这年春天,吴公干的胞兄吴公锦被选送到日本东京留学,学习法政。同年,经人介绍加入同盟会。第二年,吴公锦从日本留学回国到开封创办“大河书社”,联络同盟会员及开明人士,积蓄革命力量,为推翻清王朝做准备。吴公干闻讯,弃军投之,在书社做招待。此间,他常与同盟会的领导人张仲瑞、刘积学、杜潜、程克等接触,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他以推翻清朝统治为己任,斗志极高。
          武昌起义一声炮响,河南同盟会积极响应,决定于12月22日夜举义,以放火鸣炮为号,分区出动。公锦公干二兄弟此时更是日夜奔忙,协助总司令联络开封民军和商学各界进步人士,并帮助部署兵力。不想在起义就要爆发之际,义军内巡防营统领柴德贵叛变,突遭汴军包围,起义失败,不少革命者惨遭杀害,吴氏二兄弟双双被捕入狱。
          12月23日,敌人开始审讯吴氏弟兄。他们先拉出公干,问他为何要反清复明?吴公干直言不讳,厉声回答:“我为革命而来,无所畏惧,朱元璋的天下,失之胡儿,即不还之朱家,也应还之汉人!”问官要把他推出斩首,他说:“革命党遍天下,杀之难,杀之尽更难!不杀革命党,革命党就不多!革命党不多,革命就不容易成功。革命党的血,就是灌溉自由的肥料!杀,是我求之不得的!”言毕,伸颈大呼:“杀,杀,杀!”
          真可谓无所畏惧了!
          敌人需要的是怕死鬼,所以对此恨之入骨,最后想出一条毒计,把吴公锦也拉到刑场,对他们说:“你们兄弟二人,一奶同胞,如果谁先动手把谁杀了,谁就可以活命!”
          公锦和公干二人一听此言,禁不住仰天大笑,笑毕,兄弟俩深情地望着。吴公锦说:“兄弟,分别一夜,如别三秋,心想今生今世见不到你了,不想还有如此杀场之缘!”吴公干说:
    “哥,你我能有今天,算没白做兄弟一场!兄弟没啥盼,只盼来世你还当我哥!只是有一点,咱俩一死,苦了咱爹咱娘了!二老养儿不容易呀……”
          吴公锦叹了一口气,对弟弟说:“那咱就面朝南给爹娘叩几个响头吧!”
          言毕,兄弟俩双膝扎地,面朝陈州方向给爹娘“咚咚咚”叩了三个响头。
          兄弟俩再相望,都是一脸“红牡丹”。二人相视一笑,站了起来。
          哥说:“兄弟,你动手吧?”
          弟说:“哥,你动手吧?”
          ……敌人当然不允许他们磨磨蹭蹭,端来两盏灯,放在他们面前,先杀吴公锦,鲜血扑灭了一盏灯,再杀吴公干,鲜血扑灭了第二盏灯。兄弟俩的鲜血交叉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很大的红色“十”字架!……
          后来一位颇有名的画家以此景状创作了一幅油画,取名为《血灯》。
    (选自孙方友《陈州笔记》)(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方官吏向铁匠铺勒索捐税,吴公干挺身相争,这既写出公干为人正直、敢于反对权贵的性格特征,也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黑暗腐朽。
    B.吴公干之所以弃军投兄,到“大河书社”做了招待,是因为他受到了兄长革命思想的熏陶,有了明确的革命目的。
    C.如果按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来划分这篇小说的情节,对兄弟二人受审和受刑的描述应该是小说的高潮和结局。
    D、小说开头借鉴我国古代传记的手法,以简洁语言勾勒出吴公干勤奋好学、刚强勇敢的形象,为人物的命运埋下伏笔。
    (2)“对细节精雕细刻,以一二动作或片言只语突显人物性格,笔简神肖。”请依据小说的这一特点,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言毕,伸颈大呼:“杀,杀,杀!”
    ②言毕,兄弟俩双膝扎地,面朝陈州方向给爹娘“咚咚咚”叩了三个响头。兄弟俩再相望,都是一脸“红牡丹”。二人相视一笑,站了起来。
    (3)这篇小说的人物语言极具个性,试分析第4段中“革命党的血,就是灌溉自由的肥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
    (4)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组卷:6引用:1难度:0.3

三、写作(50分)

  • 9.你像美丽的绒花,绽放生命的芳华;你像参天的白杨,擎立青春的坚强;你像黎明的曙光,照亮暗夜的迷茫,那是努力和乐观的模样;那是智慧和勇敢的模样,那是传递力量温暖的模样!
    请以“你的样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组卷:5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