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高二(下)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9 1:0:1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重要节日均起源于宗教活动。祖先崇拜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祀”就是祭祀祖先。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大都与祖先崇拜有关,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核心要素就暗示着,这一节日起源于稻作先民祭祀先祖神的宗教活动。
同世界其他语言一样,汉语的产生也是先有语音后有汉字。音近义通,是我们先民造字遵循的一条重要编码规则:凡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古老的汉字,往往意义也是相近的;彼此之间联系紧密的,往往采用同一表音符号。这也是汉语中存在大量同音字的重要原因。
“宗”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初义是指设有先祖牌位的房屋,后引申为祭祀祖先的场所,也就是宗庙,后来进一步引申为祖宗的意义。“琮”字非常古老,它左边的“王”实为“玉”,右边的“宗”则既表音又表义。“琮”是史前先民的一种玉质礼器,呈方柱形或长筒形,“古者……大丧用琮”(《酉阳杂俎•礼异》),表明玉琮是用来祭祀先祖神的,大量出土的新石器中晚期的玉琮也证明了这一点。
与“琮”类似,“粽”中的“米”指稻米,“宗”也是既表音也表义,祖宗的指向十分明确。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就是用来祭祀祖先的。到了晋代,粽子正式成为端午节庆食物,千百年来一直盛行不衰,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因地域和饮食习惯差异,各地粽子的外包物和辅料千差万别,但粽子的主要原料——糯米,这一内核基本没有改变。这是由祭祀对象——南方稻作部落先祖神至高无上的地位所决定的。
除了名称和内容,粽子身上还有一个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细节:粽子的牛角形状。牛角是史前南方稻作部落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也是我们先民的一个重要图腾符号。粽子的牛角形状是端午节节俗的点睛之笔,也是破解端午节起源之秘的一把钥匙。
江浙地区的河姆渡、马家浜等遗址出土的大量水牛骨遗存表明,至少在7000年前,我国先民已进入牛耕时代。在甲骨文中,“牧”字表现的就是一人手牵着牛耳在稻田踩踏的生动情形。“牧”不仅是我们先民成功驯服野生水牛的证明,更是南方稻作部落领袖神权的象征,“执牛耳”象征最高权威即源出于此。
“牛首人身”的形象,在我国学界一直被视为神农氏的标志。在《山海经》一书中,“牛首人身”形象多次出现,其频率仅次于人鸟组合和人蛇组合的形象。相比南方水牛牛角,北方旱地黄牛牛角要短得多。甲骨文中的“牛”字有着一对长长的牛角,描绘的显然是南方的水牛。无论河姆渡、马家浜等遗址器物上獠牙神兽上的“牛首”,还是北方辽西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玉器中的“牛首”,均呈现出南方水牛牛角的鲜明特征。“牛首人身”形象,其实就是南方稻作部落先祖神,也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神之一。
虽然我国各地的粽子形状不一,但都保留着基本的牛角形。即使在北方的粟作区,用菰叶包裹的黍米粽也是牛角状,历史文献称其为“角黍”。粽子的牛角状清楚地表明,端午节祭祀的对象是南方稻作部落的先祖神。
(摘编自郭汉闵等《端午节始源新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与华夏民族的大多数重要的传统节日一样,起源于祭祀祖先的宗教活动。
B.所有的粽子外形都像牛角,主要原料都是糯米,这些都与其祭祖意义密切相关。
C.在“琮”和“粽”两个汉字中,左边的“王”“米”表明材质,右边的“宗”表音兼表义。
D.甲骨文中的“生”字和一些文化遗址中的“牛首”形象,都具有南方水生的某些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说明音近义通的造字规则,为后文论述“宗”“粽”等字的内涵提供了依据。
B.文章在“牛首人身”先祖神形象与粽子牛角形的关系上用笔较多,论证比较充分。
C.文中多处引述《左传》《酉阳杂俎》等文献资料和相关的语言材料,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首段亮明观点,中间紧扣中心展开论证,尾段对全文归纳总结,行文脉络明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先民非常重视祭祖活动,在他们的精神信仰中,祖先崇拜占据最重要的地位。
B.汉字的音、形中都隐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像“粽”“牧”这样的形声字就是这样。
C.我国学界认为“牛首人身”形象是神农氏的标志,相关文物资料否定了这一观点。
D.民间传说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实际上今天的端午节与屈原没有任何关系。组卷:9引用:8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钴是锂电池中的重要材料。“目前三元锂电池基本都是含钴的,它的装机量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占到'半壁江山'。”北方工业大学研究员张翔介绍,钴让电化学反应过程更加稳定,并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据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40年,钴的需求量将较2020年增长约20倍。
近两年来,钴的价格一路上扬。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现货市场钴均价为35.7万元/吨,同比上涨33.7%.“钴价应稳字当头并保持在相对合理区间,只有这样,行业才能行稳致远。”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健强调,要多渠道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强化钴金属循环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2018年,美国确定钴为关键矿产,日本将钴确定为战略性矿产。在我国,行业界一直非常重视钴资源。早在201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成立钴业分会,协助政府实施行业管理,推动行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战略性矿产目录共列入24个矿种,其中就包括钴。
据统计,全球钴资源总储量700万吨左右,但高度集中,主要分布在刚果(金)、澳大利亚和古巴。2018年,这3个国家钴资源储量超过全球总储量的74%.而我国钴资源储量仅占全球1%左右,钴对外依存度达90%以上。根据《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2020年)》,2002年以前,美国是全球第一钴消费国;2002~2006年,日本接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07年至今,我国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钴主要以铜、镍的伴生资源形式存在,镍钴伴生矿占据50%的钴储量,铜钴伴生矿占据44%的储量,而原生钴储量仅为6%.因此,钴的供应程度受限于铜、镍矿的开采。钴资源极其稀缺且需求量极大,是否有替代资源呢?其实,产业界和学术界已经开始关注降低锂电池中钴含量的问题。虽然钴具备被其他矿产替代的可能性,但替代的结果将导致最终产品的成本增加或性能降低。钴在短期内会继续成为新能源电池行业的首选品,其可替代性极差,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被全面替代的局面。少钴或无钴的声音出现在钴价高、镍价相对较低时,如2017年至2018年期间,钴价达到约60万元/吨,镍价只有10万元/吨左右。
目前,再生钴的主要来源是合金边角料、废旧电池和电池生产过程的残次品。“未来最大的再生钴增量主要来自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余韵表示,2020年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钴与新增矿山钴相比较,其数量较小,在统计上可以忽略不计。2021年情况有所改观。钴业分会秘书长徐爱东介绍,今年国内钴产量约12万吨,其中2.5万吨来自再生钴原料,占总产量的20%。在国内需求逐渐增加与外部因素导致进口不稳定的双重压力下,钴资源供应安全成为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在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马保中看来,未来需“两条腿”走路,不仅要开发针对复杂钴矿物冶炼的新技术,还要注重从二次资源中回收钴。王健认为,要加强科技创新,瞄准新能源产业科技前沿,不断提升镍钴材料高质量供给能力,支撑电池材料可持续发展,增强产业韧性和竞争力。
(摘编自秦志伟《“钴奶奶”发威“两条腿”应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钴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的重要材料,钴价的上涨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钴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有着密切关联。
B.今年钴价虽远低于2017~2018年60万元/吨的高价,但前三季度国内钴均价同比上涨33.7%,钴价上扬趋势明显。
C.我国钴消费量目前居世界第一,而对外依存度相当高,业界应关注钴资源供应安全,制定应对策略,避免受制于人。
D.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钴快速发展,2020年前数量较小,2021年增加到2.5万吨,占国内钴总产量的20%.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钴业分会,并将钴列入全国战略性矿产目录,可见钴资源已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
B.钴的储量分布极不均衡,且主要以铜、镍的伴生资源形式存在,开采技术难度大,短期内并没有合适的替代资源。
C.从我国钴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来看,只要加强科技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产业竞争力,就不需要过分担忧。
D.作者介绍钴的相关情况时多次列举数据,引用业界人士话语和规划、报告等文件,资料翔实,信息来源较为可靠。
(3)“‘钴奶奶’发威”和“‘两条腿’应对”分别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组卷:8引用:5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兴安的雪
朱明东 一片一片,银如烟,白似雾,在群岭上纷纷扬扬飘荡。这是大兴安岭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它来得正是时候。
初见兴安雪,是1982年的深秋。年少的我跟父母在大兴安岭上收白菜,虽是热火朝天,却因远离故乡而心情黯然。上午,天还晴着,可到了下午就阴起来。温度瞬间降了许多,风也硬了,刮在脸上生疼。我停下手中的活儿嚷嚷着要回家。父亲说:“要下雪了,得抓紧把白菜收回家。”我噘着嘴,硬着头皮在寒风中继续收白菜。大白菜足足装了一卡车,我正准备上车,手背儿却凉了一下,一朵晶莹的雪花亮亮地呈现在眼前。“下雪啦!”我仰起脸兴奋地大喊起来。雪花一朵朵在空中绽放,远处的山岭,近处的树林,所有的景色,都在雪中变得朦胧。当我们载着满满一卡车大白菜到家时,大雪已漫天卷地般把整个大兴安岭覆盖起来。院落里,街道上,群岭间,到处都是雪,到处都是白色的纱幔。父亲真是想得周全,要是放在第二天收割白菜,那白菜还不得让雪给埋在地里呀。屋外大雪弥漫,仓房里摞满了我们收回来的大白菜。
一棵棵白绿相间的大白菜,在大雪覆盖前成了全家人喜庆的收获。也就是这一天,我正式接纳了大兴安岭,真正将它视为自己新的家乡。温暖的炕桌前,我们听父亲讲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的故事。开发大兴安岭那几年冬天格外冷,雪下得也猛。对大兴安岭而言,一下雪,就意味着一年里漫长冬季的开始。冷的天,白的雪,外加寂静的群岭,让人感到孤独和恐慌。那厚厚的积雪被阳光晃得格外刺眼,更让人感到大兴安岭刺骨的冷。
雪落兴安,没有大路,很多时候人都要行走在无边无际的密林中。踩着厚厚的雪,有时一脚下去,半截身子都被雪埋住了,难以跋涉。天冷、降雪,风也总是刮不完。风夹着雪,雪裹着风,冰天雪地中,开发建设者们咬紧牙向老林子深处开拔。腿冻麻了,手冻裂了,鼻子也冻白了,但人们还是坚定地往前走。往前走,前面的视野会更开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雪中,人们行走出一条冰雪的弧线。高寒禁区,终于被这英雄的群体所突破,在他们的身后,是一条长长的铁路,还有纵横交错的条条公路,座座崛起的贮木场。父亲说这话时,我看到了他眼中闪动着晶莹的光,就像飘到我手背上的那朵雪花一样。
兴安岭的雪,为我带来了无限的诗情。即便雪再大,路再难走,自己都能走出一道风采来。每次下雪,我都尽情地观赏,总试图把洁白的雪与多彩的梦融在一起。兴安的雪比老家大平原上的雪更加凌厉。它清澈而纯洁,飘逸而洒脱,把逶迤的群岭瞬间泼成一幅黑白相间的水墨画。雪花飘,梦儿摇,年少的热情迅猛燃烧。至今想来,兴安雪,应该是点燃我文学梦的使者。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兴安的雪,把我从年少牵到中年。2003年冬,我在家中临窗而立,飘扬的雪花在窗外飞舞,我的心也仿佛变成雪花。雪越下越大,倏忽间,变成了晚春时节江南的梨花,一瓣瓣儿,慢慢地、轻柔地落下来,白了大地,醉了时光。
有一年,都到了十一月中旬,大兴安岭南麓仍未下雪。在我心里,不下雪,那还是大兴安岭吗?尽管室内热气腾腾,可外面不见一抹洁白,着实令我不安。一连几晚,我都睡不踏实。一日下班时,忽然感到朔风强劲,云阴天暗,心中窃喜,这天要下雪了。果不其然,第二天一觉醒来,拉开窗帘,哎呀,窗外早已被厚厚的雪染成银色。我情不自禁找出相机,穿戴整齐,兴奋出门。我要把这珍贵的雪,收藏到我的镜头中、我的记忆里。
可一楼的单元门却推不开。谁能把门堵上?我一急,用肩膀猛地推开了门。一大堆带着风的雪涌进来。这雪下得可真够大。小区院内的雪差不多半米厚,停在院子里的车都陷在了雪中。我惊奇地打量着这场丰厚的大雪,被它不同凡响的景象惊呆了。我顺手在一辆小车顶上抓了一把雪吞入口中,一阵特有的清凉和寒气旋即绕在舌尖。踩着绵柔的雪,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我仿佛又回到童年。小区外的街道就像铺了一条长长的厚厚的白棉被,偶有车辆的辙印,也显得富有情趣和诗意。路两旁的树也灵动起来,它们似一个个穿着洁白婚纱的新娘子,在等候众多宾朋的祝福。哦,兴安雪,这就是你的静美和纯洁。这场迟到的雪,让我兴奋很多天。我在银装玉砌的世界里尽情地拍摄。银色的小桥,洁白的雕像,在我的相机里美成了一幅幅灵秀的画。
春的风,夏的雨,秋的霜,都不足以释放大兴安岭内在的气质,只有冬的雪,才让世人领略到大兴安岭的高洁和纯美。
对大兴安岭人而言,除了对山岭和林木有特殊的情感外,就是雪。大兴安岭的雪一般要到立冬后才站得住,提前下来的,很快就融了。持续半年的降雪,把大兴安岭人的性格塑造得格外豪放和洒脱。雪中,约上三五位好友,在温暖的酒馆里,满斟慢饮,情酣意畅,岂不快哉?冰天雪地,山岭是宝,林木是宝,浩荡的兴安雪也是宝。如今的大兴安岭,因雪而生财,因雪而致富,雪带火了旅游业,壮大了冬泳队伍,拓展了运动场地,大兴安岭人巧用这壮美的冰雪,书写发展新篇章。雪,点染了北国群岭;雪,醉美了千里兴安;雪,塑造了大兴安岭人扎根边疆的坚强品格。
周末,雪悄悄降临,一朵朵洁白的小花在空中绽放。小城上空飘着雪,群岭间舞动着雪。绵延的大兴安岭渐渐被雪裹了起来,严严实实的,不惹一丝尘埃。
(《人民日报文艺》)(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突出兴安的雪的特点,作者拿平原地区的雪来与之比较,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也拿南北之秋进行比较。
B.经历了收白菜事件后,作者从思想上接纳了兴安的雪,但兴安的雪有时让作者感到孤独和恐慌。
C.作为高寒山区,大兴安岭的城市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即便是寻常的娱乐运动也别具一番趣味。
D.作品追忆了老一辈英雄们开发建设大兴安岭时,不畏严寒,战天斗地的艰难场景,寄托着对时代精神的思索。
(2)本文语言充满了古朴典雅的气息,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3)有人认为,本文最后一段可以删除,你是否赞成?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组卷:4引用:1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康德和黑格尔,著书立说,善思辨敢批判,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
材料:
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文学贡献
鲁迅 岳飞 关汉卿 张衡 张自忠 钱学森
抨现实砭时弊 战沙场驱敌寇 埋头干创新见
探物究理 保家卫国 感怀时事组卷:9引用:1难度:0.8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60、70后生于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有较强的忧患意识,驱动他们的是“贫穷动力”,他们更像是“登山者”,追求的是“会当凌绝顶”式的成功:而90、00后生于物质富足的年代,他们自我意识强,驱动他们的是“嗨动力”(兴趣动力),他们更像是“探险者”,向往的是“一路风景一路歌”式的生活。
70后时常困惑:为什么当年能够激励自己奋斗的,却激励不了年轻一代?
00后也时常困惑:为什么自己的想法往往得不到上一代的理解和支持?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为他们解“惑”。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13引用: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