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八年级(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
1.有人这样比喻:“社会是一棵大树,我就是其中的一片树叶;社会是浩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的一颗星星;社会是一望无垠的草原,我就是草原上的一棵小草。”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组卷:52引用:12难度:0.6 -
2.歌德说:“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们的衣食住行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社会离不开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整体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不可能离开社会孤立存在
④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组卷:30引用:9难度:0.8 -
3.亲社会行为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小欣随手转发了她看到的一则募捐信息
②小敏经常通过网络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
③小舒在北京冬奥会现场参加志愿服务
④小丽积极参加清明节网上祭奠英烈活动组卷:6引用:2难度:0.6 -
4.“互联网+”大潮正席卷各行各业,淘宝、支付宝、微信、美团、滴滴出行等都是“互联网+”的杰作。“互联网+”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新的发展业态。这表明( )
①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②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④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了新的平台组卷:11引用:6难度:0.7 -
5.“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积极有用的信息与各种负面信息交织在一起。”这启示我们( )
组卷:31引用:5难度:0.8 -
6.从“今晚全城大消杀”到“自来水加大氯气注入”,从“核酸采样有毒”到“口罩原料会导致肺结节”,从“一阳性男子被吊车转移”到“某地用集装箱运转患者”,近段时期,疫情防控的各种谣言在社交平台流传,导致不少人焦虑、恐慌,一些真实科学的信息反遭质疑,严重干扰疫情防控工作。对待网络谣言,我们识别的办法有( )
①学会辨识信息内容,耸人听闻的信息往往不可信
②注意信息出处,关注行业和部门发布的官方消息
③查看不同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对比和多方验证
④拒绝使用网络,不看社交平台信息,避免受伤害组卷:8引用:3难度:0.6 -
7.住校生小伟因晚上熄灯后仍在宿舍大声唱歌被老师批评,他不服气地说:“唱歌是我的自由,你凭什么批评我?”假如你是老师,你会告诉小伟( )
①自由是相对的,你唱歌的自由应当是遵守宿舍纪律条件下的自由
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行使自由权不得损害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你的自由是受规则限制的,我们制定规则就是为了限制你的自由
④我是老师,你就应该听我的,为了规则请你务必舍弃个人的自由组卷:11引用:2难度:0.7 -
8.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征求意见阶段,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们向虹桥立法联系点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其中一条建议被最终采纳。为此,他们还收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感谢信,这让学生们备受鼓舞。这说明( )
①规则是在逐步达成默契与共识基础上形成的
②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修改废除规则
③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随着社会发展改进
④我们要积极建言献策,参与规则改进与完善组卷:13引用:1难度:0.7 -
9.以下与“言必行、行必果”内涵相符的名言警句是( )
组卷:8引用:3难度:0.8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56岁的航天员邓清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他是我国选拔培养的首批航天员,25年来他曾多次备份乘组梯队,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他从来没有彷徨过,更没有放弃过。他以“宁可备而无用,绝不用而无备”为信念,25年如一日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信念,坚持学习、训练,终于圆梦飞天。邓清明说,作为航天员就应该扎实训练,不辱使命,做一个让组织放心,让乘组放心的人。无论年龄多大,能够被祖国需要,就是最幸福的。
在建设航天强国的探索路上,在叩问苍穹的飞天梦里,还有着无数个“邓清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虽未请缨披甲,已是鞠躬尽瘁。他们怀揣星辰大海,托举着龙的轨迹直上浩瀚苍穹。他们,仍在路上。
结合材料,请从责任与奉献角度对邓清明的行为作出评价。组卷:31引用:1难度:0.3 -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仓廪实,天下安。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比上年增长0.5%,粮食生产“十九连丰”捷报频传,给全国人民吃下“定心丸”。
2022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从北到南,夏粮和秋粮的主产区,几乎都不同程度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影响。为此,中央强化顶层制度设计,首次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中央财政先后下拨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400亿元,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持续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地强化耕地用途管制,挖掘面积潜力……多措并举、众志成城,绘就了这份来之不易的丰收画卷。
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复杂严峻国际环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请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必然性。组卷:4引用:1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