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2021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12/20 16:0:2

一、选择题

  •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①楼兰:汉代西域国名,此指楼兰国王。据《汉书•傅介子传》记载,西汉昭帝时,楼兰国王屡次截杀通西域的汉使,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刺杀了楼兰国王。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500引用:4难度:0.6
  • 2.下列对《雁门太守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组卷:604引用:3难度:0.6
  • 3.选出对《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项(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组卷:201引用:1难度:0.6
  • 4.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组卷:316引用:2难度:0.5
  • 5.下面对《雁门太守行》一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组卷:508引用:3难度:0.7

二、对比阅读

  • 6.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唐代的
     
    (人名),他是“长吉体”诗的开创者;《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
     
    (朝代)的苏轼,他被后人认为是“豪放词”的鼻祖。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所写战争的时间段是从白天到半夜。
    B.【乙】文作者游承天寺的时间是冬天的夜晚。
    C.【甲】诗写战斗场景,色彩浓艳,想象奇特。
    D.【乙】文写生活情境,叙事详细,议论严密。
    (4)【甲】诗描写战争的艰苦和惨烈,赞扬了将士们
     
    的精神风貌;【乙】文描绘夜游时的月色美景,表达了苏轼
     
    的生活态度。

    组卷:97引用:3难度:0.5

三、诗歌鉴赏

  • 7.赏析《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角声满天”从侧面表现战争的规模。
    C.“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从正面写战争,给人以悲壮之感。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预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组卷:56引用:2难度:0.7
  • 8.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战歌”。李贺在诗中描绘了一场①
     
    的战争,赞颂了作战将士②
     
    的精神。(均用四字词语回答)
    (2)你从诗中看到了几种色彩?请写出至少三种。任选连续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色彩在你脑海中勾勒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云”是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时常用的形象,下列诗句中对于“云”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荡胸生曾云”作者以“云”抒怀,通过描写遥看泰山层层涌起的白云,抒发自己云气涤荡,无比开阔胸襟。
    B.“不畏浮云遮望眼”作者以“云”喻难,表现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变法革新的决心和抱负。
    C.“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以“云”写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作者因为边关天气恶劣而低落的心情。
    D.“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以“云”咏叹,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组卷:19引用:1难度:0.4
  • 9.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浓重地描绘雁门景象,歌颂了守边战士浴血奋战、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
    B.前两句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写景写事,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的形势。
    C.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和悲壮。
    D.李贺的诗歌往往具有想象丰富、奇谲求新、独树一帜的特点,该诗中就有鲜明的表现。
    (2)对诗中色彩的运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黑”字突出了敌人的猖獗以及军情的险恶;“金”字表现出了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
    B.“燕脂”即“胭脂”,指将士所流血的颜色。仿佛看到殷红的血迹,在浓重的夜幕下凝结成一片紫色。
    C.诗中浓丽的色彩描绘,不仅突出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更重要的是加重了作品惨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D.作者巧妙地把黑色、金鳞色、胭脂色、紫色以及秋色、黄金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

    组卷:79引用:2难度:0.7
  •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选取两个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2)请从炼字的角度对尾联进行赏析。

    组卷:40引用:2难度:0.8

三、诗歌鉴赏

  • 2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描述的是一场短兵相接、惊心动魄的战斗,请用诗中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组卷:4引用:1难度:0.6
  • 3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简要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
    (2)这首诗的尾联引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组卷:7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