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青海省西宁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12/25 17:30:4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承载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交流的智慧与情感。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人心,作为中华文明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丝路文化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和更重要的地位。从历史来看,丝绸之路存在时间长达2000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是地球上路线最长、地理最复杂的交通路线网。丝路为我们带来了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财富与文化启迪。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中国》一书中使用“丝绸之路”的词语。自此,这条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大道以这一美丽的名字,被镌刻进历史的书卷中并广泛运用。丝绸之路起始于中国,早期主要是为方便沿途各国互通有无,到唐代达到鼎盛。无数商贾携带香料、药物等来到中国,又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海外。在唐朝中期以前,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首选,郑和下西洋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人们在这条路上通商、旅行、互动,推动物质交流丰富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交流的多样性。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西方的天文、历法、医药陆续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
作为多种文化的混合体,丝路文化依托于文化交流的实际过程,产生了一系列文化交融的成果。首先,它本身就是文人墨客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不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慨,还是木卡姆乐的悠扬,都让人们对丝路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几千年来,行走于丝路上的各色人等以及其所经历的悲欢离合,通过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各种艺术形式记录下来。以骑毛驴的阿凡提为例,他机智幽默、爱打抱不平的形象原型可以在中亚、中东乃至东欧的文艺作品中找到。尽管在不同文化里他被赋予了不同的名字和特征,故事也各有发展和特色;但其根源都来自丝路。
在历史洪流中,丝绸之路不但没有随时间消失,反而一次次焕发出新光彩。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丝绸之路研究计划”,并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2014年6月,由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线路上,文化在交融中创新传播的见证处处可见:陕西省彬县大佛寺,石窟用阿弥陀佛取代释迦牟尼形象,展现了佛教东传至中原后的中国化;新疆吐鲁番的高昌故城展现城市文化、建筑技术、多种宗教和多民族文化在吐鲁番盆地的交流传播;吉尔吉斯斯坦的新城则融合突厥、印度、采特和中国文化,记录了那段辉煌的丝路岁月。
丝绸之路上,各种文明之间相互吸引、文化共生:丝路跨越不同国家地区,跨越不同宗教和种族,跨越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打通了文明交融的通道;而兼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中华文明,不断吸取外部世界的文明元素,内化为自身发展的强大生命力,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了解中国故事,为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合作与交融谱写新的篇章。
(摘编自李冰《丝路文化的历史传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各国商贸往来的路线网,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通道。
B.丝绸之路上的各色人等的故事,通过不同民族和地域的艺术形式记录下来,丰富了艺术创作的内容。
C.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最先使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后来被学术界和大众接受,并普遍运用。
D.唐代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种运输方式,拓展对外贸易,丝绸之路在唐代达到了鼎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丝绸之路历史传承的基础上,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指出了路径,具有启发意义。
B.文章第三段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阿凡提的故事对照,说明丝路文化的多样性。
C.文章第四段在论证丝绸之路焕发出新光彩时,既有整体概括,又有举例分析,二者相互结合。
D.文章论述脉络清晰,既论述了丝绸之路的缘起与发展,也论证了丝路文化的交流和成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超越了“路”的地理范畴和“丝绸”的物质范畴,丝路文化也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人心,丝路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丝路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
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说明丝绸之路在消除分歧、促进和平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
D.丝绸之路打通了不同文明之间交融的通道,催生了一系列文化成果,再次让世界四大古文明焕发了生机。组卷:9引用:4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近几年,“国潮风”可谓越刮越猛。无论时装领域,还是博物馆,甚至是喜茶,都纷纷推出“国潮”单品或周边。“国潮”产品其实就是带有中国特色文化元素,结合潮流款式外形设计的产品,也是文创产品的一种形式。
“国潮”的崛起激活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激活了想要提升品牌、扩大市场、重塑品牌活力的国产品牌。越来越多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制造出来的品牌既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时尚、个性的追求,也将传统文化自然带回到人民的生活中。比如,“中国李宁”,这简单的四个汉字,充满了中国魂,还有众多联名款球鞋,在运动的同时,兼具时尚元素,代表中国制造的李宁品牌,成为真正的国货之光。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出圈,有古代典籍,有歌曲舞蹈,还有众多文创产品,最令人瞩目的还应是故宫博物院。从一卷难求的宫廷胶带,到纷争不休的故宫口红,再到奉旨点餐的“朕的火锅”等。
国潮并不是排外,而是一种以全新视角审视国外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吸收和借鉴,让自身真正发扬光大的行为……总而言之,中国的,才是世界的。
(摘编自腾讯网《“国潮”正当红,到底为何物?》)
材料二:
安踏的奥运领奖服、运动员吕小军穿的举重鞋、奥运村随处可见的匹克态极拖鞋……一批中国国产体育品牌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频频亮相,冲上热搜。这些国产品牌能在奥运会上与耐克、阿迪达斯等海外品牌一争高下,背后离不开其数年来在品牌推广和转型升级上的努力。
今年奥运会上,特步集团为其签约的运动员巩立姣、谢文骏、杨家玉等人提供专业装备。特步的品牌宣传总监邹旭说,世界田径为保证比赛公平,对选手所穿装备进行了限定。特步知悉相关规定后,积极申报鞋履产品。截至奥运会开幕前,共有四款鞋得到认证,进入许可名单。邹旭说,认证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未来参与奥运、世锦赛的选手有了更多中国产品的选择,更在于国内企业在专业产品线上同国际接轨。
(摘编自田宏炜《国产品牌奥运会走红未来“国潮”还有哪些挑战》)材料三:
任何成功产品的出现,都有它的天时地利人和,经济红利带来的效应都是首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货品牌价值的上升,国货消费已经成为风尚,这让国货爆品“出圈”成为可能。在人口基数的天然优势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让中国成为流量红利的最大受益者。在此基础上,国货品牌迎来了政策红利。一方面,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扶植;另一方面,各大平台积极推动,国货品牌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诸多“天时”之下,消费红利的到来,为“四大红利”实现了闭环。和以往不同,这一轮国货品牌爆品迎来的消费红利,是由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所带来的;从将就消费到讲究消费,从追求品质到追求品位,从看重价格到追求体验,从过去的have到现在的be,从悦人消费到悦己消费。
从长远上看,国货品牌必须要解决创新和商业模式,洞察新时代用户的内心和真实需求,才能持续给消费者提供有灵魂、有价值的产品。国货爆品要持续发展,必须用技术和产品双轮驱动才能从爆红走向长红。
(摘编自许婧《国潮崛起,新国货爆品缘何频频“出圈”?》)(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潮”一词中的“国”指中国;“国潮”品牌,就是由中国本土所创立的潮流品牌。
B.“国潮”品牌涉及领域广泛,带有中国元素的文创产品是“国潮”产品的一种形式。
C.“国潮”品牌的产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而“国潮”的崛起又激活了中国传统文化。
D.“国潮”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不应排外,反而需要我们审视、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国内企业的不懈努力,一批中国国产体育品牌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走红,由此具备了与耐克阿迪达斯一争高下的实力。
B.奥运会前,特步产品得到认证,特步集团为其签约的运动员提供专业装备,企业得以长足发展,但其未来还将面临诸多挑战。
C.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消费者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带来的消费红利可以看作本轮国潮爆品“出圈”的底层逻辑。
D.从当前情况看,国货品牌在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只有解决创新和商业模式,未来的国货爆品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3)“国潮”崛起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说明。组卷:5引用:5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 红 袍
刘 泷 小镇小,但有个人的名气不小。
他叫孔远,总是笑眯眯的。下颔一丛恩格斯一样很绅士的胡子。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酡颜。
孔远开一石屋,名曰无我斋。
奇人立世,总要有过人之处。孔远亦然,他有两绝。
一是雕艺,几乎无人匹敌。无我斋里,摆有他不肯脱手的石雕作品。一件是“甜蜜”。料子为普通巴林石,但他雕工高妙,化腐朽为神奇,居然出现动感的效果。玉样的蜂巢有蜂蜜溢出,有蜂蛹蠕动,有工蜂忙碌,六棱型的窝眼以及封口蜂唾构筑的凸凹,纵纵横横,形似、神似。竟然有真的蜜蜂嘤嘤飞来,徘徊、盘桓,又怏怏离去;一件是他用彩石构思的蜗牛巧雕,冠名“安居乐业”。无论是伏卧的枯黄菜叶,还是背着硬壳爬行的淡蓝蜗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竟有一只真的淡白蜗牛不知从何处莫名其妙地爬来,和他制造的石头蜗牛做了十几天的伴,不肯离去。
相石,是孔远又一独家秘笈。
一次,他携朋友到一家新开业的石头城溜达。面对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巴林美石、奇石、彩石、图案石,巡视一遭后,他便指着一块面包大小的鸡血石悄悄说,这块石头的价钱绝对标错了,少一个“0”,应是6万元。
朋友不信,觉得那块鸡血石尽管有红艳血丝,但底子发乌,其貌不扬,标价6000元已经不菲,再说,店主又不是傻子。
孔远像变魔术一样从衣袋里拿出一沓百元钞票,摇了摇,对那守摊的女子说,丫头,请把这块石头给我包上。
女子便拿着钱去找老板。
不一会,一位衣冠楚楚的男士匆匆走来,一脸歉意地说:对不起,先生,这块石头的价钱标错了,不是6000元,而是6万元。实在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孔远得意地笑了。说,我说嘛,什么石头能逃过我的眼睛!
事后,朋友开玩笑说:那个老板是不是你的托儿啊?
孔远说,什么呀,我开石头店,是为赚钱,不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成吗?!
最让人叫绝的,是一次他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的表现。
各色美石、奇石的爱好者、收藏者、店家纷纷赶来,集聚一堂。
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视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以及他面前摆放的一块并不出色的石头。
其石粗如男人拳头,长有尺许,表皮暗黄,浮现斑斓色泽,如同破晓之朦胧云层,算是一断藕样的璞玉。
然而,真是邪门了,众人都眼盯着这块石头,一副感觉良好、志在必得的架势。
随着百元、千元地往上加价,从起价10万元水涨船高到了20万元。终于,有人将价钱推到了25万元。立时,众人目瞪口呆,场内鸦雀无声。
此时,孔远却令人猝不及防地举起了号牌,沉稳而自信地说,我加3万元,28万元!
所有人都傻了。
人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说孔远这小子是不是疯了?
他却依然笑眯眯地端坐在那里。
时间一秒一秒流走,人们都像被孔远掌控了一样,大脑一片空白。但是,主持拍卖的人是冷静的,他倒读了秒数之后,一锤定音说,成交!
结果,孔远将买到的石头打磨、抛光之后,令所有爱石之人都瞪大了眼睛:石头几无瑕疵,它红艳欲滴,血色连成一片,宛若娇艳牡丹!其美艳、灵动、飘逸、妖娆,堪称千载难逢、举世无双。
这样,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诞生了。和一种高贵的茶叶同名。
孔远锯其三分之一,就卖了90万元,其余的一部分有人出200万元,他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卖了。
这之后,孔远心无飞扬之波,面无得意之色,依然该干嘛干嘛,盘桓于无我斋,雕石、把玩。
前年,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孔远说好事啊!铜台沟是地震带,1976年唐山地震,这里就裂了一条长长的大口子。咱们选个新址,建新村,建高楼!
书记叹口气,说,上面拨款有数,别说建高楼,建新村都不够!
孔远说,建设家乡,义不容辞。这事,我来想辙儿!
他把那段大红袍卖了,300万元。
全部捐给了村里。
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殷红的颜色,书行楷体三字:“大红袍”。
(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酡颜”运用了肖像描写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孔远作为雕艺和相石人的特征。
B.孔远给开的石屋命名“无我斋”,这个名字意味深长,既体现出主人公的思想境界,也为下文孔远为建新村而捐出大红袍作充分铺垫。
C.孔远“无我斋”中不肯脱手的两件雕艺——“甜蜜”和“安居乐业”,不仅表现了孔远雕刻水平高超,其命名也寄寓了孔远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D.文章两次写到孔远笑眯眯的,开头描写重在呈现孔远的外貌特征,在拍卖会上的描写则侧重于表现孔远沉稳自信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他作为拥有“相石”绝技的小镇奇人的从容气度。
(2)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这个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用“大红袍”给楼命名,有什么深刻含意?组卷:9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①。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
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
可见,③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8个字。组卷:35引用:1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过读者征集、网友投票、专家和媒体评选,《咬文嚼字》编辑部选出了“2021年十大流行语”,“破防”一词也在其中。“破防”本指突破防御,最初是网游用语,指游戏装备、技能被破坏,失去了防御效果。后词义引申,如今多指心理防线被攻破。“破防了”的官方释义是:心理防线被突破后,产生不可抑制的震动。
2021年,感动、振奋、震撼、怀念……这些难忘的“破防”瞬间,记录了这一年的温暖与感动———
2021年7月1日,张桂梅老师登上天安门城楼,穿的是送学生高考时的那件朴素的衬衫,这处细节让网友直呼“破防”了。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国旗杆,国旗护卫队由齐步、正步、齐步各100步完成。这条路不长,刚好走了100步,这条路很长,足足走了100年。很多震撼的细节,都让人眼泪“破防”。
2021年夏天,奥运圣火重燃激情与希望,这一次出战奥运会的选手最小14岁,平均年龄才25.4岁。他们,让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升起;他们,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青年的力量!很多比赛的瞬间,都让人眼泪“破防”。
2021年9月24日,被加拿大政府非法拘押1000余天的身为中国华为公司CFO的孟晚舟归国。孟晚舟在简短的讲话中表示:“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这一瞬间,让人“破防”!
……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曾被哪些场景感动、震撼?你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又有哪些“破防”的瞬间和时刻?请你结合自身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1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