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7课 兼爱》2021年同步练习卷(13)
发布:2024/12/7 16:0:2
一、解答题
-
1.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当察乱何自起
(2)故不孝不慈亡有组卷:16引用:7难度:0.9 -
2.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焉
①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③子亦有不利焉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盘盘焉,囷囷焉
(2)疾
①不知疾之所自起
②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3)相
①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②苟富贵,毋相忘
③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4)具
①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③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④问所从来,具答之
⑤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⑥仲永生,未尝识书具组卷:5引用:4难度:0.8 -
3.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
古义:
今义:家庭,人家;家庭的住所。组卷:7引用:7难度:0.8 -
4.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故亏父而自利
(2)故亏兄而自利组卷:10引用:5难度:0.7
六、微写作。
-
12.鲍鹏山先生在《寂寞圣哲》一书中将墨子看作“向帝国挑战的剑侠”,认为墨子勇敢地向周王朝发起了挑战。请结合本课《兼爱》所学,写一段文字,说说你的理解。200字左右。
组卷:6引用:9难度:0.7
四、模拟练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特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念,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天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选自《墨子•尚贤上》,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B.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C.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D.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者,指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近者,指在左右侍奉君主的人;远者,指关系疏远,不在君主身边的人。
B.国,指诸侯国;郊,指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远鄙,指远方边邑;四鄙之萌人,指生活在边境的百姓。
C.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大区,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D.爵位,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各诸侯国内亦置卿、大夫、士等。
(3)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样以后,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
B.墨子所说的“贤良之士”即“国之善射御之士”,墨子希望通过“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等手段来发掘人才。
C.墨子指出了富贵者、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主“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
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第二段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②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5)第三段中,墨子举“尧”“禹”“汤”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组卷:30引用:14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