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2022年同步练习卷(9)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情景默写

  • 1.理解课文与默写。
    (1)“
     
     
    ”写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
     
     
    ”写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这四句,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山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2)通过与五岳和赤城进行对比,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天姥山之高峻的诗句是“
     
     
    ”。
    (3)“
     
     
    ”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以天台山作反衬,更突出了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气势,从而表明了诗人急欲神游天姥山之念。
    (4)诗中“
     
     
    ”两句承上启下,由现实转入梦境。从这两句起,开始写“梦游”的幻境。
    (5)诗中描写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句子是“
     
     
    ”。
    (6)“
     
     
    ”两句,通过谢灵运游山的故事,烘托梦游,写开始登山。
    (7)“
     
     
    ”两句写登山时的见闻,海上日出,天鸡啼鸣,声色并具。
    (8)“
     
     
    ”两句概括了诗人幻想中从早到晚畅游天姥山的游程,一个“忽”字,充分体现了诗人纵情山水,流连忘返,浑然不觉时间流逝的游兴。
    (9)“
     
     
    ”两句,是诗人到达山顶所见的第一幅画面:暮色中,熊吼龙吟如雷震于山谷,让人感觉战栗,惊心动魄。
    (10)“
     
     
    ”两句写洞天石扉打开时惊心动魄的声势,同时启下,引到描写“洞天”的景象。
    (11)“
     
     
    ”两句紧承上文,一俯一仰,写出洞天景象的壮观。
    (12)“
     
     
     
     
    ”四句,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的场面。其中,描写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13)“
     
     
    ”两句回扣题目中的“梦游”,写诗人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两句中连用“悸”“动”“恍”“惊”“嗟”五字,极写梦中仙境之奇幻。
    (14)诗中“
     
     
    ”两句,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流露出诗人的消极情绪。
    (15)A.诗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B.卒章显志,揭示全诗主旨的句子是“
     
     
    ”。

    组卷:15引用:2难度:0.9
  • 2.理解课文与默写。
    (1)A.诗中由高到低,借“猿”“鸟”等意象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B.“
     
     
    ”两句写出了三峡急风猎猎、秋高气爽啼猿悲鸣等特点,格调高亢,气势恢宏,境界阔大。
    (2)A.诗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的句子是“
     
     
    ”。
    B.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
     
     
    ”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而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C.诗中用神来之笔描写秋色的凄冷和长江的气势宏大,显示了诗人出神入化之笔力的两句是“
     
     
    ”。
    (3)A.杜甫一生漂泊,晚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即“
     
     
    ”。
    B.诗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4)诗中道出郁积于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组卷:30引用:3难度:0.8
  • 3.理解课文与默写。
    (1)A.诗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
    B.诗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
    (2)“
     
    ”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了铺垫。
    (3)A.诗中写离别在即,惨然伤情,茫茫的江水浸着一轮冷月,迷蒙的夜景更给离别涂上一层愁色的句子是“
     
     
    ”。
    B.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
     
     
    ”,借“月”这个意象抒发离别之情。
    (4)诗人第一次侧面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诗句是“
     
     
    ”。
    (5)诗中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
     
    ”。
    (6)诗中表现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
    (7)诗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8)“
     
     
    ”两句概述性地描绘琵琶女借弹奏琵琶抒发自己内心“不得志”的情感。
    (9)诗中描写琵琶女弹奏姿态的一句是“
     
    ”。
    (10)“
     
     
    ”两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指法和弹奏的乐曲,正面表现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11)诗中用比喻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其中表现乐声沉重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乐声轻细特点的句子是“
     
    ”。
    (12)“
     
     
    ”两句运用声音的类比联想,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
    (13)诗人运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难”的两种音乐意境的句子是“
     
     
    ”。
    (14)A.白居易另有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和《琵琶行》中“
     
     
     
     
    ”四句表达了一样的意思。
    B.诗中诗人用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乐声虽停却余韵无穷的音乐境界的句子是“
     
     
    ”。
    (15)A.诗中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
     
     
    ”。
    B.诗中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
     
     
    ”。
    (16)诗中描写乐声停止如撕裂绸帛的两句是“
     
     
    ”。

    组卷:9引用:2难度:0.9

四、语言表达

  •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话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如果把唐诗比作一座让人仰望的高山,那么山的顶峰一定是李白和杜甫。①
     
    ,那么杜甫则是从地上经过修炼而升起的“诗圣”。李白的诗激情澎湃,豪放飘逸,更关注理想和未来,更具创新性;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曲折迂回,②
     
    ,更具继承性。③
     
    ,张扬个性,抒发自我,有一种勃发之气。杜甫代表着暮年,老成持重,千锤百炼,有一种人工的锻造之美。

    组卷:58引用:15难度:0.7
  • 10.九江琵琶亭的楹联中,上联化用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的句意,下联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枫叶荻花秋瑟瑟”“绕船月明江水寒”的句意,请据此补出下面对联中下联的相关内容。
    上联: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
    下联:
     
    ,魂销
     

    组卷:5引用:5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